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年區王邊村的老槐樹

永年區王邊村的老槐樹

永年區王邊村的老槐樹

永年王邊村的老槐樹

2019年4月5日,農曆三月初一,清明節。這一天萬里無雲,風和日麗,可謂“風清氣明”,我隨洺州詩社的詩友們到王邊村遊覽採風。

我是第一次到王邊村的。在我的印象中,王邊等帶“邊”字的農村,都是山區或丘陵地區,在溝邊而建的村莊,落後、閉塞。我到了才知道,王邊村景色秀美,樹木蔥蘢,小橋流水,古房屋和標誌性建築錯落有致,交相輝映,畫家的畫室舉不勝數,說她是“王邊溪谷畫家村”實不為過,乃多姿多彩的美麗鄉村。

永年區王邊村的老槐樹

這一天是“清明”小長假的第一天,遊人如織。“王邊村”,當然是王姓立業居住的村莊。由於我是“王”姓子孫的緣故,對王邊村有一種天然的親近感。正在行進間,發現路的東側有一座藍磚古式院落,一看,原來是“王氏祠堂”,俗稱家廟,是供奉王氏先人的場所,帶著崇敬的心情,我進去瞻仰了一番。原來王邊王氏始祖尊名“王升”,明朝永樂年間奉詔從山西洪洞縣遷民而來的。

永年區王邊村的老槐樹

王氏始祖太子晉王喬

永年區王邊村的老槐樹

王邊王氏始祖王升畫像

永年區王邊村的老槐樹

在祠堂正殿門口兩側,有一幅黑底燙金對聯:

“蘭亭一集家聲遠,槐樹三棵世澤長”

其中“蘭亭一集”指的是王氏名人王羲之的蘭亭序,那麼“槐樹三棵呢”?

接待我們的王邊王支書介紹說,我村確有槐樹三棵,一棵是“爺爺槐”,另外兩棵是“夫妻樹”。

王邊和其他地方的移民一樣,都有栽種槐樹的習慣。這當然還的從當年移民說起。

永年區王邊村的老槐樹

這是山西洪洞縣廣濟寺的大槐樹。

據史載,明代從山西遷民,不管其家原籍是哪裡的,都要先到洪洞縣北關賈村的廣濟寺大槐樹下集中起來,然後集體遷移。廣濟寺旁的大槐樹,蒼老挺拔,枝繁葉茂,高聳入雲,於是,這株古槐的形象便牢牢印在所有遷民人的心中。

所以移民們來到後,都栽槐樹寄託思鄉之情。還有,因“槐”與“懷”同音,槐樹還有寓於常懷久念之意。

永年區王邊村的老槐樹

  不過,王邊村的槐樹更有特色。

先說“爺爺”槐。

在路西側有一座古老的建築群,是王氏一位富戶的宅邸,房連房,院套院,統稱王家大院。大門外有兩個王氏族人心中的“聖物”,神聖不可侵犯,一是人形土堆,人稱“奶奶土”。二是土堆前面有一顆古槐,人稱“爺爺槐”。

這兩個“聖物”,還有一個悽婉的傳說:初來乍到,王氏先祖夫妻二人靠崖挖穴而居,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辛勤耕作,居家稍有安頓,爺爺日夜思念家鄉的親人,背上家裡僅有的兩鬥小米,踏上了西去省親的道路。誰知這一去無回,只有奶奶在家裡帶著兩個年幼的孩子持家度日。奶奶白天勞作,晚上就站在門前的土堆旁向西眺望。後來,兩個兒子雙雙回山西尋父,也沒有找回父親,只從洪洞縣遷民處帶回老槐樹下的母子槐,栽於家門口。從此以後,奶奶每日給槐樹澆水灌溉,日暮時分仍站在土堆旁向西眺望,盼望著夫君早日回來。可是,臨到終老,也沒有盼回夫君,而那棵從山西帶回來的老槐樹由細變粗,日益枝繁葉茂,蓊蓊鬱鬱,蔭庇後人。從此洪洞遷民600年來,王氏族人有訓,代代相傳:任何人任何時候不許動奶奶土堆一把土,不許傷“爺爺槐”一枝葉。所以,時至今日,土堆和古槐樹保護完好。

