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的巴拿馬運河是如何誕生的?

Ocean_Song


巴拿馬運河總長僅82公里,是世界上兩條具有戰略意義的兩條人工水道之一,另一條是著名的蘇伊士運河。

根據最新數據顯示,2018財年巴拿馬運河貨物通行量,達到了創紀錄的4.421億噸,創造了其104年曆史上的最高紀錄。

那麼,巴拿馬運河,這條世界上的黃金水道是如何誕生的呢?

一、一個西班牙逃犯——巴拿馬地峽的發現

1513年9月1日,巴爾沃亞,一個債務纏身的西班牙逃亡者,為了逃避審判和絞刑,組織了一支由西班牙人和印第安人聯合遠征隊,從巴拿馬沿大西洋地區向內陸探險。

他並不知道,印第安嚮導帶他走的是一條狹窄的地峽,更不知道有多大的榮耀在前面等他。

9月25日,巴爾沃亞在披荊斬棘,艱難跋涉後,終於到達了地峽的另一端,爬上山頂之後,一個嶄新的大海呈現在他面前。

這就是太平洋——由於巴拿馬是東西走向,所以印第安人把這片水域稱為南海。

So,巴爾沃亞和另外66個西班牙人一起,成為第一批看見太平洋的歐洲人。

巴爾沃亞本人,也因為這次發現而青史留名。

巴爾沃亞及其探險隊所走的這條路:佈滿沼澤泥潭、瘧疾肆虐蔓延,綿延不斷的山嶺終日覆蓋在赤道烈日的暴曬之下,也成為日後巴拿馬運河的河道所在。

二、西班牙的夢想——對巴拿馬運河的渴望

在巴拿馬運河開建前,船舶從美國大西洋沿岸出發,前往太平洋,需繞道南美洲合恩角(Cape Horn)。

當巴拿馬運河開通後,單單是美國東西海岸之間,即可大幅縮短航程約15000公里。

此外,北美洲一側海岸至南美洲港口可節省航程6500公里,航行於歐洲與東亞或澳大利亞之間可減少航程3700公里。

然而,在巴拿馬運河開通之前,從西班牙前往美洲殖民地可不是一件輕鬆的事。

1534年,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兼西班牙國王查理五世就下令勘察能穿過美洲的通道,以便縮短西班牙和秘魯的航路。

西班牙人對美洲運來的金銀實在是太渴望了。

1788年,未來的美國總統,托馬斯·傑斐遜建議西班牙建造巴拿馬運河。在1788年至1793年的遠征中,西班牙航海家亞歷山德羅·馬拉斯皮納,向國王起草了一份建設巴拿馬運河的計劃。

這是最早有人提議建造巴拿馬運河。

不過國力已經走上下坡路的西班牙根本無力執行這項計劃,這一拖便是半個世紀。

1843年8月24日,《紐約論壇報》報道了一則消息,稱倫敦霸菱銀行和新生的格拉納達共和國簽訂了建設跨越巴拿馬地峽的合同,即“大西洋和太平洋運河”;整項工程由英國執行,計劃在五年內建成。

不過這個合同一直都未執行。

當時的世界,還不具備建造巴拿馬運河的技術。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三、失敗乃成功之母——破產的法國人

1869年11月17日,在歷經11年建設,花費了1860萬鎊後,蘇伊士運河通航。

主持修建蘇伊士運河的負責人,74歲的法國人斐迪南·德·雷賽布,在打通了地中海和紅海之後,意氣奮發的把目光投向了中美洲,意圖打造一條聯結大西洋和太平洋的通路。

1879年5月,巴黎,法國地理學會大廳內濟濟一堂,這裡正在舉行巴拿馬運河籌劃大會,136名代表最終投票贊成修建。

很快,法國人與巴拿馬的主權國哥倫比亞簽署協議,獲得了哥倫比亞政府頒發的運河建設許可證,巴拿馬洋際運河環球公司成立。

經過兩年緊張的籌備和招募後,1881年1月1日,巴拿馬運河動工。

然而,擺在雷賽布面前的是一項難度遠超蘇伊士運河的巨大工程,由於巴拿馬地區屬於熱帶叢林氣候,天氣潮溼悶熱,暴雨多發,法國人的整個工程團隊對雨季沒有做任何準備,就遇上運河起點處的查格雷斯河水位暴漲。

