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已經進入了科技時代,但有些學校非要逼著老師寫紙質教案,不要電子教案,對此你怎麼看?

高中數學卞志業


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只能用這句話來形容非得被逼著交紙教案的老師了,畢竟這也是沒辦法的辦法,否則,如果就是不交紙質教室,恐怕又會惹來一肚子不痛快,或許因為個性太強,被劃為另類,這樣一來就容易為以後埋下什麼隱患。

為什麼我說要按著學校的要求去做呢?因為有些教條主義的負責人(請恕我在這裡不用領導二字,他們壓根就不是稱職者),總是用落後於時代的觀念去做一些事情,就如電子教案,多方便使用啊,何況現在很多學校都用電子白板軟件教學,如果再把電子教案用紙抄下來,簡直可以一句歇後語來形容:脫褲子放X—費二遍手。

對教育而言,更來不得任何形式主義和本本主義思想,凡事都應該從效率入手去考慮。如果具備做電子教案條件,也具備演示電子教案的條件,就應該無需非得逼著老師寫什麼紙質教案。只要老師是自己親手寫教案,並不是抄襲來的,有何不可呢。


寒石冷月


手寫教案是必須的,那是年輕教師提高教師業務素養的必有之路!

畢業的時候,正好是課改剛開始不久,我記住了教育專家葉瀾說過的一句話,葉瀾說:寫上三年教案不一定成為教育專家,但寫上三年反思肯定能夠成為教育專家。於是那個時候,我們學校就拋卻教案,改成寫反思,每週兩篇反思,一個月一查。但作為新任教師,不寫教案印象根本不會深刻,看和批註都不如自己根據自己的理解寫一寫,寫出教案,思路特別清晰,上課的時候非常順暢,於是我不但寫反思,而且寫教案。

這一些就寫了五年,我的課也上到了省裡。



電子教案盛行以後,我就不再寫了,領導的意圖是用電腦打教案,但說實話,我們所用的教案都是從網絡上下載的,甚至上課的時候根本就不用教案,知道嗎?現在上課基本上都不備課,課堂上就是瞎講,“腳踩西瓜皮,滑到哪裡算哪裡”。所謂的電子教案其實是形同虛設,等到查教案的時候,隨便在網上下來點,有的甚至連下載符號都帶著,更有甚者連原教案中的姓名學校都沒改,簡直讓人啼笑皆非。

在這種情況下,說提高教師的業務簡直就是空談。

有一天打掃衛生,突然看到角落裡我的教案和反思,厚厚的一摞,打開一看,工整的楷書,排列的整整齊齊,突然感覺到非常的欣慰,正因為那些年紮紮實實地手寫了幾年教案和反思,才為自己的教學素養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使我在課堂裡遊刃有餘。

去年的時候,為了參加市裡的一個活動,也為了使自己儘快迎合新理念,我利用課餘時間紮紮實實地寫了一本教案。當時的想法就是,抄也要把最先進的理念和最優秀的課例裝進腦子裡,也要徹底掌握!那次活動,取得優秀的成績,再次說明,要想提高業務素養必須


下點苦功夫,拿起筆紮紮實實地寫幾個教案!

有人說,寫教案已經過時了,其實不然,不管多先進的設備,都代替不了人的作用,課堂是師生之間的對話,與一個水平高的人對話,是一件幸事!讓學生與你對話當成一件幸事,那你必須下狠勁提高自己的課堂駕馭能力和水平。手寫教案是很有必要的!


寐語小築


從教四十年,過去沒有電腦,都是寫紙質教案,由於每屆學生不同,所以教案是每屆重寫一次,每次都有新的設計和想法,對上好課是有一些作用的。

後來形式主義越來越嚴重,要交的材料越來越多,各種小結,報表,備課筆記加課後反思,等等,還有判卷批作業,實在忙不過來,只好應付了。

後來有了電腦,應付檢查方便了,複製粘貼,修修補補,改頭換面,比手寫省事多了,反正交上去的材料領導根本不會看。

我一個同事每次只換個封面就交上去,我向他這也行,他神秘的跟我說,怎麼不行,前二次交材料時故意把中間幾頁用漿糊粘幾點,結果發下來還粘著,領導根本不會翻看。

形式主義真是害死人,一切都要留痕跡,什麼都要材料為正,材料是正是假反而不重要了。這一切,都源於相互不信任,領導不相信教師真正會按照他們的規定去做,教師也不相信領導所有的規定真正是為教育,所以相互採取這種方式應付。其實極大多數教師都是盡責盡心教好學生的,領導要相信教師,多深入課堂,多聽聽老師的課,多聽聽學生的意見,比整天坐在辦公室看材料效果要好得多了,官僚主義是形式主義的根。不改變官僚主義作風,不管你要教師寫電子的材料還是重新要手寫的紙質材料,只會加重教師負擔,湯換了,藥還是那個藥,有用嗎?


