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是工人養活資本家,還是資本家養活了工人?你怎麼看?董事長,老闆是資本嗎?

黑白子文化


員工和老闆是相互成長,對於老闆來說,每個月給員工發工資繳納保險是必須要做的,至於自己賺錢,按現在的行情,很多行業都是勉強活著。我從事的行業,每個月最頭疼的就是工資房租和員工保險,因為客戶的款不是按時間給付的,收一堆匯票頭疼。很多時候都是有訂單加班做,訂單少就按時下班,請假都無所謂了,但是忙起來,希望員工能加班做一下。

對於劉強東馬雲回答996,說真的,我是看不上這種說話方式,很多老闆都是幹一年賺的辛苦錢。你要做資本家,自己內心一定要強大,每個月10號,你手底下幾十個家庭等你發錢交房貸車貸奶粉錢,你的第一目標就是月底催客戶到款,因為員工不會考慮這些。你要做資本家,就要做好007準備,每天都是挑戰和機遇,心理素質一定要好。


夜間老司機


這個問答確實無法說得清楚,作為打工者他們當然認為是他們養活了資夲家!有人說他們累死累活一個月只拿那麼一點工資,既買不起車,更買不起房,但資夲傢什麼事都不用幹憑什麼拿得比他們多?看耒都是公說公有理。現在在中國60%以上都是民營企業,而民營企業大多數又是微小企業,(工人數在15至300之間)舉一個例子,我有一朋友,2005年辦了一家機械加工廠,當年同村租了3000多平方的廠房,工人招了60多人。當時工廠買設備及其它費用共投入680萬元。工廠共有3個老闆,他們分工如下,一個負責業務和生產,一個負責採購和財務,另一個負責銷售和售後服務。這家廠每年銷售超過1300萬,可以算一算這家廠當年有多少利潤,這家工廠的產品材料費用佔比約50%,一年交各種稅費約136萬,一年的廠房租金約76萬。水電費及管理費75萬,運費40多萬,全年工人工資含管理人員的工資130多萬,還要支付業務單位的回扣費約65萬。全部費用相加約1172萬,(未包3個老闆的工資)看耒還有100萬利潤,3個人當年累死累活一年還有30多萬的收益,感覺還值得。去年他們約我吃飯,並告訴我他們的廠倒閉了,我當時也猜到是什麼回事,這10多年工人的工資提高了好幾倍租金又提了一倍以上,最近有很多工廠倒閉都是這個原因。現在有些人總認為做老闆都是無良的,當然老闆開廠都想賺錢,現在的私企老闆並非如有些人所說的,什麼事都不用幹,每年還拿很多錢,說實話,現在的私企老闆也是勞動者而巳,我那朋友如果將680萬放在銀行存定期,每年都有一定的利息,現在將全廠的設備都賣了只夠支付工人的補償費。


車仔佬42104839


就這個問題我還是舉例說明,在我的朋友裡,有錢人不少,一般都沒怎麼僱人,十幾個就能創造很好的效益,行業不直說了,類似房產中介。有兩個朋友比較有代表性,他倆都是不到四十歲就資產過億了,其中一個已退休,成都買別墅玩了,另一個還在奮鬥,從山東老家帶出來五百多人,以前我們天天喝酒打牌玩夜場,現在員工越來越多卻沒時間了,一年我們都難得聚幾次,我說他幾次,錢賺的幾輩子花不完了還拼命,他說,員工都是老家帶出來的,現在行業競爭激烈,不往前走就得淘汰,企業倒了這些人咋辦。

說說吧,這倆人哪個對社會貢獻大?哪個是剝削階級?是老闆養員工還是員工養老闆?


崔浩2004


在沒有資本家的情況下,毛澤東同志帶領全國人民取得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勝利。全國人民的勞動價值都奉獻於國家,澤惠於全國大眾,如國防提升,工業基建,水利建設,農業改造,醫療教育的初步普及等。勞動成果沒有被少數人佔為己有,也沒有人佔有生產資料去剝削他人,極大地體現了公平。

改開後,國家有意識地將生產資料分配於少數人,用於先富帶後富活動,但這些人主要是侵吞消化國家財富(前國人的勞動價值),對工人的剝削比較溫和,沒有進行生產工具和勞動力升級改造,使生產效率並未提升,生活水平並未改善。

後國家深化市場經濟改革,釋放國企職員,經濟上把先富者變身為資本家,搞活經濟,在適當的國家扶持與保護下與外國資本家進行競爭,以提高國家生產力水平。

二十年過去啦,國內資本家節節敗退,大部分依附於國外資本家,在低端變成剩餘價值的搬運員,殘酷剝削工人,少部分變成買辦,還有部分依附權力,進行瘋狂炒作。

現在,在現代金融體糸操作下,勞動者後三十年的剩餘價值已被預支拿走,引發國際資本家和國內資本家的不滿,國內資本和國家資本與國外資本的矛盾變的不可調和,捨車保帥,還是聯手禦敵,實未可知。


