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廣箭法是古今第一人,為什麼後世未提李廣銘記衛青?

李廣的‘飛將軍’之名是匈奴給予的。李廣的軍事生涯將近半個世紀,橫跨漢文帝、漢景帝、漢武帝三個時期,妥妥的三朝老將。李廣年輕時勇猛無比,曾經和猛虎搏鬥過,連漢文帝都稱讚他“如果生在高祖(劉邦)時代,封個萬戶侯都不算個事兒!”漢景帝時,李廣跟隨周亞夫平定“七王之亂”, 曾奪取叛軍軍旗立下大功。李廣長期擔任邊郡太守,和匈奴作戰四十多年,大小戰鬥七十多次。

李廣箭法是古今第一人,為什麼後世未提李廣銘記衛青?

李廣與士卒同甘苦,共患難。箭術高超。唐代盧綸的一首《塞下曲》,將李廣的箭術刻畫得淋漓盡致:“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平明尋白羽,沒在石稜中”。二,善待士卒。李廣帶兵,“乏絕處見水,士卒不盡飲,不近水;不盡餐,不嘗食;寬緩不苛,士以此愛樂為用” 。這一點,李廣做得比霍去病要好。霍去病因為少年得志,不太體恤士卒,“少而侍中,貴,不省士”,跟隨他出徵的士兵經常餓肚子,“重車餘棄粱肉,而士有飢者”。三,為將清廉。李廣歷任七郡太守四十餘年,卻幾乎沒有積蓄,“ 家無餘財,終不言生產事。“得賞賜,輒分其戲下,飲食與士卒共之”。

李廣箭法是古今第一人,為什麼後世未提李廣銘記衛青?

李廣與士卒同甘苦,共患難。箭術高超。唐代盧綸的一首《塞下曲》,將李廣的箭術刻畫得淋漓盡致:“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平明尋白羽,沒在石稜中”。二,善待士卒。李廣帶兵,“乏絕處見水,士卒不盡飲,不近水;不盡餐,不嘗食;寬緩不苛,士以此愛樂為用” 。這一點,李廣做得比霍去病要好。霍去病因為少年得志,不太體恤士卒,“少而侍中,貴,不省士”,跟隨他出徵的士兵經常餓肚子,“重車餘棄粱肉,而士有飢者”。三,為將清廉。李廣歷任七郡太守四十餘年,卻幾乎沒有積蓄,“ 家無餘財,終不言生產事。“得賞賜,輒分其戲下,飲食與士卒共之”。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中的飛將指的是誰?”有說李廣的,有說衛青的,更有奇葩說是霍去病的,今天把個人意見說明一下,共同探討!我個人認為指的就是衛青!原因如下: 但使龍城飛將在,應該這樣讀:但使.龍城飛將.在, 意思是說龍城飛將是一體的。前綴龍城是為了襯托飛將。

都知道衛青初次出征就直接長途奔襲幾百裡偷襲了匈奴的祭天聖地龍城,據說是在現在的蒙古國的和碩柴達木湖附近!請注意一點,那個時候可沒有現在的交通工具,完全是靠馬來機動的,而衛青之前幾十年甚至數百年以來,匈奴對先秦和漢王朝都保持著絕對的機動優勢!匈奴絕對不可能想到衛青居然會深入他們的境內來往數百里,還能大勝而歸!在匈奴和漢朝雙方的印象裡,這是不可能發生的, 就像是從天上飛過來一樣! 所以,後人稱呼衛青是龍城飛將,無論從歷史事實還是從個人感情上來講,完全沒有任何問題!

如果非要這樣讀,但使龍城.飛將在, 非要把龍城和飛將分開,還有什麼意義?李廣被稱作飛將軍,這個沒問題!但是龍城呢?單獨拉出來龍城有什麼意義? 即便作者想按龍城大捷來誇衛青,也不能單單寫龍城倆字啊!沒有任何指向性!所以,不能因為李廣被稱作飛將軍,就把飛將當做是他!前面的龍城已經確定了歷史事件,這個時間和李廣一點關係都沒有! 甚至在這個大作戰當中,李廣還是戰敗的一隊!至於霍去病,那就更不可能了。龍城大捷和他沒關係,至於飛將軍的稱號,也和他不沾邊! 拿飛將軍說事,呂布還被成為飛將軍呢,難道這裡還有呂布的事兒?

馮唐有心人易老,李廣無功候難封。李廣抗擊匈奴四十餘年,為保衛邊疆做出了貢獻,李家三代的不幸遭遇也令人同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