瀛島青松


這點我是深有體會。

去年在我們鎮上的學校推廣教師備電子教案,可能大家都認為是好事,可事實大多數教師很不願意,推廣極不順利,但今年只好不了了之!

我也是參與者之一,我來談談其中的利弊:

1、現在農村基層教育,年輕人太少,想我這樣今年都40歲了,還在學校裡算年輕同志。因而大多數老同志對計算機知識掌握不熟練,編輯一節教案得幾天,而且沒有排版。有的同志可能會說,百度一大堆,是這樣的。可是如果拿來應付檢查,還可以,真正用來上課的話,網上下載的教案就要大動手術,融入自己的思想,教法、學法。這樣修改的話,時間耗不起。



2、現在基層學校幾乎是一人一個班,根本沒有時間坐在電腦跟前編輯教案,而有很多教師在學生上自習的時候,坐在班裡寫了教案,又看了班,一舉兩得。

3、電子教案格式傷不起呀!我們鎮上電子教案有固定的格式,不是你想咋著寫就咋寫的,一些同志寫好教案,一個格式編輯半天。另外電子教案中的分數、畫圖等都不是好弄的,沒有一點知識還真做不好。而手寫教案就不同了,教師們寫起來得心應手,想寫分數就寫分數,想畫圓柱就圓柱。

所以說電子教案要因人而異,從年輕人推廣可能容易些,如果就現在的形勢全員推廣還真可能成為我鎮現在的樣子。


桃子老師tz


我是大學老師,從手寫教案到word 排版教案,到網頁形式教案。這還是小二十年前的事,我的電子教案和網站教案都是學校第一份,所以當年教案比賽我得了n次一等獎。

教案是課堂過程的一個腳本,它記錄了每個教學細節和教學內容。

電子教案有電子教案得天獨厚的優點,靈活快速,圖文並茂,形式豐富。但是它也有弊病,也是後來我運用的過程中發現的,人都有惰性,第一次擬定教案做的認真細緻,第二次修改了不足,第三次,第四次,……就不變了。教案就失去了它原本的作用,這對大學老師來說影響不是很大,但是對日新月異的中小學教學來說就很大了。此外,手寫教案也是中小學老師鍛鍊手寫能力的一個過程。


倬彼昊天_嘟嘟蟲


對於寫紙質教案,小徐老師是頗有微詞的,因為確實跟不上時代的發展了。前年全國要求事業單位減少辦公耗材,小徐老師以為會要求老師把紙質教案改為電子教案,但是結果還是要求手寫教案,一切電子教案或者打印的教案的都不被上級承認。

小徐老師二十年前剛畢業那會兒,學校還沒有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段,備案靠翻教輔資料,看別人的優秀教案吸取別人的教學經驗等。那時候我講一課要寫10多頁的詳案,而且都寫在講課之前,是真正的為講課做準備。

但是近年來,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段開始進入課堂,小徐老師備課從手寫教案轉為做課件,只要做好課件,我一節課想講的內容就全部體現在裡面了,備課工作也就準備好了。

這樣一來,手寫教案就成了“二姑娘梳頭——多此一舉”了。所以手寫備課就變成了應付檢查的唯一工具,不得不寫,但又跟講課沒有多大關係了。

電子教案和手寫教案相比,手寫教案不能“複製”“粘貼”,而電子教案可以“下載——複製——粘貼”,因此,老師們一直以來要求被寫紙質教案,很大程度上也是出於怕老師們“投機取巧”考慮吧。

小徐老師覺得教育是最需要與時俱進的了,既然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段更能吸引學生,更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可以使課堂知識量覆蓋更廣,為什麼不把對紙質教案的檢查轉移到對上課課件質量的檢查上來?

