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港澳大灣區:探索改革開放再出發新路徑

編者按:《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簡稱《規劃綱要》)已發佈月餘,但如何看待粵港澳大灣區的五大戰略定位、粵港澳大灣區在整個中國下一輪改革開放格局中扮演怎樣的角色、如何看粵港澳大灣區與“一帶一路”的關係等問題依舊是各方熱議的焦點。作為中國改革開放的發源地,粵港澳大灣區在新形勢下最有可能成為中國新一輪全面開放的“領頭羊”。


粵港澳大灣區:探索改革開放再出發新路徑


△“無論是粵港澳大灣區的遠景目標還是戰略定位,宜居宜業宜遊都成為《規劃綱要》中的一個亮點。”圖為在澳門邊界附近拍攝的珠海橫琴區的建築物。


創新是靈魂

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國家戰略,是新時代推動形成我國全面開放新格局的重大舉措,也是推進“一國兩制”事業的實踐創新。

最終,中央對粵港澳大灣區的戰略定位確定了五個方面:充滿活力的世界級城市群、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科技創新中心、“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支撐、內地與港澳深度合作示範區、宜居宜業宜遊的優質生活圈。

“無論是粵港澳大灣區的遠景目標還是戰略定位,宜居宜業宜遊都成為《規劃綱要》中的一個亮點。”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產業規劃部部長、粵港澳大灣區規劃編制組核心成員王福強告訴《中國報道》記者。

王福強表示,經過40年的發展,珠三角地區積留了一些深層次矛盾,透支了環境的容量,後續要實現高質量發展,必須補足生態環保這一短板。對港澳民眾而言,相比大灣區經濟,他們可能更為關注的是這個地方是不是生態環保,是不是綠色的生產生活方式,是不是可持續發展的灣區。因此,建設一個生態灣區、綠色園區、人文灣區、教育高地和健康園區、民生灣區是粵港澳大灣區的一個前瞻性願景。

除了宜居宜業宜遊這一定位亮點外,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在王福強看來是五大戰略定位中的重中之重。“粵港澳大灣區當前的核心競爭力是世界製造的中心,它的競爭力未來則會體現在創新方面。”

王福強認為,粵港澳大灣區的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和北京、上海的科創中心定位不同,北京的科創中心更加重視原始創新,因為有大院大所,有很好的國家級科創資源。上海的科創中心則更加重視國際影響力,發揮上海的影響力,整合國際國內的創新資源,提升科創能力。粵港澳大灣區的科創中心則定位為協同創新,重點就是要利用好港澳的創新資源,整合國際的產業資源。整體來說,北京和上海更多是在創新鏈的前端,大灣區的科創中心在創新鏈的後端。因此,除了地域的協同以外,還有創新鏈條的協同。

“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的下一步則需要做好科技創新、產業創新、體制機制創新、協同創新、區域創新。”王福強說。


新格局“領頭羊”

隨著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長江經濟帶戰略的提出,中國的北部、中部各有一個國家戰略在支撐發展,而南部則缺少這樣一個戰略,這對廣東的發展而言是一個短板,亟須補上。

王福強認為,現在的全面開放與以前的開放不同。以前的開放,更多是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動型開放;現在的開放,更多是規則制度型開放。在這種轉變的背景下,就需要向國際先進規則體系和先進制度學習。港澳有先進的制度體系、發達的市場規則、成熟的信用保障、通達的國際渠道等,這些都值得內地學習。通過向港澳進行制度現代化的學習,結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優勢,就可以探索形成大灣區的先進制度體系。

此外,在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正在進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背景下,需要一個創新發展的平臺來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實現轉型升級,示範帶動泛珠三角區域,甚至是引領整個中國更高質量地發展。在這樣的背景下,粵港澳大灣區作為中國改革開放的發源地,在新形勢下最有可能成為中國新一輪全面開放的“領頭羊”。

“大灣區的開放性、包容性、市場化特質,最有可能形成這樣一個新平臺。既能有效應對國際壓力,代表中國參與國際競爭,又可以牽引帶動國內產業的轉型升級;大灣區在新業態、新技術方面走在世界前列。如在5G應用、移動支付、人工智能、雲軌技術等方面,都可以爭取引領世界範圍內的產業發展;新一輪改革面臨的問題需要試驗田進行探索,而大灣區可以承擔這種功能,總結出的創新經驗再輻射推廣至全國。”王福強告訴《中國報道》記者。


“一帶一路”支撐區

王福強表示,粵港澳大灣區最早是在《“一帶一路”願景與行動》提出來的,但並無實質內涵,只是從推動港澳等地共同參與“一帶一路”的角度泛泛提出。隨著形勢的變化和認識的深化,大灣區與“一帶一路”的關係越來越密切。

王福強向《中國報道》記者解釋說,從區域上來說,大灣區是海上絲綢之路與陸上絲綢之路的交叉地帶,是“一帶一路”的支撐區。從功能上來說,大灣區在參與“一帶一路”時,要輻射帶動泛珠三角區域乃至西南、中南。對外則會輻射帶動東南亞、南亞等區域。

此外,大灣區有通達的國際網絡和龐大的華僑群體,是整個中國對外聯絡最密切的區域,也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力量來源。

“國家改革開放的歷程就是香港、澳門同內地優勢互補、一起發展的歷程。新時期中國改革開放仍然要利用好港澳元素,要抓住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這一契機,進一步學習借鑑港澳在體制機制和國際投資商貿活動中積累的經驗,強化三地政府、商會、企業間的精準對接,加強政策交流,溝通項目信息,深化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產能合作、經貿往來和人文交流等,緊密合作共同開發‘一帶一路’沿線市場。”王福強說。


本文刊發於《中國報道》2019年第4期

採寫:《中國報道》記者 張利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