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的“虎女”沒有嫁給孫權的“犬子”,最終嫁給誰了,結局如何?

姒莞萱


孫權偷襲荊州之前曾派人向關羽求婚,要代兒子迎娶關羽之女為妻,關羽不同意,罵辱其使,還演繹出一句虎女焉肯配犬子的名言“先是,權遣使為子索羽女,羽罵辱其使,不許婚,權大怒”。古代男尊女卑,能上史書的女性除了皇家貴胄外少之又少,一般都是隻記姓氏沒有名字,虎女也一樣,民間傳說和地方誌記載則說她叫關鳳,又說叫關銀屏,這與岳飛女嶽銀屏如出一轍,應該是源自說書。


孫權為子求親不懷好意,關羽受劉備託付荊州之重,荊益交通不便,高山阻隔,舉半國以托足見信任,而孫權則為才十歲出頭的兒子求親,挑撥之意明顯,關羽自不會上他的當。(今日頭條南方鵬首發)拒絕東吳求婚後,關銀屏待字閨中,她上有大哥關平,二哥關興,人稱關三小姐,荊州覆敗後關羽與關平一同遇害,關銀屏回到成都。不久,劉備稱帝,東出荊州討伐東吳,夷陵大敗退回永安,不久身死。


諸葛亮掌蜀漢大權,勤修內政,勸課農桑,其時南中夷族亂事迭起,諸葛亮按部就班,先急後緩,二年後起大軍南征,聯同庲降都督李恢合兵平叛,機緣巧合之下,諸葛亮見李恢子李遺勇猛善戰,熟悉南中事務,深為看重,便為關李兩家聯姻,把關羽的女兒許配給李遺,民間傳說,平南之役,關銀屏將門虎女,也隨軍出征,見此事有利國家大計,於是一口答應婚事。(今日頭條南方鵬首發)

李恢是建寧人,蜀漢中少數的異族通,在劉備入川與劉璋反目時,知劉璋必敗,於是北行到雒城拜見劉備,向他建言獻策,劉備讓他到漢中聯結馬超,引馬超入川,蜀漢建立後,庲降都督鄧方逝世,李恢自告奮勇繼任,遙領領交州刺史,駐牂牁郡平夷縣,出鎮南中。(今日頭條南方鵬首發)平定南中之役,李恢立功最多,被封為漢興亭侯安漢將軍。後來南中猶有反覆,皆賴李恢父子多次安撫平亂。

李恢年紀漸大,被蜀漢徵調回朝,令李遺繼續協助鎮撫南中,關銀屏應是與夫同在南面前線,一同為蜀漢守邊,夫婦二人教化一方,受到當地百姓愛戴,直到逝世,死後夫婦二人合葬於俞元縣,今雲南澄江有關三小姐墓。


南方鵬


曾在網上看到一個段子,就是有關於這件事的,這裡我先來和大家分享下。段子是這樣說的,當時孫權前來提親,關羽聽聞後,於是說到“吾女嫣能嫁權子”,結果由於有口音,使者是南方人,沒聽清楚,於是聽成“虎女焉能嫁犬子”。最終引得孫權大怒。論這則笑話來說,關羽之女就是叫關嫣了……

但段子咱們笑笑就好了,可不能當真了。


正史上關羽的確有一女,但對於這個女兒正史只是一筆帶過,並沒有詳細提及,畢竟女人向來在三國中無太高地位。當時並沒有犬子虎女的說法,犬子虎女的說法來自於演義,是演義在正史的基礎上進行的深化加工。

正史只是說了當時孫權派使者前去為自己兒子娶關羽女兒,關羽辱罵了使者,不答應婚事,搞的孫權大怒,至於怎麼罵的則沒有提及。

之後關羽女兒的事蹟也沒了,但後來關羽被呂蒙襲取荊州,由盛轉衰也就是幾個月,這段時間關羽家屬是完全沒時間撤離荊州的,所以關羽之女應該和眾多荊州將領、士兵們家屬一樣被呂蒙給俘虜了。