比自然條件更可怕的是致命的傳染病,19世紀末期的醫學水平還沒有發現蚊子是傳染病媒介,因此公司採取的公共衛生措施成效甚微。

這就無形中加速瘧疾、黃熱病等熱帶傳染病肆虐,數千名工人很快就丟了性命。

工程開工的前四年,即1884年以前,每個月就有超過200名工人死亡。極高的工人死亡率,使得公司極難維持具經驗的勞動力。

直接導致法國人失敗的根本原因還在設計方案。

雷賽布原本計劃按照蘇伊士運河的經驗,建造與海平面等高的運河,然而當運河工程進行到第四年後,法國人才赫然發現巴拿馬地峽太平洋一側的海面,比加勒比海一側低20多釐米,而不是先前估算的兩邊大體水平。

此後,儘管法國人採取了許多補救措施,但無法從根本上挽救運河項目。

1889年2月4日,巴拿馬洋際運河環球公司耗盡了所有資金,並宣告破產。

最終,整整20億法郎被砸進了地峽,共80萬名投資者的積蓄化為烏有,此外還有因為疾病和工程導致22,000名人員喪生。

雷賽布和兒子查爾斯被控挪用公款罪名成立,獲刑五年。

蘇伊士運河的英雄最終在巴拿馬運河喪失了所有的榮耀。

此時,距離那個西班牙亡命徒巴爾沃亞發現南海,已經整整過去了376年。

四、美國人來了——巴拿馬運河通了

1903年1月22日,美國與巴拿馬共和國簽訂了《美國與巴拿馬共和國關於修建一條連接大西洋和太平洋的通航運河的專約》

美國人以1000萬美元外加額外的分期付款的代價,從1904年2月23日起,對寬16.1公里的運河區取得了永久租借權。美國以一千萬美元獲得了可永續更新的巴拿馬運河沿線地區租借權。

3月14日,美國參議院批准了條約,但哥倫比亞參議院不批准此條約。

因為哥倫比亞人覺得在巴拿馬運河上狠狠地敲美國一筆,只有美國付更多的錢,才能接手建造巴拿馬運河。

美國人並不願意與哥倫比亞人就錢的問題糾纏,他們想的是一勞永逸地搬掉哥倫比亞這個絆腳石。

11月3日,哥倫比亞反政府軍在巴拿馬宣佈獨立,在美國艦隊的威懾下,哥倫比亞被批承認其獨立。

此後一直到1939年,巴拿馬都是美國的保護國。

1904年,美國又以4000萬美元收購了法國的設備,以及巴拿馬鐵路等既有工程進度。

運河工程終於重新啟動。

有法國人血的教訓在前,美國人要想建成運河,需要對付兩個敵人:傳染病和設計方案。

一是消滅蚊蟲杜絕傳染病。

1897年,駐印度的英國醫生羅納德·羅斯發現,瘧疾的最主要傳染媒介是瘧蚊;1900年,古巴醫生卡洛斯·芬雷發現,黃熱病同樣由蚊蟲叮咬傳播。

有了科學一切都好辦,1904年,被任命為巴拿馬運河工程首席衛生官員的陸軍上校威廉·克勞福德·戈加斯醫生,下令執行一系列“巴拿馬運河開鑿期間新衛生措施”,

他們大規模的砍伐運河區兩邊的熱帶森林,増大蚊蟲居住溼雨森林於運河職工區的距離。同時,開展大規模的滅蚊行動,包括改善城市供水系統、採用煙燻法消毒建築物、向蚊蟲滋生區域噴灑油和殺蟲劑、安裝窗紗和淨化汙水等。

此外,美國人還大量引進西印度群島種植園的黑人勞工,他們對虐疾有天生免疫。

二是通過附建船閘的方案解決兩大洋之間的高度落差。

雷賽布原本以為可以建設一個和海平面保持一致的運河,但這個方案無法解決和在好幾個部位橫跨運河的查格里河關係,因為查格里河在雨季有很大的洪水,都會流入運河。

1905年,自學成才並曾建造大北方鐵路的約翰·弗蘭克·史蒂文斯被任命為巴拿馬運河項目總工程師,接替突然辭職的前任。

他提出附建船閘的方案,通過建造當時世界上最大的水壩(嘎頓水壩)和麵積最大、水位在海拔26米的人工湖(嘎頓湖),繼而通過控制巨型閘門調節填滿船閘的湖水,以升高和降低船隻,嘎頓湖將通過庫雷布拉山開鑿工程與太平洋相連。

