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葉的利潤有多大?

唯愛極簡


我是半大老頭 除前二十年 也喝了四十多年的茶了 我還在幾個產茶區炒過紅茶 本人喜歡喝紅茶 我對茶也算是瞭解 實話說 近三年吧 茶利潤並不高 特別是低擋茶 炒紅茶 一般是五斤半鮮葉出一斤 我這個水平是自己炒著玩 自己炒自己喝 如去當炒茶師 一斤得掙二十塊 我給你提供這個數據 你如知道當地茶鮮葉多少錢一斤 自然就知道一斤紅茶該賣多少錢了 現在摘茶人工費貴了 現在網上正山小種賣的茶 可以說沒有多少利潤 其實 低擋茶利潤一直都不高 夏茶秋茶都賣不出錢來 茶農幾畝茶 自己摘自己炒自己賣 實在說就是賺個辛苦錢 暴利是頭幾年炒茶給人種下的壞印象 喝茶被國際公認為第一飲品 喝茶真的有好處 晨茶品味中國 😄哈哈


秋歌988


茶葉利潤有多大?

我就是做茶葉的,家裡有加工廠(福鼎白茶)。

以我家裡的一款荒野銀針作為例子。今年茶青平均170,4斤茶青可以出一斤成品,這樣算起來成本680加上加工費之類的報批發市場只能報730,利潤實際不到百分之10。

但是零售就不一樣了,零售可能100的茶葉賣200賣300都是有可能的。

茶葉的利潤多大,這的看你做的是批發還是零售。









久香茶園


我去年剛從城市回家鄉(臨滄農村)正在學習瞭解茶葉,也需還不如行。現在我弱弱的說一說我看到的茶:

價格剖析: 去茶市(室),明前茶一款茶一般不低100左右一公斤,當然沒有最高只要更高。在家我們村茶農的茶鮮葉目前6-8塊公斤(今年春茶最高16塊一公斤),按溼幹率4:1,不加加工成本幹茶價格是24-32,按農戶自己加工算成本也應該在50以內一公斤……

我也許真的沒有入行,平時喝的茶價格不超100一公斤,低的可以是30一公斤,我覺得也是好茶,或許我真的不知道茶的好與差





範統L


我家是地地道道的日照綠茶茶農,我家世代種茶炒茶批發茶。我覺得任何賣茶葉的總之一句話,賣茶就是憑良心賣。

利潤可以無限大可以無限小,這點要根據消費者的能力來說。舉個例子,賣茶的會根據你的消費能力,根據你的言語來判斷你的消費能力。同是一款茶成本100元,有可能賣給別人150元,賣給另外一個消費能力強的人1000元。所以呢給茶客一個建議在買茶的時候(少說話多品茶)。

還有茶葉店一般裡面很多種茶,茶葉有很多相似的,但是其價格卻相差很大。你如果對你買的茶葉不是足夠的瞭解,那這個時候的就要看老闆的良心了。所以賣茶葉儘量找知根知底的人來買。當然最放心的還是找茶農手裡買,因為茶農身邊只能接觸到他種的那種茶。因為他們一輩子都走不出去那坐大山。

還有些黑心店家,新茶摻著陳茶賣,10斤新茶鏟上1斤陳茶,10斤高檔茶鏟上1斤中檔茶,這些黑心手段比比皆是。所以黑心老闆會用到各種黑心手段。這就是我為啥說賣茶靠的是良心了。好人一生平安