永年區王邊村的老槐樹

這是奶奶土堆

永年區王邊村的老槐樹

這是爺爺槐,根部長出小樹

永年區王邊村的老槐樹

奶奶土堆爺爺槐介紹

永年區王邊村的老槐樹

朝陽殿簡介

永年區王邊村的老槐樹

  再說“夫妻槐”。

在一條東西街,有一座建築群,建於明代初期,座北朝南,氣勢恢宏,結構嚴謹,高大氣派,房主曾在朝為官,俗稱“九檁八搭朝陽殿”。殿前的兩棵槐樹稱為“夫妻槐”。

兩棵槐樹距離不遠,靠西的象徵著丈夫的形象,蒼老古樸,彎腰駝背,是他直面風雨,艱苦創業,勞累所致。東面的是妻子,樹幹飽滿,賢惠善良,相夫教子,孝敬長輩,世代為王氏後裔所敬仰。兩樹根脈相連,同生同長,同甘共苦,堪稱相濡以沫、舉案齊眉的恩愛夫妻。

關於“夫妻槐”,還有一個浪漫、悽美的美妙傳說。

在近六百年前,有一位王姓小夥,從山西移民而來。他英俊高大,勤勞善良,挖洞而居,耕作狩獵。一日,他張弓搭箭射落一隻飛鳥。然而,在飛鳥落處,卻站起一位婀娜多姿、亭亭玉立的姑娘。於是,二人一見鍾情,共居窯洞,結為夫妻。二人恩恩愛愛,如膠似漆,男耕女織,幸福美滿。原來她是玉皇大帝的六女兒,羨慕人間,要學妹妹七仙女下凡。她悄悄化作村姑,嫁與心儀已久的王郎為妻。後來,天機洩露,一天,天昏地暗,烏雲密佈,王母娘娘站立雲頭,大聲呵斥,要帶六仙女迴天庭,然她誓死不從,一怒之下,王母娘娘用手一指,隨著一聲雷響,王郎夫妻變為兩棵槐樹。幾百年過去了,當初的孱弱小樹,共沐風雨,不離不棄,時至今日。

永年區王邊村的老槐樹

  這當然是神話傳說了。

不過,縱觀王邊村敬祖、愛護槐樹的傳統習俗,已成為該村一種文化現象。祠堂建設的好,王氏共同祖先太子晉王喬及王邊一世祖王升畫像供奉在正中,體現出對祖先的尊敬。“奶奶土堆爺爺槐”體現的是尊老愛幼和愛護自然、保護樹木的精神,“夫妻槐”倡導是夫妻恩愛、家庭和睦的社會價值。這對於王邊村人善良勤勞、互敬互愛、愛護環境的淳樸民風的形成,起到至關重要的潛移默化的潤物細無聲的影響。

有付出就有回報,王邊村的三棵古槐樹, 數百年來,象三位老壽星 ,證見證著時空之變換、歲月之滄桑;見證著王氏子孫辛勤耕耘、繁衍生息。這真是:百年槐仙,閱盡人間悲歡。現在老槐樹雖有部分樹枝幹枯,但仍然樹冠高大,枝繁葉茂,鬱鬱蔥蔥,形如傘蓋。奇特的是,“爺爺槐”樹幹西側,又生出一顆小樹,謂“爺爺抱孫”,為王邊古槐的一大特色。伴隨著歲月的增長,老槐樹集天地之靈氣,受日月之精華,已儼然成仙,蔭護著王氏後人安居樂業,人丁興旺。

在結束本文時,感慨萬千,賦拙詩一首:

瞻拜王邊村王氏祠堂暨古槐樹

始祖闢窯創業難,

祠堂供奉永懷念。

古槐二棵六百載

夫妻恩愛根相連。

爺槐不離奶奶土

再抱孫孫一脈傳。

虔誠瞻拜心澎湃,

祝福吾氏流芳遠。

永年區王邊村的老槐樹

作者簡介:賞心悅目,男,本名王世紅,譜名王善欣,邯鄲市永年區劉營鎮龍泉村人,1954年出生,1972年8月高中畢業,同年12月應徵入伍,服役於鄭州炮校,在部隊入黨、提幹,1984年5月以正連級幹部轉業,供職於永年縣(區)稅務機關。期間通過自學獲得《大專證書》,考取《註冊稅務師》,2014年退休。曾參與編寫《龍泉村志》、《永年宗教攬勝》、《南杜村簡志》、《龍泉王氏族譜》《西洺陽村史館》等,現為永年洺州詩社理事。

作者 賞心悅目 發佈 小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