之後可能就在東吳嫁人了,也有可能在東吳與劉備關係緩和後被送回了蜀漢。總之只能是猜測,畢竟無記載。

倒是在民間傳說中根據寥寥幾字的正史記載構造了一個不平凡的關羽之女。民間有傳說說關羽之女叫做關銀屏,是關羽的第三個孩子。

關銀屏不僅生的美貌,而且繼承了父親的衣缽,習得一生好功夫,總之是一個各方面都相當優秀的女子。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孫權才想幫兒子討來做媳婦。荊州被襲取後,關銀屏一人衝出重圍,一路逃到成都,並住在了劉備身邊,劉備把其當做自己的女兒,而她始終記著自己為父報仇的志願。


諸葛亮掌權後,要率大軍南征孟獲,而這時候劉備已經去世了,關銀屏年紀也不小了,得為關銀屏找個丈夫了。而當時諸葛亮南征時啟用了李恢,他的兒子李遺十分優秀,於是諸葛亮將關銀屏嫁給他的兒子為妻。關銀屏答應了這門親事,並跟隨諸葛亮與李恢父子南征。

南征中,關銀屏與自己的丈夫都立下了不小的功勞。南征後,便在李遺的老家俞元住了下來,兩夫妻跟和諧幸福。關銀屏和俞元當地人民相處得也很好,由於當時俞元還是比較荒蕪的地區,關銀屏夫妻教他們耕耘勞作,大家都很敬重她,都稱其為 " 關三小姐 " 。如今在玉溪還有著關銀屏的墓。


其實在如今關銀屏這個民間傳說人物也已人人皆知,甚至還被寫入了三國遊戲當中,我在小時候玩三國群英傳7的時候就經常用到這個人物。


夏目歷史君


關羽在被孫權俘虜殺死之前,曾經嚴重的侮辱過孫權的使者,這次外交活動的不歡而散也成為孫權偷襲荊州的重要誘因。當時孫權想要讓自己的長子來迎娶關羽的女兒,這個行為屬於一種政治上的和親,在三國時期非常常見。沒想到一向驕傲自大的關羽竟然不把孫權放在眼裡,《三國志》裡記載關羽辱罵來使,《三國演義》中記載的更加詳細,關羽對著使者說:虎女豈能嫁給犬子?關羽最終為自己的自大付出了生命的代價,孫權和曹操聯合攻擊關羽。關羽丟失了荊州,自己也被殺死了。那麼關羽被害後,他的虎女最終結局如何呢?

關羽被害後,正史上就沒有了關羽女兒的記載。《三國志》只對張飛的女兒做了詳細的記載,張飛的兩個女兒都先後做了皇后。如果關羽的女兒在荊州,從荊州的情況來看,關羽的女兒逃走的可能性並不大。很可能死在了亂軍之中,或者被孫權俘虜賞賜給了不知名的將領。如果關羽的女兒在益州,那麼結局就會好得多。民間感慨關羽的功德,有關於關羽女兒的傳說一直比較多,其中比較可信的是關銀屏的傳說。

傳說關銀屏和關興都陪同父親在荊州,荊州陷落的時候關銀屏在關興的保護下從荊州城逃走。到了成都之後拜趙雲為師,學習了一身的好武藝。在諸葛亮討伐南中的時候關銀屏主動請求出戰,並且認識了年齡相仿的李恢的兒子李遺。在諸葛亮的撮合下,關銀屏和李遺走到了一起,兩個人結婚之後跟隨諸葛亮平定了南方的叛亂。後來夫妻二人就一直留在俞元定居。

從三國的史料來看,這個傳說中的一些故事情節是杜撰的,關興在關羽戰敗的時候在成都,並沒有跟隨關羽在荊州,關銀屏應該也沒有在成都。還有就是平定叛亂的時候,關銀屏殺敵無數戰功赫赫應該也是杜撰的,三國正史上沒有女將上陣的記錄。

雖然傳說中的情節多有杜撰,不過這個故事中關羽的女兒嫁給了李恢的兒子還是比較可信的,李恢是三國時期蜀漢駐守南方地區的重臣,和關羽也算是門當戶對。李恢在正史中的記載比較少,他的兒子李遺的知名度更低,幾乎是被一筆帶過。這樣也就容易理解關羽的女兒為什麼會在歷史上失蹤了,古代婦女不會單獨列傳。丈夫知名度低,婦女也就很難被記載。

關羽的女兒嫁給李恢的兒子也算是比較好的結局了,在亂世的時候很多名將的子女都在被俘虜後下落不明。在長坂坡的時候,劉備的兩個女兒就被曹操俘虜,在白門樓的時候,呂布的女兒也被曹操俘虜了,這三個女子結局都是下落不明。

關羽的女兒有這樣的結局也是好的,如果當初關羽如果答應孫權婚事,及時當時孫權不打關羽,在東吳晚期殘酷的政治鬥爭下,關羽的女兒恐怕也不能倖免。


鄧海春


關羽的虎女,在史書中並沒有任何記載,只是在民間傳說中出現,叫做關銀屏,據說關羽當時共有四個子女,關銀屏排行第三,故又被稱作“關三小姐”,她曾跟隨趙雲學習武藝,算得上是趙雲的關門弟子。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關銀屏的出名,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關羽的那句:虎女焉能嫁犬子?

