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丹總統被民眾趕下臺,原因是他不會賺錢

從去年的12月份開始,蘇丹人民就已經組隊在自家總統府外面抗議了,他們抗議貨幣貶值和物價上漲,抗議日子過得實在太苦。在他們堅持了4個多月的時候,終於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因為蘇丹總統巴希爾在4月11號下臺了,具體地說那天軍方解除了巴希爾的一切職務,將他軟禁在總統府。

或許直到蘇丹國防部長髮表講話,宣佈巴希爾變成一介草民的時候,有些同學才注意到這件事兒,或者才注意到蘇丹這個國家,蘇丹人民之前折騰了好幾個月並沒有引起多大關注。這國家影響力小了就是這個樣子,假如無法蹭到網紅國家的流量,那麼即便在這個信息時代,它們家的大事也很難引起外界的關注。

非洲地區給我們的印象是遍地窮國,蘇丹就是窮國中的其中一個。蘇丹的貧窮還是比較有名的,聯合國官方認定過蘇丹是“全球最不發達的國家”之一。蘇丹不但窮而且亂,國內局勢長期不穩定,失敗國家指數列表還曾經給了蘇丹一個“世界上最不安定國家”的殊榮。這窮和亂常常是一對孿生兄弟,那麼蘇丹為什麼那麼窮呢?

蘇丹總統被民眾趕下臺,原因是他不會賺錢

(蘇丹的地理位置)

蘇丹80%的人口都在從事農業生產,主要農作物是棉花、小麥、玉米、高粱等等,糧食豐收後自己吃一部分,還有餘糧就賣掉換錢。蘇丹的工業水平也很弱,大部分都限制在農產品的二次加工上,比如彈棉花、製糖、食品加工等等。一個工業水平落後的農業國家,想富起來那是很難的,用一句抖音流行語來總結,那就是“我也想富,但是實力它不允許”。

好在蘇丹出產石油,因此它雖然窮但是沒有在非洲墊底。可是石油的出口也不是特別順心,2011年蘇丹分裂成了兩個國家,一個是現在的蘇丹,另一個是現在的南蘇丹。南蘇丹分家的時候拿走了將近60%的油田,這就意味著從2011年開始蘇丹的收入就一直在變少。本來就是一個窮國,收入還在一直變少,那因為錢引起的問題註定一天比一天多。

雪上加霜的是,從2011年之後一直到現在,國際油價的行情整體下跌,於是最賺錢的一個行業也靠不住了。這錢少了東西就少了,東西少了價格就往上漲,物價高了日子就很難過。過去能忍的事兒現在不忍了,於是在2018年的年底矛盾徹底激化,民眾堵在總統府外面不走。幹了30年總統的巴希爾做了背鍋俠,在扛了4個多月後被迫下臺。

巴希爾論學歷大概只有高中文化,但是他在軍隊裡表現優異,當年從傘兵開始做起,一路爬到了將軍的位置。45歲那年他發動了軍事政變,把議會、內閣和地方政府全部解散,並取締了一切政黨,接管了所有的媒體,忙完這一切後他自己做了最高統治者,一直玩到現在。

蘇丹總統被民眾趕下臺,原因是他不會賺錢

(蘇丹原總統巴希爾)

巴希爾掌握權力長達30年時間,這30年裡蘇丹的制度發生過很多次變化,可是不管制度怎麼變,權力最大的那個位置上坐的永遠是巴希爾。每當5年任期到了,下一個被選上的總是他。巴希爾原計劃2020年繼續參選下一屆總統的,但是他沒有等到那一天的到來,或許他這輩子再也等不到了。

在民眾圍堵總統府的4個多月裡,巴希爾跟他的幕僚們也一直在思考解決辦法。這種火燒眉毛的時候辦法一般有三個,第一個是派出軍隊把外面的圍觀群眾給趕走,自己繼續做總統;這一條巴希爾做了,但是效果不理想。第二個是主動宣佈辭職,然後讓副總統等二把手做總統,等待下一次大選的到來。第三個是局面接近失控的時候,讓軍方出面接管權力。

巴希爾最終選擇的是第3個方法。軍隊開著裝甲車把總統府圍起來,然後國防部長宣佈巴希亞已經被解除職務,自己代替總統主持工作。選擇第三條的原因是巴希爾和軍方關係比較好,權力終究沒有落在反對派的手裡,自己的安全和兄弟們的利益還能得到保障。

當圍觀群眾聽說總統被解除職務的時候,他們集體歡呼雀躍,這可是他們熬了4個月的成果。可是當國防部長伊本發表完講話後,歡呼聲瞬間消失了,唱歌的跳舞的全都停了下了,最怕空氣突然安靜。因為伊本的原話是這樣的:軍方決定解散現在的政府機關,暫停實施憲法,國家進入宵禁和緊急狀態,成立過渡軍事委員會先幹上兩年,本人擔任軍事委員會的主席。

蘇丹總統被民眾趕下臺,原因是他不會賺錢

(蘇丹國防部長伊本)

當年巴希爾就是以國防部長的身份政變上臺,現在國防部長伊本這麼玩可不就是故伎重演嗎?那還不如讓巴希爾繼續幹呢,起碼他的工作經驗還豐富一些。於是蘇丹人停止歡呼繼續抗議,要求軍方將權力交出去。面對巨大的輿論壓力,伊本第二天只好宣佈辭職,最高權力在他手裡僅僅呆了幾個小時。

