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金鄉縣農業農村經濟形勢分析

2018年,金鄉縣委縣政府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市各項強農惠農富農政策,不斷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美麗鄉村”建設為契機,不斷完善現代農業經營體系,加快農業轉型升級。全縣農村經濟繼續保持穩中向好的良好態勢,實現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良好局面。

一、農業經濟整體平穩發展,一產佔比趨穩

農業經濟總量持續穩定增長。2018年全縣實現農林牧漁業增加值637035萬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4.0%。其中:農業增加值514752萬元,增長10.1%;林業增加值6709萬元,增長12.1%;牧業增加值82620萬元,下降9.9%;漁業增加值4577萬元,增長60.1%;農林牧漁服務業增加值28377萬元,增長15.3%。2018年全縣三次產業比重(%)為25.4:31.2:43.4,而 2017年的比重為25.9:28.2:45.9,農業佔比基本保持在25%左右,產業結構穩定。

二、農村農業生產生活條件不斷提質增效

(一)農業鄉村人口和勞動力逐年下滑。隨著城鎮化不斷加速推進,農業機械化程度不斷提高,鄉村人口尤其是青年勞動力不斷向城鎮轉移,鄉村人口近幾年呈現逐年緩慢下滑態勢。據全面統計,2018年末,全縣共有鄉村人口15.5萬戶、54.1萬人,同比分別降低3.6%和3.7%。其中男性27.6萬人,佔51%;女性26.5萬人,佔49%。鄉村勞動力資源36.3萬人,比上年減少1.7萬人,下降4.6%,其中男性18.7萬人,女性17.6萬人。鄉村從業人員34.3萬人,比上年減少1.6萬人,下降4.6%,其中男性17.7萬人,佔51%;女性16.6萬人,佔49%。在鄉村從業人員中,從事農業的人員11萬人,佔全部從業人員的32%,與上年基本持平。

(二)農村基礎設施完備,綠色發展理念深入人心。2018年末,全縣轄有8個社區居委會,639個村民委員會。基本生活設施全面提高,自來水受益村、通有線電視和寬帶村佔比都達到了100%。農業主要物資消耗,除用電量提升3.9%外,其他物資消耗較去年同期均有所減少。2018年農資使用更加科學合理。全縣積極推廣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指導農民改進施肥技術,科學施肥、合理施肥,降低土壤汙染,保障食品安全。全年農藥使用量1433.8噸,比上年下降4.4%,化肥折純施用量6.7萬噸,同比下降4.3%,農用地膜使用量2477噸,同比下降4.1%。隨著農田水利灌溉項目便利化的不斷推進,全縣規模以上機電井共有24691眼,比去年多出189眼。農用柴油使用量5858噸,同比下降5.2%。

三、農作物產量逐年提升,農業綜合實力不斷提高

(一)近五年全縣糧食播種面積和總產量呈增長趨勢。

2018年金鄉縣農業農村經濟形勢分析

由上圖可以看出,自2014年以來,全縣糧食種植面積和收穫總產量總體呈遞增趨勢。

據國家統計局濟寧調查隊核定,2018年全縣糧食總播種面積358384畝,比上年增加52201畝,增長17.0%;糧食總產16.26萬噸,增加2.18萬噸,增長13.4%;糧食畝單產453.67公斤,減少6.09公斤,下降1.3%。

(二)經濟作物收穫有升有降,總體增勢明顯。

2018年,全縣經濟作物總播種面積為153萬畝。分品種看,總產單產均有增有減,整體增勢明顯。

1、油料作物穩中略減。2018年全縣油料作物播種面積達4502畝,比上年減少712畝,減幅13.7%,總產1520噸,同比減少15.1%。其中花生4467畝,比上年減少404畝,減少8.3%,收穫1513噸,比上年減少224噸,減少12.9%。

2、棉花恢復性增長。棉花總播種面積379814畝,比上年增加66577畝,增長21.3%;棉花總產3.48萬噸,比上年增加0.56萬噸,增長19.2%;棉花畝單產91.7公斤,減少1.5公斤,下降1.6%。