據說,孫權曾為自己兒子,向關羽這位女兒提親,結果關羽非但不同意,還大罵孫權的使者一頓,甚至侮辱孫權的兒子是狗,關羽也因此徹底得罪孫權,從而引發後來的偷襲荊州。

但其實,這種說法就是標準的扯淡。因為,咱們先不說這件事情的真假,單說關羽的這種行為,實際上並沒有任何過錯。換做任何人處在關羽的位置上,都會大罵孫權的使者,否則只能只能證明他缺乏最基本的政治敏感性。

因為,關羽當時是什麼人?他是劉備陣營中的二號人物,又獨當一面坐鎮在荊州。而關羽坐鎮荊州,目的自然要保護好荊州,那他絕不僅僅只是防禦曹操,對孫權自然也必須有所防範,事實上,劉備和孫權前兩年就曾為奪取荊州而大打出手,最後兩人劃湘水為界。現在,孫權卻跑來向關羽提親,你說關羽能答應嗎?



關羽要是答應了孫權的親事,那他就從此成為孫權的親家,換句話說,一邊是關羽的結義大哥,一邊是關羽的親家翁,那你說關羽守的這個荊州,究竟在替誰看守?還是說關羽想在劉備和孫權中間玩平衡,在南方也搞出一個三國志。

自古以來,人臣無外交,尤其是手握重兵的權臣,更應當注意自己的行為,想諸葛亮和諸葛瑾是親兄弟,因為各為其主,兩人私下都不聯繫、不說話。當年趙雲攻取荊州四郡中的桂陽郡後,桂陽太守趙範想將自己美麗的嫂嫂樊寡婦許配給趙雲,結果則拔刀出來嚴詞拒絕。

現在,孫權單獨跑去和關羽商量和親的問題,關羽於是馬上就答應,這叫什麼事?會讓劉備怎麼樣想?雖然劉備和孫權也是姻親關係,但問題是,兩人都是各國的君主,他們倆為了政治需要達成姻親聯盟,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情。相反,一國的傭兵大佬,跑去和另一國的君主結成親家,這顯然就是不正常的。



也有人說關羽即便不同意孫權的親事,可以委婉的拒絕,或者派人請示劉備後再做決定,表面上看這種行為似乎可行,但其實根本就不可行。

假如關羽委婉拒絕,那必然會給孫權留有遐想的空間,到時孫權會覺得關羽可能只是假裝拒絕,於是自然會再次派人上門提親,這樣一來二往,等傳到成都劉備的耳朵裡,就變成關羽、孫權之間一直在商談和親的問題,這樣一來,劉備會怎麼看待關羽?

再者,假如關羽派人請示劉備,劉備心裡又會怎麼想?一方面,關羽這樣做,明顯就會讓劉備出面做惡人,因為劉備百分之百是不會同意這門親事,如果由劉備開口拒絕,就相當於劉備直接得罪了孫權。大家應該知道,正常情況下只有小弟出面當惡人,大哥出面都是當好人的,現在關羽卻讓劉備來當惡人,他這個小弟的政治覺悟也太差了吧。

更重要的是,關羽派人請示劉備,會讓劉備覺得,關羽是不是想要和孫權接親,這樣就會讓劉備處在一種比較尷尬的位置,因為劉備肯定是不願意關羽與孫權結親,但關羽自己卻想要,這種情況下劉備該怎麼做?

所以,只要我們明白這個道理,自然就會知道,關二爺看到孫權派人提親時,必須得大罵他的使者。因為,這是一種最基本的政治表態。

事實上,孫權派人向關羽提親,本身就是出於離間的目的。如果關羽經不起誘惑,直接就能把南方也變成三國志;如果關羽不明確表態,也會加大劉備、關羽之間的矛盾。在這種背景下,關羽只能明確表示,你家狗兒子哪裡配得上我家的虎女,還不趕緊滾!