茶農小棟


我是一個茶葉賣家,說白了就是開店的,茶葉這個行業是不是暴利,我說不是,大眾肯定會說我在扯蛋,這樣你們可能不太瞭解這個行業,我舉個例子說吧

例如:普洱茶

茶葉採摘價格決定了賣多少錢,比如:19某茶山今年毛料收貨價格在1800/公斤左右,再加上製作、包裝、運輸成本等就得去到2000元/公斤了,然後合到一片茶就得700元左右了,700左右僅僅是一片茶成本,假比700一片的茶,一個茶葉店裡平均最低庫存量是一件貨即是42片茶*700就是小3W塊 好了,一個20平米的茶葉店最少普洱要15個單品,又因貨品的高低搭配不同,當下我們記平均成本200元一片 ,那大家來算一筆帳 (42*200)*15就是多少了差不多13萬了吧 ,然後再加上房租和人工成本少說就得奔著25萬去了,且有的會更高,我們就拿25萬打算,25w你的原始成本就翻倍了,也就說你200塊進回來的茶最少要賣到450-500你才不虧才保本,想不賠錢還有得賺200塊的貨最少要賣到550以上才有的賺,(前提是你當年進的貨全部賣光)如果賣不完,能不能賺到錢就是問號了,最可怕的是隻要你開了店,每年新茶你就肯定得拿,不拿你連店都開不下去,且現在開店一般很少有經營純茶葉的,多少都會搭配茶器 等進行銷售,而且你拿貨的時候要算的是全年銷貨量,你得拿多少貨,一般內地的茶葉店備貨了最少一個品2件貨,一年我算過最少要有50萬左右的資金量才夠運轉的,且你還要扛著這堆茶葉當年賣不完或是壓根賣不了多少然後放在倉庫裡,然後第二年還得接著進貨的巨大風險。

我們經常開玩笑,花錢進回來的是貨,賣不出去就是草。

所以,請不要在傻乎乎的覺得賣茶這行業是暴利了,其實我挺想知道,你們認為的暴利點在哪裡,我們就是大自然的搬運工,說難聽點賺的就是個辛苦錢。

以上文字如有,觸及到部分人的了……,在下表示抱歉


jimi潘子


看了底下很多回答及評論,覺得有些回答我實在是不敢苟同。列如說茶葉不就是樹葉子嘛,看認真的。那我可不可以說橘子、蘋果不就是樹果子嗎?當然這些從廣義上來說都沒有錯,可是茶葉既然能經受幾千年的流傳與發展,自然肯定是有它的價值,要不然你幹嘛不路邊找根草泡水喝。

然後我再來說說茶葉價格,我感覺大家之所以第一印象覺得茶葉很貴,應該是網上時不時炒出的什麼茶王幾萬幾十萬一斤。其實還是有很多良心做茶的企業,一般幾百上千茶葉質量也很不錯呀!為什麼眼睛就一定要盯著那幾萬幾十萬的呢?

要說一份茶葉幾百上千,還要說茶葉是暴利我就不服了。不知道有多少朋友是生長在茶區的,明前茶鮮葉一斤大概就要賣70到90,鮮葉四斤多五斤做一斤幹茶,還有人工加工費,燒的碳錢,機器工具錢。那可能又有人說鮮葉本來就貴呀!樹葉子嘛!一斤要賣這麼多嗎?可是你不知道茶葉一根根的採,你一天能採幾斤,綜合下來茶葉最貴的時候,一個人頂天五六百,其他時候基本也就一天兩三百,越往後越少,茶季幾個月,一家三四個人採的茶也就賣個兩到四萬吧!這麼一算不多吧,而且茶葉不是採完就好了,茶季結束要修剪,要鬆土,要除蟲除草。不知道有人感受過沒,夏天三十七八度,大太陽底下挖茶葉地,手上老繭都能磨起泡。

突然不想寫了,感覺是有點在抱怨,渴求同情一樣。不過主要還是為了茶農,為那些正經做茶葉生意的商人有點不平,讓人覺得好像他們是有多暴利一樣。其實茶農的利是真的不多,正經茶商的利潤也就和其他普普通通做生意的一樣,也沒有多暴利。




三杯酒一壺茶


茶葉的利潤有多大?

這樣的問題真不好直接回答,具體要分幾種情況的。

一、  在南方喝茶的人比較多,家家戶戶基本都有茶具,很多人都養成了喝茶的習慣了,所以茶的銷量就比較大,那麼茶葉的單位利潤肯定就低了。喝茶的人多了,對茶品茶價相對比較瞭解,而且茶店也就非常多了,所以利潤肯定不會高,只能走量了。至於北方喝茶的人少了,那麼懂茶的人少了,茶店也就少了,單位利潤肯定高要高了,茶店才有一定的利潤去承擔各種費用了。

二、  自己有喝茶的習慣,那麼天天喝茶肯定不會買太貴的茶了,都明白單價越高利潤才越高,所以茶葉的利潤整體也就一般了。禮茶就不一樣了,送禮的人首先看中的是價格,那麼茶的利潤就高了。

三、  茶葉的利潤還與經營模式有關係,如果開的是實體店,相對成本就比較高,那麼單位利潤就相對高一點,畢竟成本放在那裡的。現在網店很發達,網店的成本相對較低,而且價比三家比較容易,也可以價比千家呢,所以網店的單位利潤就比較低了。正是因為網店的興起,也導致一些商家以次充優,買家往往只看價格,又不懂茶,造成整體的利潤下降。

總結一下:實體店與網店交叉競爭下,茶葉不可能暴利了!



