她是全班唯一1個考上重點高中的學生,高考的結果卻讓大家很失望

我初中的班主任,是山區鄉鎮中學最好的老師,他所在的班級每年考上高中的學生最多,而且還有不少的學生能考上重點高中。有一年,他把她培養出最好的學生,送到了我所任教的重點高中,而且成了我的學生,也是我的師妹。

這個女孩子,寫了一手好字,性格比較內向,做事有板有眼,屬於典型的乖乖女的類型,在鄉鎮中學,一直是前3名的成績,在班主任看來,她將來能考北京大學或者清華大學。

她是全班唯一1個考上重點高中的學生,高考的結果卻讓大家很失望

然而,到了高中,短暫的接觸之後,我就發現她學習很吃力,性格比較慢,學習方法不對頭,而且還很難糾正,慢慢的,她的成績開始下滑,從班級10幾名 ,劃到20幾名,然後到了30名左右。

班主任給我打電話,問我為什麼在初中這麼優秀的孩子,到了高中成績會不斷的下滑?其實,這裡面的原因,真的不是一句兩句話能說清楚的。

第一、定位不準確產生的心理壓力:

初中是最優秀的學生,承載著家庭和老師的希望,享受過無數的鮮花和掌聲,這樣的學生,往往自我定位都非常高。然而,到了高中,尤其是重點高中,你會發現周圍的“牛人”真的很多,有的學生成績雖然不如你,但是腦瓜一點都不笨,有的同學多才多藝。你在初中是第1名,是年級前2名,到了高中,其實你的中考成績就是班級10幾名,年級500名以外,這樣一個環境裡,很多學生因為無法正確定位,而產生了較大的心理壓力,壓力讓她學習比較的糾結,學習效率不高,成績自然也就下滑。

她是全班唯一1個考上重點高中的學生,高考的結果卻讓大家很失望

第二、學習方法不對帶來的困惑:

初中的內容,是通過刻苦努力就可以學好的,是通過刷題就可以彌補的,而高中的課程,需要更多的思考,要適應高中課程的內容, 要適應高中老師的講課方式。那些城裡的重點初中的學生,往往很快就能適應,而鄉鎮中學的學生,則需要更長的過程。

比如同樣是歷史課,城裡的初中,因為師資配備較好,他們會給學生講解這些事件的來龍去脈,前因後果,而且學生因為閱讀多,知識面廣,所以高中學起來比較容易;而鄉鎮中學,有的學校因為老師都是兼職的,所以使用著“畫課本”的教學方法,學生基本上是屬於死學硬背型的學習,到了高中,因為知識點需要更多的理解和運用,這些學生很快就出現問題。

初中,依靠努力能學好,高中必須把學習從體力勞動變成腦力勞動,當努力也不見成效時,她的壓力更大了。

她是全班唯一1個考上重點高中的學生,高考的結果卻讓大家很失望

第三、瘸腿科目帶來的差距:

鄉鎮中學出來的學生,數理化還是不錯的,但是英語和語文的差距,著實不小,尤其是英語,無論是詞彙量還是口語和聽力,都和城裡的學生差距不是一個檔次。在重點高中,你會發現學生考到120分以上的並不在少數,成績好的學生,能考到140分以上,而你只能考到110分,甚至更低 ,這樣的單科差距,會拉低你的總分,而且短期很難彌補,有的甚至需要用3年或者更長時間去彌補這些差距。

關鍵是,城裡的學生,數理化真的也很棒,甚至更好!

她是全班唯一1個考上重點高中的學生,高考的結果卻讓大家很失望

第四、家庭條件帶來的鴻溝:

家庭經濟情況,在學習中的作用是不可否定的!家庭條件好的,成績差了,可以去補課,吃不好了,可以叫外賣,睡不好了,可以租房子,這些都不是山區孩子能享受到的,而很多問題,他們其實也是存在的。

再就是家長的文化水平,城裡的家長,很多都上過大學,懂教育,文化水平較高,愛學習而且善於學習,很多問題完全可以提前預防,自己解決,這一點優勢還是非常大的。

她是全班唯一1個考上重點高中的學生,高考的結果卻讓大家很失望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在眾多的因素影響下,這個孩子並沒有達到初中班主任所期望的北大清華的水平,高考考到了青島一所一本院校,經過大學四年的學習,最後考到了青島國稅局工作,最後的結果,還是很圓滿的!

雖然,山區鄉鎮中學走出了的孩子在競爭上,有很多不利的因素,但是他們身上有一股不服輸的精神和吃苦耐勞的性格,也就是很多人自嘲“山槓子”精神,讓他們在激烈的競爭中,也能不斷進步。所以,雖然壓力很大,山區的孩子如果有機會走出大山,還是要去更好的地方去接收教育。

我是“贏在高三”,專注教育,用心解答教育問題,歡迎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