後來,呂蒙偷襲荊州,關羽敗走麥城被殺後,據說關銀屏趁亂逃回成都。幾年後,南方孟獲叛亂,諸葛亮南征時,啟用了俞元(今澄江)的李恢共同南征平叛,同時親自作媒,把關銀屏許配給李恢的兒子李遺為妻。關銀屏想到平叛是為了鞏固國家安全,便答應了這門親事,並隨李恢父子南征,並立下了汗馬功勞,戰爭結束後,她便在俞元住了下來,直到去世。


我是趙帥鍋


雲南澄江縣舊城金蓮山西南有一座墓,墓碑上刻著“漢忠臣興亭侯子李遺、壽亭侯女關氏三姐之墓”的碑文,據說這就是關羽女兒以及她丈夫的墓,但這是家鄉人為了紀念他們而建立的,那麼歷史上究竟有沒有關羽的“虎女”?

歷史記載,關羽有3子1女,分別是關平、關興、關銀屏、關索,而關銀屏就是關羽的女兒,也就是所說的“虎女”,只是歷史上並沒有記載過她的名字,至於這個名字怎麼來的有待考究,因為她在家中排行老三,所以也叫關三小姐。

據說關銀屏是趙雲的徒弟,諸葛亮在平定南蠻時就曾派關銀屏出戰,其武藝高超、名不虛傳。正因如此,《三國演義》中還有這麼一段“虎女安能配犬子乎”。

演義中說到關羽的女兒關銀屏在花季時就已經落落大方、亭亭玉立,況且還有一身好武藝,孫權看見之後,就派諸葛瑾替孫登上門提親,孫權稱如果這門親事成了,兩家就可以聯合攻打曹操,如果沒成就聯合曹操攻打蜀國,結果關羽沒有絲毫客氣,直接拒之門外,說孫權的“犬子”根本配不上自己的“虎女”,孫權為這事一直懷恨在心,顏面盡失。

關銀屏嫁給李遺

但是民間傳說,也並非關羽不答應,而是關銀屏自己沒有答應,她認為自己不該和普通女子一樣,應該奮勇殺敵。之後因為南方動亂,諸葛亮南征,派李恢前去平定,其中關銀屏也隨軍前往,期間,諸葛亮做媒,將關銀屏嫁給了李恢的兒子李遺,古代女子大多用來鞏固雙方關係,聯姻也確實能使得雙方互相信任,就這樣,諸葛亮利用關銀屏,使得李恢父子二人拼死禦敵。

李遺儀表堂堂,百裡挑一的好人才,二人結為夫婦之後也非常相愛,同樣都有一顆保家衛國的心。南征之時,李遺和關銀屏、關索被任命為先鋒,他們一直從建寧攻打到盤江,最後成功攻下俞元,立下戰功,之後為了穩定俞元局面,就讓李遺和關銀屏留在此地,他們教會當地人紡織耕種、讀書寫字。

關銀屏因思念家鄉,時常登上金蓮山,在山上梳妝打扮,向故鄉望去,俞元的百姓非常愛戴他們,在其死後並將此地改名為梳妝檯,一直到現在,每年的清明時節都還有當地人民前來祭拜。

關銀屏名字的由來

據說張飛得知二哥關羽生了一女,前去道喜,見孩子雙目雪亮,小嘴殷紅,面孔粉嫩,張飛非常喜歡,演義中張飛五大三粗,但實際上確實美男子,心細,於是給關於女兒取了個名字叫銀屏。心中高興,將自己珍藏多年的珍珠送給了她,這顆珍珠據說是鑲嵌在呂布紫金冠外,有饅頭那麼大,能辟邪,冬天可取暖,夏天可避暑,原本是想送給兒子的,但是見了關銀屏,心中甚是歡喜,就送了出去。



羽評郡主


“虎女焉能嫁犬子”一言出自小說《三國演義》,不過這件事卻並非演義虛構,·據《三國志·關羽傳》記載:

“權遣使為子索羽女,羽罵辱其使,不許婚,權大怒。”

時關羽北伐襄樊,連戰連捷,東吳孫權遣使向關羽提親,欲和關羽結為親家,收關羽之女為兒媳。或許當時關羽水淹七軍大敗於禁後太過驕狂,面對提親的東吳來使竟直接辱罵,明確提出不拒婚。而關羽此舉最終也堅定了孫權興兵荊州的決心,以致敗走麥城,身死人手的結局。說來關羽之敗,多多少少還真與這位“虎女”有些關係,話說關羽死後,他的那位“虎女”結局究竟如何呢?

