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MMWT 現代化中型坦克(上)

​研發概況

土耳其FNSS防務系統公司不僅開發了ACV系列履帶式裝甲車和“豹”(PARS)式8×8輪式裝甲車,還在2015年5月的土耳其防務展(IDEF 2015)上,展出了多款外形設計稱得上是“科幻”的新型裝甲車。其中就包括其自主設計開發的“卡普蘭”-20 下一代裝甲戰鬥車輛和“豹”(PARS)4×4 兩棲輪式裝甲車。而且“卡普蘭”-20履帶式兩棲裝甲車還參加了2016年4月在吉隆坡舉行的第15屆馬來西亞國際防務展(DSA-2016),這也是FNSS公司首次參加東盟地區的防務展會,充分展現了他們對自主開發的新型裝甲戰車的信心。FNSS公司的努力也收到了回報,印尼為了提高自己裝甲部隊的戰鬥力,決定與其共同開發新型中型坦克,以彌補“豹”2主戰坦克的不足。此前,印尼平達德公司就在比利時CMI防務公司幫助下研製了“小獨角犀”火力支援車,為自研裝甲武器打下了一定基礎。


土耳其MMWT 現代化中型坦克(上)


據悉,MMWT坦克的研製始於2014年,該坦克的底盤來源於土耳其FNSS公司“卡普蘭”-20下一代裝甲戰鬥車輛,炮塔則為比利時CMI公司提供的模塊化CT-CV 105毫米雙人炮塔。目前,平達德和FNSS公司正在兩國分別製造一輛樣車,預計將於2017年某一時候完工,另外還有一個車體用於進行地雷和彈道防護測試。該型坦克主要用於對付輕型或中型裝甲作戰平臺(AFV),比如裝甲偵察車、步兵戰車(IFV)、裝甲輸送車(APC)和戰鬥支援車輛,而非防護力更強的主戰坦克(MBT),也可用來為步兵提供直接火力支援。坦克將配備戰場管理系統和激光告警系統,車長擁有良好的戰場態勢感知能力。

基本性能和總體設計佈局

根據防護方案不同,MMWT坦克戰鬥全重在32~35噸不等,車體長7米,寬 3.2 米,高2.7米(至炮塔頂),比“卡普蘭”-20的底盤略長,防護力也更好。坦克採用駕駛艙前置,戰鬥室居中,動力艙後置的總體佈局,發動機功率在 700 馬力以上。坦克動力包帶有電控自動變速器和冷卻系統,發動機艙採用了降低熱輻射的技術,以應對紅外製導導彈。MMWT坦克能夠涉渡 1.2 米深的水域,跨越2米寬壕溝,攀越 0.9 米高的垂直牆。其最大公路時速達到 70 千米/小時,最大行程 450 千米。輔助動力系統驅動炮塔操作,車輛停止的時候,使用電池驅動炮塔。該坦克底盤採用六對雙輪緣掛膠負重輪,扭杆懸掛,誘導輪在前,主動輪後置,履帶為雙銷掛膠履帶。車體採用焊接鋼裝甲,並有複合裝甲和防地雷模塊。

MMWT坦克乘員為3人,包括車長、炮長和駕駛員。駕駛員位於車體前部中間,配有3具潛望鏡,潛望鏡有激光防護措施,中間的可以換成夜視儀,車體前部左右兩側各有一個觀後鏡。駕駛員前面有帶液壓助力的方向盤式轉向控制系統、儀表等,藉助於高功率的發動機、先進的傳動系統和全自動變速箱,駕駛員可以輕鬆駕駛坦克越過各種障礙。車首上裝甲較為平直,首下裝甲向下傾斜至第一對負重輪前,上面安裝有內嵌式車首燈,牽引環及攝像頭,車體上用螺栓固定多塊模塊化裝甲,傾斜裝甲板可提供良好的防護。


土耳其MMWT 現代化中型坦克(上)


CT-CV 105毫米雙人炮塔重4 噸(乘員和彈藥除外),為了減輕重量,炮塔採用了鋁製防彈板的焊接結構,四周掛裝附加裝甲。安裝1.5噸重的附加裝甲後,炮塔可抵禦25毫米脫殼穿甲彈的攻擊。其主要部件包括一門帶炮口制退器的105毫米線膛炮、炮塔吊籃、火炮驅動裝置、火控系統、供彈裝置和輔助武器(7.62毫米並列機槍等)。炮塔採用了構架結構,內部形狀略顯複雜。這種設計便於拆卸眾多模塊化部件,如艙門、車長觀瞄儀、炮長潛望鏡、輔助武器以及供彈裝置。車長在炮塔內左側,炮長在右,火炮驅動裝置為電驅動,緊急情況也可轉為手動操作。炮塔前部裝甲傾斜,左右兩側各有4具煙幕彈/榴彈發射器,炮長瞄準鏡位於炮塔左側,其後是車長周視瞄準鏡。炮塔兩側還有兩個類似儲物箱的方形鐵盒,裡面既可以存放乘員私人物品也可以提供額外的裝甲防護,特別是對破甲彈的防護,相當於間隙裝甲。炮塔後部設計有一個大型尾艙,可以存放彈藥。炮塔後部還外掛了6個燃油桶,以及多塊備用履帶板,可以為炮塔尾部彈艙提供額外的防護。發動機位於車體後部,發動機具有功率大、結構緊湊、重量輕、可靠性高等特點。動力裝置可整體吊裝,非常便於野戰條件下的維修作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