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南有北義烏,北有南三條”?石家莊南三條到底有多厲害?

年方二吧


2002年在上大專我就開始在南三條拿貨晚上在紅旗大街夜市出攤了現在還有的貨也在南三條拿,我這近二十年應該是非常瞭解南三條了也在南三條和好多老闆成為朋友了。南三條應該是華北地區最大最全涉及面最廣的批發市場了,在南三條最火爆的時候在市場外面賣快餐盒飯的一年也要十五到二十多萬我認識的幾個南方的老闆一年在南三條也要掙個上百萬了,但是近三年原來老闆好多都不幹了也有一些轉行的。前一段時間我剛剛去了一趟生意好清淡啊


冠泓杯業


“南有北義烏,北有南三條”這句話說的分別是浙江義烏小商品批發市場和河北南三條市場,二者都是改革開放時期的產物。提起義烏小商品批發市場,很容易聯想到其出產的各種旅遊紀念品,可以稱得上是全國各地旅遊景點紀念品的故鄉,甚至很多網友出國買回的紀念品,最終也被發現made in China Yiwu,讓人哭笑不得!而在中國北方,與義烏小商品批發市場齊名的就非位於河北石家莊的南三條市場莫屬了!

南三條市場是一個集商貿、餐飲、休閒、觀賞於一體的購物中心,從1978年初(一說1979年)形成至今,方便著萬千石家莊人的生活,也成為周邊各省市服裝、商品集散地。

也許很多人不知道,地處石家莊市中心商業繁華區的南三條,最初是由石家莊市橋東區的一個衚衕市場逐步發展而來。

在二十多年的發展歷程中經歷了三次歷史性的飛躍,特別是1998年開始歷時五年的升級改造,使南三條市場完成了由簡易、低檔的大棚式集貿市場向配套設施齊全、服務功能完備、經營環境優美的現代化大型市場的飛躍。

而今,南三條已經發展成佔地800畝的購物中心,擁有太和文化禮品城、太和日化城、新源發小商品特色市場、建國食品城、東方文化商品市場、現代小商品城等25座大型專業商城。

如今,南三條上市商品包括針織、百貨、食品、日化、五金、鞋類、箱包、玩具、工藝飾品、文化用品、電子產品、圖書音像等十二大行市,近百萬個品種,商品輻射西北、東北、華北等廣大地區,成為華北大流通格局的戰略支撐點。

南三條市場規模大、輻射廣、帶動能力強,其人流、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的聚散效應與日俱增,形成了"買賣天下、溝通南北"的商品集散格局,成為北方地區最大的小商品集散中心。

可以說,只要在南三條市場,從頭到腳、無論生活工作,只要你能想到的各種用品,沒有在這裡找不到的!與勒泰、萬達、先天下這些後起之秀不同,南三條是實實在在接地氣的市場,在這裡可以看到最普通的市井生活,也是最真實的社會景象。

在這裡,沿街的商販總是沒有時間安靜地吃一頓飯。來了顧客,就立馬熱情的上前招呼。等招待完了飯也涼了。

一部《家在南三條》的熱播,那撲面而來的熟悉感,更是秒殺了很多大片。讓所有人懷念!

但回過頭來看,不得不承認,如今的南三條,與義烏之間的差距也在逐漸拉大,如果可以,希望相關部門能夠與時俱進,進一步優化市場環境,整頓經營秩序,讓南三條一直繁華下去,並且越來越好。畢竟,石家莊、全河北、整個北方……就這麼一個南三條!


河北青年報


這是一個老黃曆了。現在義烏已成為世界級的小商品市場和產品集散地,成為帶動地方經濟發展的強力引擎;成為中國商品走向世界的一張名片。

反觀石家莊市的南三條則因種種原因而喪失了做大做強的機會。一方面市場的格局與定位沒有與時俱進地進行提升和更新,傳統的批發市場已經和現代互聯網營銷模式相脫節。設施老舊、交通擁堵、街道髒亂差,與幾十年前的批發市場相比整體進步不大。

另一方面,是南三條市場地處城市中心,已經沒有了向外擴散升級改造的空間,而隨著火車站的南遷,原來市場傍依交通樞紐的優勢已經不再。原有的優勢反倒成了短板。

再有就是一個城市的市場建設需要格局觀,城市的管理者特別需要有國際視野,要及時瞭解和把握國際流行趨勢與時代特徵,進而抓住機遇,適時轉型升級方能讓曾經的輝煌永遠延續。

如今不能說南方的義烏已非過去的義烏,北方的南三條則變化發展的速度比較慢。


波報石門


在2OO1年時,我在那跟人打工邦忙,一天如能賣出兩萬元的貨物,老闆除去一切消耗,能純收入五千元左右吧!



再過二十年我們再相會


南三條該搬到塔壇商貿城了,那裡環境真的好!


御姐有話說


南三條跟義烏沒法比了,市場該遷移了,現在還能排名到十大批發市場嗎


飛雨家


南三條搬到西兆通吧


健康幸福果


太牛逼了,快趕上浙江一個縣了


風過無痕7552


主要是現在搬遷都分散了,比如燈具市場,五金市場,一個北,一個東,還有一個南,以前一個小時看遍五花八門,現在一天你也看不全,看不到自然也就沒有買的慾望了,自然而然也就不行了


斷橋245741583


如果去過義烏小商品城的絕對不會認為這兩者有可比性了,其規模,產值,影響力絕對是碾壓,哎,當初的一手好牌打成這樣,是否值得反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