結局猜想

很可惜,史料對於女性往往是惜墨如金,關羽之女僅在《關羽傳》中提到了一下便再難尋蹤跡,故關於關羽之女的結局,我們無法得出一個確切的答案,只能做一番推論。

一:流亡東吳。關羽北伐襄樊之際,吳將呂蒙奇襲荊州,時荊州軍民盡數被呂蒙俘獲。據《三國志·呂蒙傳》記載:

“蒙入據城,盡得羽及將士家屬,皆撫慰”

而關羽之女很可能也被呂蒙所俘,故關羽之女有流亡東吳的可能。

二:死於戰亂。史料上畢竟沒有關羽之女的後續記載,照理說當年呂蒙俘獲了關羽家屬,但對於關羽之女這麼重要的一個人物卻沒有提及,很有可能這位關家小姐當時並不在荊州,再有便是在荊州城破之時,關家小姐或已死於戰亂。

三:嫁給蜀國權貴。前面猜測呂蒙攻入荊州時關羽之女可能並不在荊州,為什麼做這樣一個猜想呢?因為關羽還有個兒子是確確實實活著的,那便是關興,當年和關羽一同戰死的是其長子關平,可見當時關興並不在荊州,不然也難逃一死。而關興當時既然不在荊州,很有可能關羽之女當時和關興在一起,兩人都不在荊州,而不再荊州自然在西川。這樣一來關羽之女很有可能是嫁給了蜀國的某個權貴,不過史料上卻沒有記載倒又增添了一份神秘色彩。

後世傳聞,巾幗英雄關三小姐

雖然史料上關於關羽之女的記載非常稀少,但這個形象在民間傳言中確是非常生動,後世民間傳言中,關羽之女名為關銀屏,不僅美貌非凡,更習得一身好武藝。

相傳關羽兵敗後,關銀屏一路突出重圍逃回了成都。回到成都後的關銀屏被劉備視如己出,此後關銀屏不忘父志,一直努力學習,立志報效家國,更盼有朝一日能收復荊州,為父報仇。繼劉備夷陵兵敗,病逝白帝城後,蜀國南中地區發生叛亂,諸葛亮率師南征前,啟用了俞元的李恢,希望他能共同前往平叛,並同時親自作媒,想把關銀屏許配給李恢的兒子李遺為妻。關銀屏深知平叛乃是國家大計,於是便答應了這門親事。

後來關銀屏隨李恢父子南征,並在南征途中屢立戰功,南中叛亂平定後,關銀屏和李遺便在俞元(現今澄江)居住了下來。關銀屏素有才學,在俞元定居後,親自教俞元人民紡織,讀書識字,深得俞元人民敬重,被時人稱為“關三小姐”。而關三小姐也在俞元與丈夫安度了餘生。

現今雲南省玉溪市澄江縣還留有關銀屏之墓,墓碑刻有“壽亭侯女關氏三姐之墓”之文。

“品歷史人文,悟真理人生。”專注歷史文化的探索,我是靈魂的感觸!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我的頭條號哦!


靈魂的感觸




關羽之女關娥,可謂三國之中無人可比的美女。曹操和關羽雖然沒能成主樸,兩個人惺惺相惜,心照不宣。曹操令許庶三次作媒,欲娶為曹植妻,關羽雖有相允意,怎奈劉備心有不甘,關羽不想因自己女兒傷了兄弟之情,終於拒絕了這門婚事。



