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珠山 奇、险、清、幽

小珠山 奇、险、清、幽


小珠山 奇、险、清、幽


小珠山,又称青岛小黄山,系崂山余脉跨越胶州湾向西南延伸的支脉,为花岗岩山地,东西宽8千米,南北长13千米,总面积104平方千米。主峰大顶海拔725米,为青岛西南最高峰。


据《增修胶志》记载:“小珠山与大珠山皆古朱山也。”《封氏闻见记》云:“州山即为朱山,淳于州国也,吴楚之人谓州为朱,则此山宜名州山。”《胶州志》载:“治南有大、小山,海疆名镇也。小珠千岩攒空两峰特起,万山皆在其下;大珠山绵亘百余里,东插入海,势如巨鳌,二山错立,天表云气,出没不绝,夏尤蓊蔚,望之累累若珠。”因此,小珠山因景观特征显著而得名,素有“东崂西珠,双珠嵌云”之说。其整个山脉呈东南、西北走向,境内有名称且海拔百米以上的山峰就有40余座。小珠山地处海滨,景物独特,曾被前人列为胶州八景中的第一胜景。


小珠山 奇、险、清、幽

小珠山山上奇石与名胜古迹众多。主峰大顶与白石顶南北对峙,上有天门和天桥。大顶之后有直楼、船石、垂背石,其前面有纱帽石、四角石、尖顶石、瀑布石、穿心石、仙人迹、万人井、朝阳寺,又有龙泉、龙祠。现寺、祠只有遗迹尚存。大顶之东有黄牙石、卧单石、五顶山,并有两处天然洞穴。大顶西侧有古朴别致的钟楼,横额上雕刻“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八个大字,至今保存完好。小珠山在青岛市黄岛区部分还有白云寺、太平庵、狐仙洞、陈氏双烈祠等遗迹,北麓有蜿蜒的齐长城遗迹。

小珠山 奇、险、清、幽


小珠山的山,或威武雄壮,或秀气横溢,多姿多彩,且山山都有美妙动人的名字,座座都有一个美妙的传说,如望夫山、巧石、七甲山、龙雀山、石老山等。望夫山,传说古时候有一位相夫教子的妻子盼望丈夫早日回家,每天站于此,后化作一座山峰,望夫山由此而得名。而巧石则像是一幅立体的画,首无声的诗,这些石头千姿百态,似禽似兽,似人似物,维妙维肖,趣味无穷。当你走进小珠山,无数的巧石就会争先恐后涌到你的面前。在小珠山脚下,抬头可见一只振翅欲啼的“金鸡报晓”,它正在热情地欢迎来小珠山游览的八方游客;相亲相爱,相敬如宾,互相搀扶的“姜公背姜婆”:铁拐李醉酒后晒放的“靴子”;憨态可掬的“小海龟”,向人们讲叙着一个个动人的传说故事。


小珠山 奇、险、清、幽


小珠山群峰巍峨,绵亘起伏,悬崖峭壁,沟壑纵横,地势十分险要,自古为兵家要地,为后人留下了不少宝贵的历史遗迹。如齐长城、白云寺等。据史书记载,齐长城始建于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它西起济南市的长清县,东至青岛开发区于家河村东入海处,横跨几十个山头,约500千米长,是我国最古老的长城。明代孙镇有诗赞曰:“缘岗峙崇观,跨谷绝惊虹。”可见当时的齐长城是何等的威武,何等的壮观。现已修复齐长城的西峰关段,登齐长城观小珠山秀丽景色,别有一番景象。

还有白云寺,这座建于明朝末年的寺庙,曾在清咸丰年间和民国时期进行

重修。寺庙昔日香火旺盛,来此拜佛的香客络绎不绝。正殿内供奉如来佛、观世音和文殊菩萨;东西偏殿塑有罗汉、雷神、雨神、山神等17尊神像。神像全系彩塑金身。白云寺边有座泉水名曰通海泉。传说寺内修炼的和尚就是通过此泉从南方运来木头修建白云寺的。

小珠山 奇、险、清、幽

水是山之灵气,湾湾小溪,潺潺流水,成为小珠山流动的神韵;一泻而下的水流撞击在石板上,溅起水花朵朵,充满了“大珠小珠落玉盘”的诗情画意,而涓涓细流又好比山的音乐,奏响了欢快的乐章,曲折婉转地流淌于山间谷壑。涓涓细流被落日余辉染成金黄色,粼粼泉水静中有动,水中斑斑倒影又增添了一份神秘。座落于小珠山脚下的青石潭,清澈见底,水从潭底青石中喷涌而出,常年不竭。


小珠山 奇、险、清、幽


在小珠山泉水的滋润下,这里的草木格外茂盛,郁郁葱葱,而且树木品种繁多,稀有树种随处可见,山地森林覆盖率达70%。白云寺遗址内的皂角树为明代所植,属北方罕见的树种,已有几百年的历史。绿树装扮群山,如翠如缎,峭壁映山红含苞吐艳宛如一片火海,雪白的蔷薇,拂面之絮,纷纷如毛更有五颜六色的野花,添山之秀气,风之妩媚。遮天蔽日的林木,青青如缎的草坪,潺潺流水,步人其中,仿佛走进了世外桃园,人间仙境,给你一份恬然清凉的心情。

小珠山 奇、险、清、幽


青山依旧,绿水常流。随着时代的发展,小珠山再添新颜。小珠山脚下,柳花碧水湾畔,美丽高雅的梅花鹿,高傲的非洲鸵鸟为小珠山增添了一份独特的景观。蒙古包为你展现了草原蒙古风情;走进古装影视城,漫步于古代街巷,穿梭于亭台轩榭,使你回归古时,感受古时的氛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