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十景”起源於哪個朝代?哪些值得一遊,哪些已經失去了古韻?

蝶戀花緋


西湖是中國人心中的一個文化符號,是中國式審美趣味的集中表現。

現在的西湖十景並非每一處都值得專程去玩。“雙峰插雲”基本無景可看,柳浪雖有,卻沒有鶯聲可聞。斷橋的雪並無特別之處;看十里荷花不必專程到“麴院風荷”。看西湖的秋月也不必專程到“平湖秋月”。雷峰塔雖然重建,但已經沒有傾坯衰敗的磚塔在夕陽中的古意。

西湖是中國大陸主要的觀賞性淡水湖泊之一,也是現今《世界遺產名錄》中少數幾個和中國唯一一個湖泊類文化遺產。
“西湖十景”形成於南宋時期,基本圍繞西湖分佈,有的就位於湖上。
“新西湖十景”於1985年確定,其中雲棲竹徑、滿隴桂雨、虎跑夢泉、龍井問茶、九溪煙樹值得一看,其他都很一般,黃龍吐翠則完全不值得一遊。

【西湖十景之三潭印月】

西湖三島(小瀛洲、湖心亭、阮公墩)是經營了幾百年的三個人工島,與西湖渾然一體。它們和蘇堤一樣由浚湖葑泥堆擁而成的人工島嶼,其中小瀛洲最大,阮公墩最小。
小瀛洲是我國江南水上園林的經典之作,湖中有島,島中有湖。上有西湖十景之一的“三潭印月”
小瀛洲【網圖】

【西湖十景之斷橋殘雪】

西湖斷橋是白娘子和許仙相遇的地方,夏天斷橋下的西湖裡有荷花。斷橋還是白堤的起點,因從孤山來的白堤到此而斷,而名斷橋。
“斷橋殘雪“是西湖十景之一。

【西湖十景之平湖秋月】

平湖秋月是西湖十景之一,是夜西湖的精髓。位於白堤西端,孤山南麓,瀕臨外西湖。這是一個狹長的沿湖園林,遍植四季花木,點綴假山疊石,亭臺樓閣錯落其間。
平湖秋月的賞月石
站在平湖秋月,可以欣賞西湖水面的全景。

【西泠橋】

西泠橋是西湖最美的橋,人們來這裡主要是尋訪西泠橋畔的埋香之所——慕才亭,即蘇小小墓。

【蘇小小墓】

蘇小小是南齊時錢塘的一位歌伎。“生在西泠,死在西泠,葬在西泠,不負一生愛好山水”是蘇小小的遺願。曾經受她銀兩資助得中功名的滑州(鎮江)刺史鮑仁,將其葬於西泠橋畔。
蘇小小

【武松墓】

西泠橋邊還有武松墓。

【西湖十景之蘇堤春曉】

蘇堤是蘇東坡任杭州知州時,疏浚西湖,利用挖出的葑泥構築而成的。南宋時期,蘇堤春曉被列為西湖十景之首,也有“六橋煙柳”之說。
杭州有“三竺、六橋、九溪十八澗”,“六橋”指的就是蘇堤上的六座拱橋,自南向北依次是映波、鎖瀾、望山、壓堤、東浦和跨虹。
蘇堤全長三公里,適合騎車或者走路慢慢玩。

【西湖十景之一柳浪聞鶯】

柳浪聞鶯位於西湖東南岸,湧金門至清波門之間的濱湖地帶,為西湖十景之一。其前身為南宋的皇家花園——聚景園,元朝以後園蕪景敗。清代恢復柳浪聞鶯舊景。
現在的“柳浪聞鶯”,柳浪雖有,但已無鶯聲可聞。
陽春三月,綠柳籠煙時節,萬條柳絲迎風飄舞,宛若翠浪翻空,碧波洶湧。其間黃鶯飛舞,競相啼鳴,故有“柳浪聞鶯”之稱。
柳陰深靄玉壺清,碧浪搖空舞袖輕。林外鶯聲啼不盡,畫船何處又吹笙。
——萬達甫《柳浪聞鶯》

【西湖十景之一花港觀魚】

花港觀魚位於西湖的西南角,靠近蘇堤的部分較為精緻,靠近楊公堤的部分較為野意。
紅魚池
花港觀魚是西湖十景之一,花家山麓有一條小溪,流經此處注入西湖,因沿溪多栽花木,常有落英飄入溪中,故名花港。

【西湖十景之一曲院風荷】

麴院風荷是西湖十景的第二位,這裡栽種上百個荷花品種,包括紅蓮、白蓮、重臺蓮、灑金蓮、並蒂蓮等。
麴院風荷【網圖】

作者:“小方說歷史”團隊
歡迎關注公眾號“小方說歷史”
雲緋歷史號:故紙堆間
歡迎點贊和評論

小方說歷史1990


保留古景人成堆,失去古韻無人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