時任總統,西奧多·羅斯福總統在聽取彙報後,最終決定採用這一方案。

1913年10月10日,美國威爾遜在白宮通過電報信號引爆炸藥啟動大壩閘門,大水漫過庫雷布拉山開鑿的河道,將大西洋和太平洋連接在了一起。

在瓦斯科·努涅斯·德·巴爾沃亞穿越巴拿馬地峽的401年之後,1914年,巴拿馬運河工程完工,比預定日期(1916年6月10日)提早了兩年。

為了建造巴拿馬運河,法國付出了3億美元,美國又追加了3億7千5百萬美元,共挖掘了2億5千9百萬立方米的土石量,用了450萬方混凝土,最多時有4萬工人同時施工,前後總共有3萬多工人因此喪生。

不過,巴拿馬運河的好處也是顯而易見,珍珠港事變後,美國正是利用巴拿馬運河,及時將各類軍艦源源不斷開往太平洋,繼而補充大失元氣的太平洋艦隊。

如果不是巴拿馬運河,太平洋戰爭也許就要多延續幾年。

在巴拿馬保證運河永久中立化後,美國於1999年12月31日中午將巴拿馬運河正式移交巴拿馬政府,並由巴拿馬運河管理局接掌運河。

如今,運河仍是巴拿馬最主要的稅收來源之一。


小奔說史


拿馬運河的想法可以追溯到1513年,當時VascoNúñezdeBalboa第一次越過地峽。北美洲和南美洲之間狹窄的陸橋設有巴拿馬運河,這是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間的水道。最早的歐洲殖民者認識到了這種潛力,並提出了幾條運河建議。

到十九世紀末,技術進步和商業壓力使建築工作得以認真開始。著名的運河工程師費迪南德-德萊斯普斯率先法國建造了一條海平面運河。由於嚴重低估挖掘崎嶇的巴拿馬土地的困難,巴拿馬因熱帶病造成的人員嚴重損失,以及法國政府腐敗圍繞大型項目的融資,成本超支,該項目成功地僅部分完成了運河。

一旦法國放棄該項目,對美國主導的運河工作的興趣就會增加。最初,由於各種原因,巴拿馬政府在美國政治上不利,包括法國努力失敗的陰霾以及哥倫比亞政府對美國繼續該項目的不友好態度。美國首先試圖通過尼加拉瓜建造一條全新的運河。

法國工程師和金融家菲利普-讓·布努-瓦雷拉在改變美國態度方面發揮了關鍵作用。布諾-羅德在這家失敗的法國運河公司中擁有大量股份,並且只有在巴拿馬運河建成後才能為他的投資賺錢。廣泛遊說美國立法者,加上他支持巴拿馬人民之間的新生獨立運動,導致巴拿馬同時發生革命,並達成了美巴條約的談判,該條約確保了巴拿馬的獨立和美國領導的權利。重新建造運河的努力。哥倫比亞對巴拿馬獨立運動的回應受到美國軍事存在的影響; 這一舉動經常被引用為時代的典型例子炮艦外交。

美國的成功取決於兩個因素。首先是將原來的法國海平面計劃轉變為更加逼真的鎖定運河。第二個是控制疾病,在原法國企圖下,工人和管理層都遭到摧毀。最初的總工程師約翰弗蘭克史蒂文斯建造了大部分後期建設所需的基礎設施; 運河本身進展緩慢導致他被喬治華盛頓戈特爾斯取代。戈塔爾斯監督了運河的大部分挖掘,包括任命大衛·杜·博斯·蓋拉德少校監督最令人生畏的項目,庫萊布拉切口通過路線上最崎嶇的地形。與工程進步同樣重要的是在建設過程中取得的醫療保健進步,由控制黃熱病和瘧疾等熱帶疾病的專家威廉·戈爾加斯導。威廉·戈爾加斯是最早認識到蚊子在這些疾病傳播中的作用的人之一,並且通過專注於控制蚊子大大改善了工人的生活條件。

1914年1月7日,法國起重機船亞歷山大·拉 成為第一個進行橫穿的船,並於1914年4月1日正式完工,將建築公司的項目移交給運河區政府。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導致任何正式的“隆重開幕”慶祝活動被取消,1914年8月15日,隨著SS Ancon的過境,運河正式開通商業交通。


經濟愛好


出於殖民主義國家的利益需求,才最終完成了這一項偉大的工程。


談泊


出於殖民主義國家的利益需求,才最終完成了這一項偉大的工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