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人民檢察院、教育部聯合調研組到古藺縣 調研“1號檢察建議”落實工作

四川新聞網瀘州4月15日訊(黃飛)日前,最高人民檢察院、教育部聯合調研組來到古藺縣交通小學就最高人民檢察院 “1號檢察建議”落實情況開展調研和督導。檢察日報、四川法制報等媒體隨同採訪,全程記錄調研足跡。

剛走進交通小學的校園大門,調研組一行就被該校別具一格的早操所吸引,該操名為《兒童安全防範操》,系由古藺縣檢察院的檢察官們填詞、編舞、錄音、拍攝完成,內容主要涵蓋兒童防性侵、防誘拐知識,通過輕鬆活潑的舞蹈和歌唱方式,告訴孩子們哪些是身體的隱私部位、如何保護自己以及遭受侵害後怎麼辦等等,歌詞朗朗上口,動作簡單活潑,自古藺縣檢察院在今年3月初到學校教授該操以後,學生們通過跳操便懂得了操中傳達的安全防範知識。“學校安保人員入職前是否進行審核?”“平時是怎樣對學生進行防性侵教育?”“針對留守兒童是怎樣管理?”來到教學樓,調研組一行先後走進學生教室、教師辦公室、圖書室,逐一查看上牆安全制度、安全管理臺賬、開展活動簡報,詳細瞭解校園日常安全管理制度、異常情況報告制度等,並隨機採訪了學生、老師和家長。據交通小學負責人介紹,學校一直高度重視對學生安全的管理和教育,曾多次邀請檢察院、公安局、市場監管局到學校開展安全教育,同時還聘請了檢察院的檢察官擔任學校法治輔導員。

據悉,古藺縣地處烏蒙山區,是國家級貧困縣,也是勞務輸出大縣,貧困、留守兒童較多。由於師資力量不足、家庭教育缺乏等原因,使得該縣貧困、留守兒童安全自護教育呈現出明顯的先天劣勢。為改變這一現狀,古藺縣檢察院因地制宜,探索未成年人防性侵體系建設,取得了系列顯著成績。如:創作推廣《兒童安全防範操》,極大增強兒童尤其是低齡兒童的安全防範意識和自我防護能力;建立未成年人案件線索網格化管理機制和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強制報告機制,實現侵害未成年人案(事)件信息預警預報;創新性侵未成年人預防和脫貧攻堅工作銜接機制,以“司法救助+N”模式救助刑事被害困境兒童。同時,該院還注重與學校的聯繫,交通小學就是該院開展“檢校共建”的典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