凍豆腐是怎麼做出來的?

ASUKA_TSOU


凍豆腐好吃不好吃,要看是否同時具備三個基本條件,缺一不可。

第一個,必須是手工豆腐。行家都知道,當下豆腐製作工藝有了根本改變,絕大部分都是工廠化生產,尤其是三線以上城市,幾乎全部供應的工業豆腐。


和傳統豆腐相比,工業豆腐細膩白淨,賣相好看。而且工業化速度快,出豆腐多,成本大大降低,利潤空間大。

唯一的不足,就是沒有了豆腐的豆香,看著是豆腐,吃著也是豆腐,只是沒了豆腐的味道,就沒有了豆腐的靈魂。


傳統的手工豆腐在縣城以下集鎮和廣大農村繼續流行,當然少不了工業豆腐入市,只是始終沒有打開這類市場。

自從淮南王劉安發明豆腐以來,手工豆腐的傳統工藝就沒有變化過,依然三大主流做法,酸漿、滷水和石膏點制。出來的豆腐有著濃郁的熬熟豆漿的香,這個香味就是豆腐的靈魂。


第二個,最好自然凍透。在冰箱普及之前,只有冰天雪地的冬天才能吃到凍豆腐,那種自然凍透的豆腐,裡面的水分結成冰,冰體積擴大,對豆腐實行了二次擠壓,蛋白和纖維凝聚蜂窩狀,口感柔韌,味道淳厚,關鍵還海綿一樣,虛心吸納主食材的味道而自成一體,完全脫離了配菜的身份,成就了主材料。

當下有了冰箱,吃起凍豆腐很是容易。只是做的時候注意個小細節,巴掌大的塊裝進保鮮袋,封緊口放進速凍,吃的時候拿出自然解凍或放涼水裡解凍,不可微波爐或熱水解開。做菜之前擠幹水分。


第三個,最好燉肉原湯燴。凍豆腐好吃的主要原因,不是本身多好吃,而是吸收了別家更好的味道,得到品質的昇華。

譬如燉肉,尤其是各種豬肉燉,味香油厚,湯濃肉爛,淳厚無敵,只是吃時容易犯膩。所以光山一帶一般的把純燉肉當做食材,不單獨作為菜式上桌,必須的添加配菜燴入改性才成菜。

參加燉肉的配菜主要三大類:一是時令蔬菜;二是海帶金針木耳蘑菇等乾鮮;三是豆腐,首選凍豆腐,吃起來實在比燉肉過癮,還免了喝湯程序,肉湯都飽含在豆腐裡了。


木牛哥


凍豆腐,顧名思義,就是把豆腐放在低溫環境下冷凍而成。豆腐中的水分經過低溫冷凍凝結成冰,再放置到常溫下融化揮發,會在豆腐身上會留下均勻密佈孔洞,這種形態其實是對豆腐肉質進行了壓縮,使得其口感更加勁道。

在東北,由於冬季氣候寒冷,很多農家或是豆製品生產者都是將做好的豆腐直接放在戶外冷凍。所以說,凍豆腐的製作方法還是很簡單的,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在家嘗試,成功率很高。

凍豆腐富含蛋白質、維生素和礦物質元素,營養豐富,熱量低,是減肥朋友們的理想食物選擇。據統計,傳統工藝製成的凍豆腐,含有鈣、磷、鉀、鈉、鎂等十餘種微量元素,可謂菜中佳品。

在東北的冬季,切上幾塊凍豆腐,再輔以酸菜、豬肉等菜品進行煮燉,一道熱氣騰騰的酸菜燉凍豆腐擺上桌來,一定是食客們爭相品嚐的佳餚。伴著蒸騰的熱氣和食客們的歡聲笑語,這其樂融融的氣氛,離不開凍豆腐這味神奇而又普通的食品呢。


MM講生活


1、新鮮豆腐,用水沖洗乾淨,用鹽水泡半小時。

2、在水中撈起,用保鮮盒一類的東東把豆腐冰在冷藏室。

3、隔一兩天後,豆腐完全結冰,取出放在水中浸泡至完全解凍,豆腐裡完全沒有硬塊。你會看到豆腐的紋理會很明顯的。

4、把豆腐放在案板上,用整個手掌,使陰柔力把水分擠壓出,切忌粗魯。儘量擠壓至無水份。(注意不要把擠壓出的水又吸進去),只剩豆腐的纖維。

5、(如時間問題以下步驟可省略) 把“豆腐乾”又重新吸進新鮮的水份,放回保鮮盒,又放至冷藏室。隔一兩天又拿出來,重複第4步2-3次。反正次數越多,纖維越有嚼頭,更接近“肉質”的口感。

6、“豆腐乾”切塊,注意一刀切。瀝乾水待用


HONLife天然生活


凍豆腐就是冷凍的新鮮豆腐,這和南北方的溫度有絕對關係,南方的冬天最冷的時候,溫度也不會像北方零下十幾度,更不會像東北地區零下三四十度,北方的冬天有天然的冰箱,買回豆腐切成小塊,裝塑料袋裡直接掛在廚房窗戶外面,半天就凍得硬邦邦的,根本就不用放冰箱冷凍,這樣做根本不用花錢;

北方的冬天天氣寒冷,喜歡吃大鍋燉菜、吃火鍋,這凍豆腐是燉菜和火鍋必備的食材,因為豆腐冷凍之後發生了物理變化,豆腐的內部有無數的小孔,這些小孔大小不一,有的互相連通,有的閉合成一個個小"容器",這些小孔裡面都充滿了水分。當豆腐的溫度降到0℃以下時,裡面的水分結成冰,原來的小孔便被冰撐大了,整塊豆腐就被擠壓成網絡形狀。等到冰融化成水從豆腐裡跑掉以後,就留下了數不清的孔洞,使豆腐變得像海綿一樣,特別吸味,所以凍過的豆腐特好吃。


悠哈廚房


凍豆腐是用新鮮豆腐直接放入冰箱凍3至四天,然後取出冰箱在用涼水解凍,用來燒肉餡子凍豆腐,凍豆腐經過冰箱冷凍,與新鮮豆腐相比發生了質的變化,凍豆腐有很多小孔,能吸收更多汁水,口感更加!推薦吃火鍋用凍豆腐!味道好極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