張呵呵2


是工人養活了資本家,而不是資本家養活了工人。也就是說,人類一切經濟活動的本質就是靠天吃飯,並不是人為可以控制風險的生產方式。少數人可持續旱澇保收更多是人為暗箱操作的必然結果,多數人可持續的貧窮也是人為暗箱操縱的必然結果。一國範圍內經濟活動的最高管理機關並不是財團的董事會、理事會和監視會,而是從中央到地方的政權機關和負責分管經濟工作的部門。按照資本主義的憲法精神,不參與資本主義憲政民主進程的個人資本的所有權人是無權親自或委託他人管理國家政權的特別權利;同理,國家政權的管理人-民選的國家領導人也無權參加非公有制企業和資本主義性質的國有企業的具體生產、經營、管理活動。但是,在具體施政過程中,官、商分開的體制並沒有被認真執行過,反而是偏向於偏袒商業利益。也就是說,說工人養活了資本家的立論基礎是基於資產階級跳過工人階級參政、議政的廣義民主程序強行定立的政治、民主和法律規矩,由人民民主專政的專政對象變成了資產階級專政體制的訂立人。資本主義民主的本質就是資產階級自由派用打擦邊球的辦法篡奪立憲運動時期群眾運動勝利果實的一種看似合理的社會經濟活動的方式、方法。說工人階級養活資本家的立論基礎就是基於資產階級用打擦邊的辦搶走了工人階級的政治話語權。也就是因為工人階級的政治話語權被資產階級搶走了,所以就有了工人階級養活政治家的說法。


永恆的射手58206083


我不知道誰養活誰這個帳是怎麼算的。

我的理解,說工人養活了資本家,其實是一個很落後的觀點。

工人是出大力流大汗的,資本家沒出大力流大汗。所以就說工人養活了資本家。

資本家真的什麼都沒幹嗎?不是吧。

假如說資本家投資了一個億建工廠買機器,人格化的說那一個億就是一億個工人,和資本家僱來的工人一起幹活。

也就是說,不但工人在幹活,那一億的資本也在幹活。

隨著科學技術和社會的發展,資本幹活的效率比人工幹活的效率要大的多。創造的財富也大的多。

這是任何一個勞動者都知道的。

是用手拔麥子快,還是投資一把鐮刀割麥子快?

任何一個農民工人都會承認資本幹活更快更先進。

資本的主人就是國家或者資本家。

國家每年大量投資建工廠鐵路,不讓資本躺在銀行裡睡大覺,就是要資本出來幹活,發揮資本的力量。國家也鼓勵個人投資。

所以,我們要給資本正名,給國家和個人的資本正名,恢復資本的名譽。

我們也不要人為的挑撥資本和人的關係。兩者之間的關係應該是互利共贏的,

如果非讓兩者打起來才好,那最終受損害的還是人。


呼籲法律


這個問題不妨推演一下。最開始,大家都是打工仔,沒有高低貴賤之分。即使日子過得不那麼富裕,但也不會有誰餓死。後來,其中一個頭腦靈活運氣也好的打工仔獲得了一筆啟動資金,或者獲得了其他打工仔的認同、成為一個組織的管理者。從此,他可以負責策劃,讓其他打工仔去實施,最終的利潤由自己拿大頭兒,這就是資本家。可見,沒有資本家的時候,大家都能夠活下去。而資本家的產生,必然要依賴於有一定數量的打工仔同意被自己榨取剩餘價值,誰養活還不明白嗎?


用心愛你40


這原本是一個早有結論的問題,工人階級、農民階級以及其他廣大勞動人民用自己辛勤的勞動,創造了物質財富,產生了剩餘價值,養活了包括資本家、地主在內的全人類,推動了社會不斷向前發展。

現在應澄清一個問題,資本家,特別是在社會主義時期參與社會主義建設的資本家(或叫私營企業家),他們也在勞動,實事求是地說,就他們個人來講,他們勞動所起的作用和產生的價值遠比普通工人個人要大。從這個意義上講,他們也是融入社會的勞動者。也就是說實際上也是自食其力(當然,既然是資本家,也必然有剝削工人的一面)。這與單靠掠奪自然資源,霸佔土地,自己不勞動,靠出租土地剝削農民勞動成果的地主階級是有區別的。


有才堅強


資本家(私企業主)與工人,到底誰養話誰?新時代重論老題,實有意思與觀實意義。

此是涉及所有私企,為論方便不妨限制在一個私企,再放大。

工人觀點是剩餘值論,私業主是資本論。

在馬克思發現剩餘價值後,信仰共產主義的黨派,以此為革命鬥爭的號召動力,並以此為準劃分出革命對象與革命力量與組織。並社部分國家通過武裝革命取得政權。

我國就是其中一個。從中共建黨起,:就信奉資本家剝削工人,至今仍有大多數(尤其老:政:軍)是這種老思想。此前我也這樣認為的。

但隨改革開放,與國際變化,與一二次世界大戰時大不相。連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的導論中都承認與呼籲革命組織與成員,不耍再走巴黎公社式的武裝鬥爭,而應走議會道路,用選票取得多數,來奪取政權,即後被中國批判的歐洲共產黨的議會道路,實不知是按恩格斯指引的道路,今天著來,多麼英明!