總之,小徐老師主張對教師教學行為的規範和檢查,能夠多一些時代氣息,鼓勵老師們多手段備課,而不是把全部精力用在手寫教案上。


指尖教育帝國


紙質有紙質的好處,電子文檔也有電子文檔的弊端,關鍵還是看這個老師是怎麼想的。。。

比如我校,最開始最初要求必須手寫,老師們很多都是抄抄抄,字跡只有自己認識。

後來可以電子文檔了,這下抄起來更容易了,網上百度一大把,有些交上去的教案狗屁都不通

這幾年加強了檢查,但是,可以說使用電子文檔的全是參照別人的上課內容,而自己都逐漸趨於平庸,上課毫無新意,全是老套。

最近兩年,我又開始了寫紙質文檔,重新設計自己的課堂,只著眼於知識點的解剖,感覺非常充實而有收穫。

個人覺得,不管什麼方式,還得從提高老師自覺性入手,怎麼讓老師心甘情願地去備課才是重點,如果老師想上好課,那他隨便哪個方式都會整的很好。


只是一粒塵埃


我記得我剛入職的時候就是要交紙質的教案的,那會我們用了一個比較討巧的方法,就是用活頁紙來寫,這樣的話,檢查過又沒有被蓋章的時候下次還可以繼續交上去檢查。

不過後來我們的領導們知道了,就每頁都蓋章,我們只能乖乖每次都寫了。

不過我突然又想到一個方法,建議複印好,這一次可以多次用。

不過現在我們幾乎都用電子教案了,這樣更加高效又環保,也便於交流和傳承。

現在還要求交手寫教案的是要老師練字嗎?心疼這些老師!

實在沒辦法的時候只能想想手寫的好處

第一個好處就是練字。

第二個好處就是寫的過程其實是一個深入思考的過程。

第三個好處就是保留手寫的東西有一種感動………(我其實在湊字數😂)



MsXiaxia


在信息時代,還要老師採用舊石器時代的教案方式,責任不能一味推給學校,部分教師應該承擔一定的責任。

其實,這一個問題,多年前就已經出現——當電子信息技術特別是移動互聯網發展到一定程度的時候,關於電子和紙質教案之爭,就從來不絕於耳。

三水三心曾經長期在學校負責教學管理工作,對於這一個問題,有一些自己的思考,但在實際的管理過程中,也有一些難處。下面,我們談談紙質教案的產生、電子教案的挑戰以及將來的教案該採用什麼方式這三個問題。

第一,紙質教案的前世今生

教案是教師為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根據課程標準,教學大綱和教科書要求及學生的實際情況,以課時或課題為單位,對教學內容、教學步驟、教學方法等進行的具體設計和安排的一種實用性教學文書。

究竟從什麼時候開始有教案的,這還真的不好考察。反正,孔老夫子,是沒有成型的教案的,因為,他的教育,幾乎都是隨性的,所以,《論語》只是一部“語錄體”的著作,而非嚴格意義上成體系的教育學專著。

在古代,私塾(國學)的老師,也沒見有什麼嚴格的教學設計,因為,那個時候,教學內容是固定的——四書五經;教學方式也是基本固定的——背誦和書寫。三水三心估計,教案,其實是應該隨著國外對教育心理學的研究,而逐漸傳入的。因為,教案,非常關注的,是教學重難點的確定、內容的設定、方法的選定!

而那個時候,由於技術的落後以及材料的相對稀少,老師,只能採用手抄的方式。上個世界90年代,三水三心上大學的時候,我們的老師上課,都是拿著一本手寫的筆記,給我們講課——其實,那些筆記,就是相當於一本書!

也就是說,為什麼需要紙質的教案呢?是因為技術的落後,沒有辦法!

那如果有新的技術出現了,我們還需要停留在手寫階段嗎?舉個例子來說,有了飛機,你還選擇徒步嗎?

第二,電子教案已經成為潮流

電子教案或者電子備課,在計算機興起不久,就開始廣泛運用到教學實踐中。三水三心所在的學校,為此還專門申請建立了一個教師單子備課室,方便教師查閱資料。後來,還為每個老師配備了筆記本電腦,其目的,也是為了方便老師學習。再後來,還在全校開通了wifi全覆蓋,讓老師們隨時隨地,都可以查閱到新的資訊,為教育教學服務。


要知道,教育的發展,始終是與技術的發展相互助力的——教育,推動技術的發展,而技術,必定會反作用於教育!

我敢肯定,在電子技術興起不久,各個學校,其實是非常支持老師們使用電子教案的。我所在的學校,就曾經制定了一個制度,45歲以下的老師繼續使用電子教案,45歲以上的老師,鼓勵使用電子教案。我下載還記得,當年,一位即將退休的老師,用“一指禪”打字的場景!

我在擔任教務主任的時候,甚至建立了學校的教案庫——下一個年級的老師可以再上一個年級老師教案的基礎上進行修改完善,而沒有必要另起爐灶,淘神費力,很受老師們的歡迎。

但隨之而來的,就產生不少的問題。最根本的問題,就是,有個別老師,開始不願意認真備課了——在管理學上,始終會有那麼一些人,是需要監督督促的。

這部分老師,直接採取拷貝的方式,不做任何修改,甚至,完全不用備課——你說,這樣一來,教學效益從何而來?質量從何而來?要知道,每個班的學生,都具有其獨特性——如果不能根據學生的特點做適當的改變,我們不就是在誤人子弟嗎?

特別是互聯網發展到一定的程度的時候,教案,只需要從網上下載即可,更加深了這種現象。所以,才會有不少的學校,返璞歸真,要求老師使用手寫教案!