諸葛亮有心讓關娥與自己兒子成親,曾讓張飛試探關羽的意見。


關羽本來就看不起諸葛亮,一口回絕。老奸巨猾的劉備,後來讓劉嬋娶了張飛的兩個女兒,沒有娶關娥,也與諸葛亮想給兒子娶關娥有關,害怕諸葛亮心裡不高興。



關娥之美,遠勝貂蟬二喬,曹操與孫權都想娶為兒媳,關羽後來也沒答應孫權的求婚,他不想把自己女兒作為政治鬥爭的犧牲品。


關娥曾經留下【清平樂】一詞,被歷史傳承。【星光燦燦,絲絲清霧淡。初著紅裙人先醉,半樓月色惹夢。竹影紫藤花豔,斜陽何照東籬?雙燕難知歸處,晴川歷歷微寒】。

情竇初開的關娥在詞中表達了自己對愛情的嚮往和閨怨。這首詞被當時的曹操父子得知,曹植感嘆【虎父鳳女也】。曹操自嘆不如閨中弱女。



司馬懿讀了關娥詞,拍案而起道【前無古人後無來者,若得此女為司馬兒媳,乃司馬家三生有幸】。司馬懿秘密找王朗商議,欲不顧一切求婚關羽。



王朗與關羽表哥魯肅交厚,拜託魯肅密見關羽,也是天意如此,關羽鬼使神差地一口答應。諸葛亮得知是王朗牽的線,後來把王朗活活罵死。

關娥許配司馬昭為妻。後司馬昭封關娥孝貞皇后。關娥生三子,長子繼承帝位,關娥49歲被策封皇太后,終年76歲。


關羽雖然沒有看到女兒飛黃騰達的未來,沒把女兒嫁與孫權之子,在以後的發展中,可以證明關羽的選擇是正確的。連張飛的後人,諸葛亮的後人,都因有關娥的庇護得到平安。


白這個顏色


諸葛亮隨劉備入蜀,留下關羽鎮守,足見劉備對於關羽的器重。特別是關羽水淹七軍,殺了曹將龐德,于禁投降,威震中原。更是讓關羽聲名在外。



至於關羽德女兒記載,在史書上記錄不多,只有寥寥數筆:

“先是,權遣使為子索羽女,羽辱罵其使,不許婚,權大怒”。

還有一段是講述關羽兵敗麥城:

“權已據江陵,盡虜羽士眾妻子,羽軍遂散”。

這就是《三國志》中關羽女兒的全部記錄。前面的一段話,講述的是孫權希望和關羽結親家,但是關羽不給就算了,還辱罵使者,這就太過分了。


就算不願意嫁女,也可以好言勸退,但是還辱罵使者,這就太失禮了。在這裡也是為以後兵敗埋下了伏筆。後面的一句話就是前面的伏筆所導致的惡果,孫權佔據荊州後,殺盡了關羽的妻子和兒女,關羽的軍隊的散了。

在歷史上記錄上,由此可見,關羽敗走麥城之後,他的女兒很有可能就被孫權殺了,以報當年辱罵求婚之仇。

當然了,這是正史的記載,但是還有其他的很多傳說。 有的說,關羽的這個女兒沒有嫁給孫權,最後嫁給蜀漢的大將李恢之子李遺。李恢在歷史中記載,曾經隨著諸葛亮一起征討南邊的的叛亂,因為戰功的原因被封為漢興亭侯,這裡就有一個非常有趣的巧合,關羽在曹操的麾下之時,被封為漢壽亭侯,這兩個侯中間只有一字之差,難道只是一種巧合,還是說,這裡面有著其他的聯繫?

在如今的澄江,還流傳者關羽之女,關銀屏的傳說,說關銀屏嫁給李恢之子李遺之後,李遺就陪同自己的父親李恢一同隨漢丞相諸葛亮一起征討南方叛亂。

關銀屏不虧是虎父無犬女,隨丈夫打戰過程中,一直都是先鋒,一直上雷厲風行,攻城拔寨,一直打到俞元。在這裡,到現在都還有一個地方叫做“三和灣”傳說就是關銀屏於哥哥關索會試之地。但是關索這個人物,其實也一直都是傳說中的人物,就像周倉一樣,歷史上並沒有這樣的人。

而所謂的關銀屏這個人物,也是在歷史上毫無記錄,只在小說中出現過,因此看來可信的程度也不是很高。

大家聽聽樂樂就算了,不要太較真就行。 最後總結一下,歷史上關羽的確是有女兒的,而且從孫權來求親可以看出,此女也的確到了可以嫁人的年紀。

最後關羽兵敗麥城,全軍覆沒,城中妻兒被殺,這其中的“兒”子在古代代表了子女,因此最接近歷史真相的是,關羽的兒子,女兒,老婆都被殺害,而傳說中關羽女兒關銀屏嫁給李遺,恐怕就是人們對於關羽的喜愛,而同情他的遭遇,特意杜撰出來的人物吧。