我以為,那時導論觀點表現是放棄走武裝鬥道路,實為不主張剩餘價值l的動力。觀耍問,我們還爭啥?祖宗早導論清了。

實際在近代,到今天,歐美髮達國家勞資矛盾不斷減少,近幾十年尤其平和,資方恩維與時具進,通過各種福剩,人情與加薪等極大的化解矛盾。故國的勞資矛盾小,國富民富,社會和協,民主自由,平等福利好。這可不是隨便害說的,信息時代即封不住,自己也可去看嗎。

國閃即奔人家那樣的,也不斷加福利,工資雖慢長但也在長,目的畄人。

回到本題,觀點是資方養勞方。

首先是國法承認了私有制,那就按規距辦事。文明社會一個主耍特點說依法依規辦事。即按合同執行。

操作中,如離不資方的設備與錢,開不了工,破產,停工,或減產減員,或遷廠,或採用新技術培訓人員等,主動權握在資方手中,否則勞方失業,待崗,無法生活。如私企發達,擴廠,增加新廠,又一批新勞方人員就業,生活改善,誰養誰,一目瞭然。

當然,企業也有潮起潮落時,如招工難,那是勞方抬工薪的機迂,改變不了資養勞的關係定位。

過去劉主席談到工人到資營廠工作的思想工作,大意是:我們工人願意讓資本家剝削,剝削的越多好。實際是:工人到私營廠作工才有飯吃,剝削的越多越好是說明工廠生產好,對恢復經濟有好處。當時忌諱剩餘價值,不便說明,還成為文革中批判的罪狀之一。憶起來好笑。

有工友會說,此處不養爺自有養爺處,錯了,到那都一樣!打過工跳過槽的心知肚明。

有人會說到國企去!試問,如剩餘價假設你認為是存在的,到國企就不存在剩餘價值麼?你會自相矛盾無措而不自辨。你還會說到國企是為國家幹活,工人是國家的人,就是為自己幹話。我在一帖論過了,當前在國閃,公民已不是主'人,新修憲法規定的公民權與義務,已刪掉主人之權千利。

你感到芒然了。不會,這才是殊途同歸。北歐與新西蘭等已現披著資本主義外衣的共產主義國家,過去誘人口水的幾句話,即各盡所能,按勞分配,各取所需,。社會文明民主自由,權不私有,財不公有,貧富差路在官員與公務員及工人中很小。尤為退休後一視同仁,官與民無差別,富國即如此。貪沃行賄極少。

歐洲也有幾國有追信社會主義的政黨,可能不入戲,民不愛,不得執政,英國工黨極少執政。

總之,世道在變,倫理定耍變。在中國員工是給自己幹活,養的自己的小家。剩餘價值論不提了,主人翁也不提了,只有愛國擁黨一說,不論國企私企,都耍好好工作多作貢獻才是大道理。


德彰日月


首先說董事長和老闆不一定全是資本,因為現代企業是股份制的,投資者不是一個人,往往是多人,尤其是上市公司,理論上全社會都可以投資,同時隨著現代金融的發展,企業融資渠道越來越多,可以通過股票,債券融資,也可以通過資產抵押融資等等,因此企業的資本來源複雜,不全是董事長和老闆出資,有很多董事長和老闆出資只佔很少的比例的情況,尤其是在互聯網等新興行業,

再說資本家和工人誰養活誰的問題,在企業經營中,是各個生產要素共同發揮作用創造價值把企業做大,資本創造利息,工人創造工資,企業家才能創造利潤,土地創造租金,因此資本家和工人之間談不上誰養活誰,

資本家是指對企業投資的人,不過這個提問有可能指的是企業家,因為在現實企業經營中,銀行扮演著非常重要的出資人角色,比如中國的著名企業,萬達,萬科,恆大都是負債率達到百分之八十,也就是說企業資產的百分之八十是銀行貸款,可以說銀行才是中國企業的資本家,

而中國的著名企業負責人更應該稱為企業家而不是資本家,比如馬雲,馬化騰,王健林,等等,他們企業成長的過程也是融資的過程,是別人投資的,他們是企業家,這些投資者才是資本家的角色,

在阿里,騰訊,萬達成長的過程中,馬雲,馬化騰,王健林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他們發揮著企業家才能的作用,可以說沒有這些人就沒有這些企業,當然就無法創造相應的就業機會,不過企業的成長也離不開員工的努力,因此企業家和員工不是誰養活誰,是自己養活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