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衛生健康委:改善廁所環境 部署開展醫療衛生機構的廁所革命

在春意盎然的4月,第31個全國愛國衛生月如約而至,今年的主題是“共推‘廁所革命’共促衛生健康”。不久前,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共同發佈《關於開展醫療衛生機構廁所整潔專項行動的通知》,部署開展醫療衛生機構的“廁所革命”。《通知》提出,到2019年年底,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的廁所全面達到乾淨、衛生和整潔;到2020年年底,衛生廁所基本實現全覆蓋。為此,記者專訪了國家衛生健康委規劃發展與信息化司司長毛群安。

國家衛生健康委:改善廁所環境 部署開展醫療衛生機構的廁所革命

改善廁所環境勢在必行

作為黨和政府將群眾路線運用於衛生防疫工作的成功典範,愛國衛生運動至今已走過67個春秋,而廁所衛生一直是其中重要內容。

“此前的改廁,側重於基礎薄弱的農村地區。”毛群安說,“2015年和2017年,習近平總書記先後兩次就‘廁所革命’作出重要指示。由此,我國‘廁所革命’進入了新時代。”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百姓對就醫環境有了更高要求,無論是從保障就醫安全的角度,還是出於對患者的尊重,改善醫院廁所環境都勢在必行。毛群安表示,此次開展醫療衛生機構廁所整潔專項行動,是“廁所革命”在醫衛行業的具體實踐。作為百姓健康的守門人,醫療衛生行業理應成為“廁所革命”的排頭兵。

毛群安坦言,醫院人流量大,環境中本就存在大量病原微生物,加之部分門診患者需進行大小便化驗,進一步增加了廁所的使用率。不少患者甚至拿著檢驗標本在院內穿梭往復,較易發生交叉感染。此外,部分醫院尤其是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廁所的門把手、水龍頭、便池沖洗、照明等開關多為手動,如不能做好清潔與消毒工作,也易引起感染接觸傳播。相關調查顯示,45%的醫院摔倒事件發生在廁所,腸道疾病如痢疾的感染主要來源於廁所,廁所衛生環境差是導致醫院病毒感染者增多的重要原因之一。

因此,如何有效控制醫院感染成為醫院的重點工作之一。“特別是隨著夏季來臨,各地逐步進入傳染性疾病高發多發時期,加強醫療衛生機構廁所等基礎環境管理對於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減少院內感染具有重要作用。”毛群安說。

杜絕“聞味辨衛”現象

廁所面積雖小,但要做到乾淨、衛生和整潔並不容易。毛群安說,首先要杜絕“聞味辨衛”現象的發生。如果醫院廁所的異味撲面而來,不僅降低如廁體驗,空氣中可能存在的病菌也會增加交叉感染的風險。很多醫院的排風系統設計不合理,空氣流通不暢,或是排風系統老化,形同虛設。

按照要求,醫療機構廁所需解決採光、通風、除味和給排水等問題,室內裝修材料易清潔維護、防滑耐磨;衛生潔具與設備需符合人體工程學和心理學的要求,在立面的造型上應簡潔優美。“就目前國內醫院的現狀,能達到上述要求的並不多。”毛群安說。

由於生理差異,女性如廁的平均時間幾乎是男性的3倍,總體所需的空間也較大。但在我國,男女廁所的面積基本相當,甚至女廁所更小。在體檢中心、醫院門診大廳等人流量較大的區域,女廁前往往排著長隊。此外,醫療機構廁所人性化設計不足,缺乏對嬰幼兒、老年人、殘障人士等特殊人群的人文關懷。“這一問題在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更為突出。”毛群安說。

針對上述問題,此次國家衛生健康委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聯合發佈的《關於開展醫療衛生機構廁所整潔專項行動的通知》提出了具體要求,如各級醫療衛生機構廁所內要設置掛鉤,方便患者懸掛輸液瓶等物品;設置老年廁位報警系統等。

體現管理基本功

除了完善硬件設備,確立科學的運營管理體系並規範醫院衛生間日常維護保養,是醫療機構“廁所革命”得以持續的重要條件。“三分建設,七分管理。”毛群安說,“廁所設施設備即使再完善,但如果後續管理不到位,也會降低患者滿意度”。

毛群安說,在我國,醫院廁所管理及運營模式尚未成熟,與一些發達國家相比仍有不小差距。我國醫院管理者需要不斷探索新模式,引進專業化的廁所管理公司;通過科學安排人員、制定工作標準、完善反饋機制等措施,保證廁所的日常運維等。此外,還可運用“互聯網+”信息技術,實現廁所管理的“中央集群託管”。從廁紙、洗手液等耗材的集中調度配送,到保潔清掃、緊急救助的動態提醒,均可通過互聯網實現,提升管理效率。

目前,很多醫院內的廁所已外包給第三方保潔公司。“外包不等於撒手不管。”毛群安說,“保潔公司雖然更專業,但醫院管理者必須將其納入醫院整體管理”。

“作為衛生單位,醫院廁所衛生既體現醫院管理的基本功,也是社會檢驗醫院管理是否到位的重要指標。”毛群安表示,在加強長效管理的同時,還需要精細化管理。國內外的一個重要經驗就是,努力創造條件強化全社會參與,使“廁所革命”逐步形成強大的向縱深發展的內在動力,這對提升衛生廁所的質量,推動廁所革命從階段性集中轉入持久性、常規性建設具有深遠意義。

轉自:健康報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