3、蔬菜生產明顯增長。

蔬菜及食用菌種植面積106萬畝,比上年增加3萬畝,增長3%。收穫總產達242.8萬噸,比上年增加21.1萬噸,增長9.5%。單產2281.3公斤/畝,畝產較上年提高134.6公斤,增幅6.3%。其中:大蒜收穫面積59.5萬畝,減少2.3萬畝,下降3.7%;大蒜鮮蒜頭總產量84.85萬噸,減少6.41萬噸,下降7.0%。大蒜鮮蒜頭畝產1425.2公斤,同期減少50.4公斤,降幅3.4%。食用菌收穫產量7.9萬噸,增加1.9萬噸,增長31.7%。辣椒生產面積和總產降低、單產增加。辣椒播種面積29.5萬畝,比上年減少5.8萬畝,同比減少16.4%;總產57.2萬噸,比上年減少8.5萬噸,同比減少12.9%。單產1936公斤/畝,畝產比上年增加76公斤,同比增長4%。

四、土地流轉進程繼續加快

隨著農村承包地“三權分置”改革的不斷深入推進,全縣 2018年土地流轉面積達到6.2萬畝,比上年增長8.2%。其中,農戶流轉面積5.7萬畝,佔91.9%,增長8.6%。按流轉方式分,土地出租最多,共計3.3萬畝,佔流轉面積的53.2%;其次是土地轉包,共計2.6萬畝,佔41.9%。按流轉去向分,以農戶、企業為主,其中農戶2.7萬畝、企業1.7萬畝,分別佔全縣土地流轉面積的43.5%、27.4%。按用途分,種植業居多,共計3.9萬畝,佔全縣土地流轉面積的62.9%。雖然土地流轉穩步推進,但託管方面卻是短板,全縣土地託管面積僅有7374畝,其中全託管面積4231畝。

五、促進農業農村經濟發展的幾點建議

(一)持續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提高農業抵抗風險能力。多年來,金鄉縣不斷加大農業投入力度,強化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全縣農業生產條件有了極大改善,但與建立現代農業體系之間還存在一定差距。要繼續加大農田基礎設施建設,加快中低產田改造步伐,加強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大力實施農業綜合開發項目,進一步夯實農業現代化發展的物質基礎,增強農業可持續發展能力。

(二)加快農業“新六產”發展步伐,努力實現農民增收。進一步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統籌調整糧經飼種植結構,做強糧食、畜牧、蔬菜、林果等四大主導產業,打造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大力發展一鄉一品、一村一業,引領鄉村產業健康發展。按照“村有主業,鎮有特色,縣成規模”的要求,加快建設糧食、蔬菜、林果和中草藥、雜糧、畜牧和水產養殖、鄉村旅遊、農業加工服務、工商物流8類主導產業村。推進優勢特色產業標準化生產、產業化經營、品牌化培育和專業化服務,培育一批特色產業強鎮強村。積極創建國家級農村一二三產融合發展先導區和省市級農業“新六產”示範縣、示範園區、示範主體,持續推動農民增收。

(三)聚焦現代農業發展,推動現代農業轉型升級。全面把握現代農業內涵,堅持質量興農、綠色興農、品牌強農,推動農業全面發展、多樣化發展、高質量發展,找準農業增長點,大力發展設施農業、智慧農業、優勢農產品,加強科技興農和品牌培育,不斷提升現代農業比重。探索完善合作聯社運營服務機制,以金鄉縣瑪麗亞大蒜專業合作社、董亮農機專業合作社、京信種植合作社為基礎,在全縣範圍內推廣大蒜全程機械化及規模化種植。儘快形成產業鏈條完整、功能多樣、業態豐富、利益聯結緊密、產城融合發展的新格局。以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為引領,積極爭創一批省市級現代農業示範園區,推動產業園區、科技園區、創業園區“三區同建”,推動現代農業轉型升級,拓寬農民增收渠道。

2019年,金鄉縣農業農村經濟將繼續按照上級文件中關於農業農村工作的總體部署邀請,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總抓手,抓重點、補短板、強基礎,圍繞“鞏固、增強、提升、暢通”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切實做好“三農”工作,持續推動農村發展、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金鄉縣統計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