一起來侃茶


我是開茶莊的,經營三十年了,感覺不是茶生意不好做,而是茶熱來熱假了,以前基的老茶種很好喝,味香口感好,耐泡耐存放。現在出王花八門的茶種,早熱,春分就有新茶了,幾佰幾仟就是沒味。等老本種採摘時價又賣不上去了,所以開茶莊的人也沒辦法,主要根源亂了,不是茶不好賣,而是買好茶太難。如今網上賣茶更是魚目混雜,幾十塊錢也是高山茶,就我們地方桐城龍眠山上的小花茶,海撥四五佰米,山多當不太高,跑一天路也要花一二百塊,現在的最低價也要三四佰一斤,那有茶上網賣的。茶有好茶,慬茶人少假茶就多。茶有好茶,喝茶人多次茶就少。


桐城小花茶1


茶葉利潤的大小不能統一用一句話來概況,這樣是對這個行業的藐視。

茶葉是全產業鏈商品,從種植開始、經歷育種、培管、採摘、加工、製作、包裝和銷營環節,這中間最大的投入是茶園的種植、產房建設和設備的引進;第二是採摘的人工成本:又分春夏秋茶,芽頭茶和芽葉茶各不相同;後續的製作、包裝、廣告和營銷費用都很高。

茶葉和其它農副產品有不同之處,就是茶葉可以一次載培以後,年年採摘,中間只需要好的培管,就可以年年收穫。

品牌茶的利潤一般翻倍、名優質茶在50%以上、大眾茶30%左右,有的以量取勝,在10%左右。

中國茶葉企業在管理和成本控制上都存在一些問題,毛利潤並不高,很多企業只賺取一定的人工成本。

在品牌和管理上,中國企業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希望在不久的將來,能做大做強,成為國際大品牌。



茶業週刊網


關於茶葉的利潤有多大,其實這個問題問的很大!在我國市場上,茶葉的銷售渠道多樣化,我從品牌店,普通零售店,網店,批發商,茶農幾個渠道來分析下:

品牌店購買的話,品牌本身就產生了溢價,所以相對一些普通零售店它的性價比會比較低一點,但是品牌店都有自己的品控部門對公司茶葉的質量進行把關,所以茶葉質量的可靠性會高一點。

普通零售店,利潤比品牌店低,性價比會比較高,但是可能遇到部分商家以次充好。不過這個比例還是比較低的。

批發商,如果有認識的批發商,在這個環節買茶葉是最好的,因為他本身資源多,可提供選擇的茶葉也比較多,有高質量的好茶,也有相對廉價的辦公茶。而且批發商對茶葉是最瞭解的一個群體,根據我們這個行業的特點,越懂茶的人,其實是越不懂得賣茶的,因為他們對這款茶葉的優缺點認識很清晰,所以比較不敢喊價格。

網店,對於其他商品,網上經常會比實體店便宜,但是茶葉這個行業並未如此。網店的售價跟實體差不多。但是質量保證會更低。

茶農,性價比可能高,但茶葉質量不保障。可能很多人會覺得茶農的價格應該是最低的,性價比最高,其實未必。因為每個茶農的製作技藝也分高低,如果是一些做茶技術不好茶農,他可提供的茶大部分都不好。如果是做茶技術好的茶農,當地的批發商早就知道了,他們也會早早下手了,而茶農基本上都是有適合的價格就出手,不會去屯茶的。所以你能從茶農直接買到的茶,基本也是比較一般的茶,當然如果有認識的做茶技術比較好的茶農朋友,可以叫他提前留茶,這樣的性價比是最高的。質量也有保障,不過這個渠道相信也比較少人有。

最後,如果僅從茶葉的成本來計算,茶葉的利潤確實不低,品牌店可能有10倍,普通零售店有3到5倍,但是每個店要有其他的經營成本,就像星巴克,不能只算它杯咖啡的價格。網店跟普通零售店差不多。批發商在1.3到2之間。茶農的話跟批發商差不多。

以上僅做一些參考,沒有絕對性。另外部分茶葉品種有其特殊性,有些品種市場比較火,可能價格回更好,有些品種市場接受比較少,價格就會低一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