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歷史上唯一的宰相,7歲寫的詩家喻戶曉,當官40年卻至死蝸居

一提到海口,我們首先想到的,一定是椰風海韻的旖旎風光。

而這座自然環境得天獨厚的城市,更有著豐饒深厚的人文底蘊。

在她近千年的歷史中,誕生了無數傑出的人才,而丘濬(jùn)就是其中突出的代表。

海南歷史上唯一的宰相,7歲寫的詩家喻戶曉,當官40年卻至死蝸居

迷人的椰城海口

丘濬,是明朝著名的政治人物、文化鴻儒,曾官至文淵閣大學士、戶部尚書等要職,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

據說,他六七歲就能作詩,中進士後步入仕途,一路官運亨通,晚年到達相當於宰相的位置,被後人稱為“文臣之宗”。

更可貴的是,丘濬一生清廉。他為官40年,卻一直蝸居在狹小的住所裡,一次也沒有換過宅邸。

他才高八斗,學富五車,著有《大學衍義補》等著作,提出的“勞動決定價值”觀點,比英國經濟學家威廉·配第提出的“勞動價值論”早了170多年。

海南歷史上唯一的宰相,7歲寫的詩家喻戶曉,當官40年卻至死蝸居

“海南四大才子”之一丘濬雕塑

他還是一位詩人,“天趣自然”的詩風別具一格。

他甚至還是劇作家,曾創作過《伍倫記》、《投筆記》、《羅囊記》、《龍泉記》等南劇劇本……

丘濬的一生是豐富、精彩、感人的,我們只擷取一些點滴,來走近這位大學士的人生——

童年:7歲就能以詩言志

1421年(明永樂十九年),丘濬出生於瓊山縣府城鎮下田村(今海口市瓊山區府城紅城湖路金花村)。

丘濬7歲時,父親就去世了。祖父丘普將家族希望,寄託在丘濬、丘源這兩個孫兒身上,提筆寫下“嗟無一子堪稱老,喜有雙孫可繼宗”的慨嘆。

海南歷史上唯一的宰相,7歲寫的詩家喻戶曉,當官40年卻至死蝸居

位於海口市府城鎮金花村的丘濬故居

丘濬的母親知書達理,十分重視對兒子的教育,要求他們雞鳴即起,誦習經典,孜孜不倦。

丘濬聰穎過人,在童年便飽讀詩書,志向高遠。據說,他7歲就能做詩,寫下了海南家喻戶曉的七律《五指參天》:

五峰如指翠相連,撐起炎州半壁天。

夜盥銀河摘星斗,朝探碧落弄雲煙。

雨餘玉筍空中現,月出明珠掌上懸。

豈是巨靈伸一臂,遙從海外數中原。

丘濬小小年紀,便懂得借五指山的雄偉壯麗,寄託自己的遠大抱負,可見其志趣之高潔。

海南歷史上唯一的宰相,7歲寫的詩家喻戶曉,當官40年卻至死蝸居

仕途:一生官運亨通,直至“財政部長”