第三,只有教師和學校雙方都轉變,才能徹底轉變陳舊的管理和書寫教案的方式

其實,只要能達到提高教學效益、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採用什麼樣的方式,並不是最重要的。在當前的技術水平下,合理使用技術手段,為我們服務,其實是非常重要的,但這裡,卻有一個前提,就是學校的管理者和老師,偶需要做出一些改變。

學校管理者,要信任教師,採用多種管理方式。

我們知道,檢查教案,是教學常規檢查的重要內容——但作為學校管理者,能否不再採用原來那種檢查教案本的方式,而採用對教師的課堂教學情況,進行隨機檢查的方式呢?三水三心就曾經建立過一個由學校自身教師組成的課堂巡視小組,對全校課堂進行巡視——一般不檢查教案之類,但一旦巡視中發現了教師沒有精心備課,處罰是很嚴厲的!

另外一種,就是不管你寫不寫教案,作為學校,只要結果——效果達到了,獎勵,沒有達到,那就需要懲罰。三水三心所在的學校曾經有一位老師,堅持不願意寫教案,我後來就給校長提議,對他使用用結果考核代替過程考核的試點——後來,這個老師,主動申請調整。

作為老師,要站在對每一個學生負責的角度上,精心備課。

這句話,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很難。一個學校也好,全國的教師群體也好,始終會有人,工作責任心不足的。但三水三心以為,絕大多數老師,還是盡職盡責、愛崗敬業的,只要樹立起來“一切為了學生”的教育教學觀,我們的老師,一定會把每一堂課上好,把每一節課備好的。

總之,隨著時代的發展,不管你願不願意,手寫教案,註定將會走進墳墓,而電子時代,已經在改變我們的生活工作乃至思維的方式——希望某些學校,不要開歷史的倒車,扭住固有的或許成功過的方式,那註定是要被人恥笑的!


三水三心


江蘇省著名特級教師、著名教研員蔡明先生說:檢查老師的教案就是缺德。

江湖滿地一愚翁認為逼老師寫紙質教案是很不科學的管理,會浪費一線教師寶貴的時間。

江湖滿地一愚翁認為,凡是須要逼的事,一般情況下其本身就值得懷疑。我們一線教師大多勤奮上進,只要是合理的有意義的事,我們大都會自覺地去做,不須要管理層的“逼”。“非要逼著”,這說明手寫教案在我們一線教師看來基本沒有意義。

個人以為,手寫教案對於剛入職的新老師是有意義的,除此之外,就是在浪費老師的生命。一般情況下,工作五年以上的教師備課只須要寫簡案,即將教學設計簡略地寫在教科書上即可。我們知道教學是動態的,很多教學預設和教學現場差別很大。有經驗的老師都會根據教學現場及時調整原有的教學設計。教學簡案的好處在於只預設大致的教學內容和方法,這樣就便於教師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及時變更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從而達成更高效的教學。如果學校非要逼著所有老師手寫詳細的教案,對於有經驗的老師而言就完全是浪費時間。

對於一些教學藝術精湛的老師而言,備課完全可以在心中完成,連簡案都沒必要。

江蘇著名特級教師和語文教研員蔡明先生曾說:他從不檢查老師的教案。即使領導要求,他也不會檢查。

“看一個老師有沒有認真備課,你去聽他一節課就不全明白了嗎?何必多此一舉地去查教案?看一個老師一學期有沒有認真教學,你看他的班期末考試成績就不全明白了嗎?何必查他一學期的教案?”

“老師太累太辛苦了,教案完全可以靈活處理為簡案和心中有案。非要逼著老師手寫教案沒有必要,浪費時間,就是一種缺德行為!”

蔡老師的話擲地有聲,大有為一線教師做主的氣概。我基本贊同!

江湖滿地一愚翁認為,大多數一線教師都很認真,很累,就不必再用毫無意義的紙寫教案來為我們“增負”了。電子教案也無必要。

江湖滿地一愚翁發現,多數管理者似乎不信任一線教師,用這樣那樣的檢查來督促我們,鞭策我們。個人覺得大可不必如此!這樣的檢查讓我們大多數認真工作的人感受到不被信任、不被尊重,因而影響我們工作的積極性。說實話,一線教師中的個別敗類,你用任何檢查也鞭策不了他。

既然把要把課堂還給學生,那麼也要把教學還給我們一線教師。畢竟,我們在最前線,我們最瞭解教育教育的實際情況。

領導們,我們已經很拼了!教案真地不必手寫,不必檢查了。

把課堂還給學生,把教學還給教師,這樣才會有好的教育和教育的創新。教育創新的基本前提是被信任,被尊重和相對自由寬鬆的環境。逼著寫紙質教案等不科學的管理可以休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