策神歷史


關羽歷史上有記載的,是兩兒一女,分別是長子關平,次子關興,三女有說叫關鳳,也有叫關銀屏的,另外還有民間傳說的關索。

關平與關羽一同被殺,而關興打小就很聰明,很受諸葛這的器重,可惜的是,在二十幾歲的時候就病逝了。關索據說娶了鮑三娘為妻,所以現在一些關姓之人稱自己是關索的後代。

那我們就重點來看這個關羽的虎女,我們就以關銀屏做為她的名字吧,我們來看看關羽說的虎女豈可嫁犬子這個事情,首先這句話,並非是歷史記載,而是三國演義小說裡面寫的。

而根據三國志的記載,在襄樊之戰之前,也就是關羽駐守荊州的時候,孫權曾經派人向關羽求親,希望關羽能將女兒,也就是這個關銀屏許配給自己的兒子,但是被關羽罵回去了,孫權就很生氣。

那我們來看看,這裡面孫權的兒子是哪一個,我們知道襄樊之戰,是在建安二十四年,也就是公元219年,而孫權的長子孫登生於公元209年,也就是說孫登此時不會超過十歲。

另外,我們再看孫權生於公元182年,孫權的父親孫堅生於公元155年,而關羽生於公元160年(比劉備大一歲),可以看出關羽比孫權要大22歲,而關羽是與孫堅同輩的。

另外,在公元225年,孫權讓孫登娶了周瑜的女兒,可以看出孫權是不懷好意的,是想通過聯姻的方式來拉攏關羽,當年孫權把妹妹孫尚香嫁給劉備也是這個想法,孫尚香回來的時候,還想把阿斗也帶回去。

關羽做為劉備最器重的人,所以才會把荊州交給關羽,如果真與東吳聯姻,那是不是要把荊州做為嫁妝給了東吳?所以關羽必然是斷然拒絕的。

根據歷史記載,關平與關羽一同被殺,那麼關銀屏的下場就好不到哪裡去,要麼也一同被殺,要麼也會成為俘虜,或者為奴,或者賜給某個將領。

不過根據一些民間傳說,關羽失荊州的時候,關銀屏逃回成都,最後嫁了李恢之子李遺,李恢就是那個勸說馬超投奔劉備的那個人。


歷史簡單說


關羽的“虎女”沒有嫁給孫權的“犬子”,最終嫁給誰了,結局如何?

在歷史上,關羽只有一個女兒,其餘的都是兒子,她在家中排行第三。大家一般都將他的女兒稱之為關家小姐。在史書當中,對於這位關家小姐的具體稱呼,並沒有給出一個確切的名字說明,可有人稱她為關銀屏。據說這位關家小姐從小就模樣乖巧,連關飛這種粗漢子見了她都對她喜愛不已,甚至還將自己寶貝了多年的珠寶都送給了她。



關銀屏雖然人長得可人,但她卻繼承了父親的武學天賦,一直都在習武,甚至多次上陣殺敵,算是一位巾幗女英雄。這樣出色的一位女子,自然不少人家都想上門求親,孫權也是這其中一位,他曾經想為兒子求娶這位關家小姐。這一是為了和關羽聯姻,藉此將關羽拉到自己的陣營當中。這二也的確是看上了關家小姐的能力,有如此出色的女子作為兒媳婦,也是挺有面子的一件事。但這件事情被關羽給拒絕了,他直接放出話,“虎女”怎麼可能會嫁給“犬子”呢?這件事在當時也曾是轟動一時,那麼最後,關羽的“虎女”嫁給了誰呢?



這位關家小姐最後是嫁給了李蔚,也就是庲降都督李輝的兒子。這兩人成為夫妻之後,一直都是生活在俞元縣,婚後夫妻倆情感一直都不錯,而且他們為當地的百姓也做過很多的事情,既守護了百姓的一方安寧,又不斷地促進漢族人民和少數民族朋友之間的文化交流。故而,這對夫妻在當地深受了眾人的愛戴。


所以總的來說,這位“虎女”沒有嫁給“犬子”,卻讓生活過得更加美滿。若她當初嫁給了孫權之子,涉及了利益的婚姻,大部分都是以不幸的結局收尾。由此看來,她若嫁給“犬子”,她後面的日子可不一定比她如今要幸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