過渡軍事委員會里面有個政治委員會,該委員主席就站出來打圓場說,既然這樣那我們再考慮一下,整一個過渡的文職政府先湊和著用,以後軍事委員會只負責安保,不干預過渡文職政府的工作。這個建議讓蘇丹人民的情緒稍稍穩定了一些。蘇丹這一次的故事大概就是這樣,這個國家要想要恢復往日的平靜,估計還需要好一段時間,就看權力階層分配權力和利益的效率高不高了。

每當一個國家出現內部政治鬥爭的時候,我們總是習慣於聽專家大佬們談論制度、權利、自由等這些東西,以為問題就出在那裡。但是從民眾的角度去看,一切不過是經濟問題。假如蘇丹的經濟水平比現在翻1倍的話,可能巴西爾明年還會繼續做總統。如果不是1倍是4倍的話,那巴希爾會像個國王一樣被蘇丹人民頂禮膜拜。

這個就有點像我們很多的普通家庭,女人流淚男人沉默的原因常常是因為錢。要是家庭收入翻一倍或者兩倍,很多問題就不是問題了,女的不再嫌棄男的無趣或者玩遊戲,男的也不會嫌棄女的敗家或者脾氣差。這經濟基礎是很多事情的基礎,換句話說,錢真的很重要。

蘇丹總統被民眾趕下臺,原因是他不會賺錢

(蘇丹民眾在總統府外圍觀)

那麼是不是隻要經濟發展好了,一個國家的內政就會穩定呢?這個當然不一定。就在剛剛過去的這個週末,法國的黃馬甲運動依然準時上演,浪漫的法國人民在街上喊口號扔瓶子,這項戶外活動他們已經玩了半年了。這法國人可不窮啊,他們不是照樣不穩定嘛。這個現象如果讓蘇丹人民去思考,估計會覺得法國人太矯情。

所以有些國家收入高了社會就穩定,有些國家收入高不高社會不一定穩定。這就好比有些家庭錢多一點就出現家庭和睦的美好現象,但是有些家庭的問題跟錢沒多大關係,因為他們可能不差錢。所以說經濟發展水平在有些國家很關鍵,在有些國家不是最重要,原因大家在中學政治課本里早就學過了。

不管是馬克思還是留下各自治國理論的前任領導人們,都曾不厭其煩地說過要抓住社會的主要矛盾,並解決這個主要矛盾。當一個國家整體比較窮的時候,或者外部環境變化導致經濟嚴重下滑的時候,主要矛盾就跟錢有關了,比如今天的主角蘇丹。當一個國家經濟水平很高但是大家依然跑街上起鬨的時候,主要矛盾可能就是其他原因了,比如法國。那我們的主要矛盾是什麼呢?

蘇丹總統被民眾趕下臺,原因是他不會賺錢

(蘇丹民眾的抗議活動)

曾經不管是考大學還是考研究生,政治試卷上都出現過一句非常熟悉的句子:現階段的社會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與落後的生產力之間的矛盾。這就說的很清楚了,大家想要過好日子,但是一時半會兒還滿足不了,這個就出現矛盾了。

那麼這個主要矛盾是怎麼解決的呢?答案考卷上也不止一次出現過,那就是堅持一切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內部搞投資外部搞出口,讓大家先把日子過好。只要“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一直在被逐漸滿足,那麼就不會積累圍堵總統府的那種矛盾。

當然以前的那個主要矛盾已經被解決的差不多了,將來考卷上出現的主要矛盾是這句話: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求和不平衡不充分發展之間的矛盾。以前是缺東西,大家希望有就行了。現在是東西不缺,缺好的東西。因此之後我們的經濟政策就是朝著滿足美好生活的方向去調整。

或許把我們的前一個主要矛盾直接送給蘇丹是比較合適的,它們的問題就是對物質文化的需求滿足不了,所以要去總統府外面鬧。這種時候跟他們談民主、權利或者責任,沒多大意義。不管是現在的過渡政府,還是以後它家的新政府,如果不能把精力放在發展經濟上面,那麼遲早再一次被群眾圍觀和轟下臺,這種事兒有了第一次就會有第二次。

蘇丹總統被民眾趕下臺,原因是他不會賺錢

(蘇丹首都喀土穆)

在我們看國際局勢的時候,如果能反省到自己身上,那可能就是最大的收穫了。對於一個普通家庭,如果房貸車貸沒有還完,看不起電影吃不起火鍋買優衣庫都要找尾貨,那麼收入問題就是家庭的主要矛盾,這個時候就不要談論詩和遠方了,那註定換來嫌棄和鄙視,這種情況下賺錢的人才是最帥和最美的。

可是發現主要矛盾還遠遠不夠,解決了問題才算完。有些問題最難的部分是發現它,問題找到了解決起來易如反掌。然而經濟問題正好相反,意識到自己缺錢很簡單,但是想賺錢變富就非常難了,這事兒永遠困擾著芸芸眾生。

或許每個非洲窮國的總統或國王心裡都很清楚,自己眼前的問題只要經濟搞好了都會迎刃而解,但是如何發展經濟他們真的做不到,別人也教不會他。讀到此處,大家應該在心裡默默地為那些會賺錢的人點個贊,也要為那些成功發展了經濟的國家點個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