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的一些醫學發現,其實中醫的奇經八脈早就發現了

人體的生理結構是驚人的複雜,2018年3月,紐約西奈山伊坎醫學院的科學家在《科學報告》上發表論文,報告了此前未知的一個人體器官 ——間質組織。如果這個器官得到確認,那麼以體積計算,它將是人體最大的器官。

2018年的一些醫學發現,其實中醫的奇經八脈早就發現了

間質組織是遍佈人體的一個緻密結締組織薄層,位於皮膚之下內臟器官的中間層內。它最初被認為是一個固態的緻密結締組織層,但實際上是一個充滿液體的腔的複雜網絡,由於在顯微鏡下難以辨認和過於細小,在現代西方醫學的歷史上,一直沒有被人注意到。

研究人員認為,這個新的人體器官能解釋許多現代醫學之謎,比如中醫裡面針灸的作用,很多的中國網友們認為,其實這是中醫中所說的奇經八脈,這個器官組織發揮了保護器官和肌肉的緩衝功能,或許還能解釋癌細胞轉移的機制。

人類的大腦在醫學的認知中,一直是一個“無菌”的地方,這意味著大腦裡通常沒有細菌或其他病菌。2018年11月,阿拉巴馬大學伯明翰分校的研究者在美國神經科學學會年會上宣讀的一項研究成果發現了微生物在人類大腦中無害生存的初步證據。

2018年的一些醫學發現,其實中醫的奇經八脈早就發現了

研究人員拍攝了死後人腦組織切片的高分辨率圖像,其中顯示了組織中的細菌。至關重要的是,雖然大腦中有細菌,但並沒有顯示出疾病的跡象,這表明人們的大腦中可能有一個“微生物群”,類似於人體腸道中的微生物群。然而,還需要做更多的研究,來排除大腦樣本在死亡後受到某種程度的汙染的可能性,儘管迄今為止所做的研究並沒有顯示出汙染。

2018年8月,法國圖盧茲大學醫院的職業健康學家在慕尼黑舉行的歐洲心臟病學會2018年會上宣讀的一項研究成果顯示,前額有很多深皺紋(明顯超出了相同年齡)的人,他們死於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更高。

2018年的一些醫學發現,其實中醫的奇經八脈早就發現了

這項前瞻性研究選取了3200名在職成年人,考察了額頭水平方向的皺紋對他們心血管疾病風險方面的影響。研究之初,所有參與者的身體都是健康的,年齡分別為32歲、42歲、52歲和62歲。醫生根據他們額頭皺紋的數量和深度給出評分,0分意味著沒有皺紋,而3分表示“有無數的深皺紋”。

分析結果顯示,在調整了年齡、性別、教育程度、吸菸狀況、血壓、心率、糖尿病和血脂含量之後,皺紋評分為2分和3分的人死於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是沒有皺紋的人的近10倍。皺紋評分越高,他們因心血管疾病而死亡的風險就越大。

2018年9月,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科學家發表在《自然雜誌》上的一項研究成果顯示,一種常見的可以引起腹瀉的細菌(李斯特菌)可以使用與已知發電細菌完全不同的方式產生電能,數百種其他細菌也採用同樣的方法。其中許多發電細菌是人類腸道微生物群的一部分,多數可以引起食源性疾病或者導致流產。比如引起壞疽的產氣莢膜梭菌和醫院獲得性感染的糞腸球菌等也可以產生電力,有些益生菌(如乳酸菌)也能產電。

2018年的一些醫學發現,其實中醫的奇經八脈早就發現了

細菌產生的電力與我們呼吸氧氣的原因相同:去除新陳代謝過程中產生的電子並支持能量產生。對於那些目前試圖用微生物製造活細胞的人來說,這一發現將是個好消息。例如,這種“綠色”生物能源技術可以利用廢物處理廠中的細菌來發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