丘濬天賦異稟,學養深厚。他23歲獲廣東鄉試第一名,後又進士及第,從此步入仕途。

丘濬不僅學富五車,更能學以致用。1465年,巡撫都御使韓雍,在一次戰事中,擊破了賊軍,部分採用了丘濬的計謀。丘濬因此初露鋒芒,引起皇帝的注意,兩年內被提拔兩次。

在為官期間,他不僅能夠建言獻策,更勤奮地著書立說,寫就《瓊臺會稿》、《續通鑑綱目》、《大學衍義補》等超過二十多種著作。

海南歷史上唯一的宰相,7歲寫的詩家喻戶曉,當官40年卻至死蝸居

丘濬所著的《瓊臺會稿》

丘濬的能力與才華,得到了皇帝的賞識。

1477年秋,56歲的丘濬,成為翰林院學士。這一職位,相當於皇帝的機要秘書,代表他即將登上人生巔峰。

果然,幾年之後,他便加封為禮部侍郎、國子祭酒等職。

此時的丘濬已年過花甲,可仍在孜孜不倦做學問,在67歲的年齡寫就《大學衍義補》一書。

海南歷史上唯一的宰相,7歲寫的詩家喻戶曉,當官40年卻至死蝸居

《大學衍義補》

他在該書中,曾專述內河漕運的利弊,主張將海運作為國家漕運的重要補充。

他還在這本書中,提出了一個重要理論——勞動決定價值。

他的這一理論,比英國經濟學家威廉·配第提出的“勞動價值論”,早了至少170年。

海南歷史上唯一的宰相,7歲寫的詩家喻戶曉,當官40年卻至死蝸居

威廉·配第

當時的明孝宗看了這部書,禁不住大加讚賞,很快提拔他為禮部尚書。

禮部尚書,一般主管朝廷禮儀、祭祀、科舉、外事活動等,相當於現在的文化部長,位高權重。

可丘濬的晉升之路,仍沒有走到巔峰。就在丘濬自己都想告老還鄉時,明孝宗卻又極力挽留,還晉升他為文淵閣大學士,這是文臣的最高位置了。

在明朝初期,朱元璋廢除了宰相一職,而後來的文淵閣大學士,有參與國家大政的權利,就相當於宰相之職。在海南的歷史中,他是唯一官至“宰相”的人才。

海南歷史上唯一的宰相,7歲寫的詩家喻戶曉,當官40年卻至死蝸居

明孝宗

這時,丘濬已是年逾古稀的老人了,可仍兢兢業業,嘔心瀝血,為國家獻計獻策。而他提出的意見,也基本被皇帝採用。

1494年,在他患有眼疾的情況下,皇上仍加封他為戶部尚書,這是戶部的最高長官,相當於如今的財政部長。

他沒等到告老還鄉,就卒於這一任上,享年74歲。

海南歷史上唯一的宰相,7歲寫的詩家喻戶曉,當官40年卻至死蝸居

丘濬雕塑

清廉:為官40年不換“蝸居”

除了豐功偉績、等身鉅著,丘濬也留下了精神遺產:清廉之風。

1469年,丘濬母親去世,他懷著巨大悲痛回鄉守孝。然而,一些嫉妒他的官員,卻想趁機尋找他的把柄。

他回鄉時,帶了幾大箱沉甸甸的物品,有官員便派兵開箱檢查,希望找到他貪腐的物證,結果卻發現箱子裡都是書籍,真是大失所望。

海南歷史上唯一的宰相,7歲寫的詩家喻戶曉,當官40年卻至死蝸居

《大學衍義補》一百六十卷

從年輕時進京入仕,一直到古稀之年離世,丘濬為官40載,位置越座越高,可他卻一直蝸居在原來的狹小宅邸,居然40年來沒換過地方,讓人慨嘆、令人敬佩。

而對百姓的需求,他卻能慷慨解囊。他奔喪回鄉後發現,在府城與澄邁的路上,客商、學子、百姓絡繹不絕,然而這裡周邊一片荒蕪,在南方烈日的燒灼下,疲憊的旅人沒有歇腳喝水的地方。

於是,他不惜將節省下來的銀兩,捐建了一座可供休憩的涼亭,還長期僱人燒水施茶。後來,這一帶也因此有了名字:施茶村。

而當他在任上溘然長逝,遺物卻只有皇上恩賜的物件,和珍藏多年的書籍……

海南歷史上唯一的宰相,7歲寫的詩家喻戶曉,當官40年卻至死蝸居

如今的施茶村一隅

魂歸:死後葬在故鄉,數千烏鴉相送

丘濬進京做官後,因肩負重任,又因山遙路遠,很少回到故鄉。

年逾花甲時,他的鄉愁越發難以派遣。在晚年,他甚至一連呈上13份奏章請辭還鄉,卻沒有得到恩准。

他只能借詩文來傾訴。有人統計,他的詩作中,表達思鄉之情的,就有80篇之多。

海南歷史上唯一的宰相,7歲寫的詩家喻戶曉,當官40年卻至死蝸居

丘濬故居的臥床

其中,這篇《歲暮偶書》,感人肺腑,催人淚下:

屈指明年六十三,人情世態飽經諳。

同多黑髮不曾白,無數青衿自出藍。

大半交遊登鬼錄,一生功業付空談。

不堪老去思歸切,清夢時時到海南。

在垂暮之年,他只能在夢中回到海南,踏上故鄉的那片土地。

他在74歲去世後,終於回到了魂牽夢縈的故鄉。

明孝宗為他撰寫《特賜諡策文》,並命人將他的靈柩運回了海南,下葬在瓊州府(今海口)城西一帶。

海南歷史上唯一的宰相,7歲寫的詩家喻戶曉,當官40年卻至死蝸居

丘濬墓塋

據說,丘濬下葬那天,出現了一樁怪事:晴朗的天空中,不知從哪兒飄來一片烏雲。

烏雲飄近,天昏地暗,人們才發現:那居然是數千只烏鴉!

這些烏鴉縈繞著丘濬的墳塋,一邊盤旋一邊哀鳴,那悽切的聲音,讓人也忍不住垂淚。烏鴉盤桓了大約兩個時辰才散去,天空這才重新放亮。

這件事很快傳遍瓊州府,鄉親們認為:在瓊州大饑荒期間,丘濬的爺爺樂善好施,經常帶著丘濬救濟鄉民,清明祭拜饑荒中死去的人,因此這些亡魂化成烏鴉,來送丘濬這最後一程。

海南歷史上唯一的宰相,7歲寫的詩家喻戶曉,當官40年卻至死蝸居

雖然這只是個荒誕的傳說,但這也恰恰從一個側面,反映出百姓對丘濬的愛戴。

丘濬已長眠在故鄉的懷抱中。而如今,在現代化的海口,你依然能尋覓到這位先賢的點點滴滴。

比如,位於瓊山區的丘濬故居“可繼堂”,清康熙年間為紀念他而建的瓊臺書院,以他和海瑞命名的丘海大道,還有以他為名的丘濬學校……

斯人已矣,但他的一心向學、清廉為官、淳厚家風,已深入到世世代代海口人的心中。

海南歷史上唯一的宰相,7歲寫的詩家喻戶曉,當官40年卻至死蝸居

清代為紀念丘濬而建的瓊臺書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