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嶺細鱗鮭人工馴食技術及構建人工仿生態養殖環境

秦嶺細鱗鮭人工馴食技術及構建人工仿生態養殖環境

秦嶺細鱗鮭( Brachymystaxlenok tsinlingensis )為中國所特有物種,僅分佈於渭河上游及其支流和漢水北側支流湑水河、子午河上游的溪流中。由於自然和人為因素的雙重影響,生存環境和魚類產卵場所受到破壞,自然繁殖受到影響,秦嶺細鱗鮭資源量急劇減少。為保護秦嶺細鱗鮭種質資源,恢復種群數量,張家川馬鹿秦嶺細鱗鮭馴養繁殖場自 2013 年開始進行人工馴養繁殖以及魚苗培育工作,積累了人工養殖技術經驗,研究了秦嶺細鱗鮭人工養殖的關鍵技術。

一、材料與方法

1.試驗場地設置 試驗場地位於甘肅省天水市麥積區的秦嶺細鱗鮭馴養繁殖場,地處秦嶺山脈西段。池塘為水泥池流水池塘,2.0 米×25 米長方形結構,共建造 3 組,池塘深度 1.5 米,水深為1.0米;池塘進水區池底鋪設鵝卵石和細沙並在其上方蓋遮陽網。整個水泥池周圍搭建鋼架,在四周及上方搭設防鳥網。池塘水源為地下泉水,水質優良無汙染。

2.苗種放養

(1)於2017年6月初,將試驗池塘排幹除雜,將池壁、池底徹底清潔,灌水0.2米,每立方米水按10克高錳酸鉀兌水溶解後潑灑消毒10分鐘。

(2)魚種為張家川馬鹿秦嶺細鱗鮭馴養繁殖場2017年4月自繁魚苗,經過苗種馴食和培育,魚種經“試水”確定安全後於8月從孵化缸轉入試驗流水池,放養規格平均體長 5.0 釐米/尾、體重4.0克/尾,放養量2000尾,密度為40尾/米3 。

3.養殖技術和日常管理

(1)人工餌料以黃粉蟲幼蟲和顆粒飼料為主,並輔助黑光燈誘蟲。購買黃粉蟲蟲卵進行孵化飼養,以保證秦嶺細鱗鮭人工餌料充足。

(2)堅持“四定”投餵,日投餵2次,10:00和18:00各一次;日投餌量根據秦嶺細鱗鮭攝食情況進行調整,具體以投餌後10分鐘內吃完為宜。

(3)養殖試驗為2017年6月—2018年5月。採用YSI多參數水質分析儀,定期測定水質因子。試驗期水質數據為:水源是地下泉水,水溫全年保持在9~11℃;溶解氧含量充足,在8~10毫克/升;pH範圍為7.5~8.0,呈弱鹼性;氨氮濃度為0.02~0.06毫克/升;水質極好,適合秦嶺細鱗鮭人工養殖。

(4)堅持巡塘,檢查魚活動是否正常,並定期監測水質,做好防護措施,避免野生飛禽偷食。

4.魚病防治 因放養的秦嶺細鱗鮭魚種規格整齊、體質健壯,且放養密度適宜,養殖管理中做好投餌、水質管理等工作,營造了良好的池塘生長環境,整個人工養殖試驗過程中,魚種沒有發生重大疾病。秦嶺細鱗鮭野性較強,捕撈操作很容易造成魚體受傷而得水黴病或者直接死亡,養殖管理中除非特殊情況嚴禁撈網撈魚,治療水黴病用“水黴淨”,主要成分是中草藥五倍子和水楊酸,按照1毫升/米

日常貫徹“以防為主、防重於治”的原則,採取定期用二氧化氯或強氯精對水體殺菌消毒的方法防治魚病。

二、結果與分析

1. 成活率和產量 2018 年 5 月開始抽樣測產,人工養殖秦嶺細鱗鮭數量有1850尾,成活率92.5% ; 測 產 平 均 規 格 126 克/尾 , 總 產 量233.1千克。

2.生產成本 經過成本核算,本次養殖試驗成本合計 3.44 萬元。①魚種來源於本試驗場自繁,人工繁殖及魚苗孵化成本為0.5萬元。②使用魚苗專用顆粒飼料共300千克,8000元/噸,成本為0.24萬元;人工飼養黃粉蟲成本為0.20萬元。餌料費用合計0.44萬元。③人力及管理成本合計2.0萬元。④水電、魚藥、漁用工具等其他費用合計0.50萬元。

3.經濟效益 由於秦嶺細鱗鮭人工繁殖、孵化技術難度較大,目前尚無規模化的人工養殖,本實驗養成魚種主要用於人工增殖放流和來年的人工繁殖親魚儲備。秦嶺細鱗鮭養成魚種按照40元/尾計算,本人工養殖試驗產值為7.40萬元。

本試驗總投入成本資金 3.44 萬元,產值合計7.40萬元,純利潤為3.96萬元,投入與產出比為1∶2.15,經濟效益顯著。

秦嶺細鱗鮭人工馴食技術及構建人工仿生態養殖環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