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叔本華遲到百年的封筆之作,編輯親赴德國…

为了叔本华迟到百年的封笔之作,编辑亲赴德国…

這是著名哲學家的封筆之作,作者稱其為“繆斯女神晚生的子女”。為了出版這部書的中文版,編輯親赴德國,在奔波中找到了設計靈感。

为了叔本华迟到百年的封笔之作,编辑亲赴德国…

青年叔本華

1850年,叔本華寫完了封筆之作《附錄和補遺》(兩卷),他給出版《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的布洛克豪斯寫信,說這部書比先前所有的書寫得都更通俗易懂,也會比先前的書賣得更好,是“獻給世界的哲學”。但布洛克豪斯吸取了前次出版虧損的教訓,拒絕了叔本華的請求。1851年柏林哈恩出版社出版了這部書。令人意外的是,這部“獻給世界的哲學”一上市即售罄。

《附錄和補遺》是一部瞭解叔本華思想的重要著作,這種重要性表現在四個方面。

第一,成名之作。《附錄和補遺》的出版,讓叔本華在極短的時間內蜚聲國際,享有了哲學家的聲譽。它首先在德國有學識的市民階層產生了影響,成為中產家庭的必備書;那些循規蹈矩、腳踏實地、取得了某種成功的人,是叔本華的第一批追隨者。其次引起了哲學研究者的關注和討論,他的意志哲學才漸漸引領了哲學發展的新方向。此前他出版的幾部著作,本本滯銷,無人問津,連他的小說家的母親都譏諷他的書“肯定是給藥劑師做包裝用的”。這一年他63歲,面對遲到的榮譽,他悲壯地說;“此刻,老邁的頭顱,無力承受月桂花環。”

第二,這部著作揭示了叔本華從悲觀主義向實用主義觀點的轉向。比如,“人生的智慧”中的實用主義觀點與其生命意志的悲觀主義相左;“論宗教”中對他強烈反對的各種宗教有了更友好的態度;在對世間蕪雜對象的考察中,盡力以優雅的方式展示人生的苦難,等等。

第三,第二大作,這部書佐證了他在很多方面的果敢才能,體現了他寬廣的知識和卓越的洞察力。在被德國主流哲學蔑視的30年裡,他反覆思索和完善他的意志哲學體系,不斷尋找證明其哲學的各種自然科學的材料;從現實生活出發,探討人性、心理及其背後的意志和慾望,把意志哲學通俗化。1844年後,這些後續附加和補充的內容構成了這本著作。他在1846年的一篇草稿中寫到,“這些是附帶的作品,是後來的歲月結出的果實......從某一側面闡釋了我的哲學”。

第四,文學價值。他以優雅的文體,格言式的筆觸,對人生、社會、文學、藝術等問題廣泛思考,其誅心之言,駭俗之論,無不引人沉思。比如,“論文學”“論閱讀和書籍”“論寫作和文體”“論學者和博學”等都是流傳廣泛的名篇,帶給讀者愉悅的享受。弗蘭茨•卡夫卡曾說:“叔本華是一個語言藝術家,僅僅因為他的語言,我們就應該無條件地讀他的著作。”

然而,遺憾的是,這部重要的著作國內只出版過部分篇目,如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人生的智慧》《叔本華思想隨筆》《叔本華美學隨筆》《叔本華哲學隨筆》《叔本華論生存與痛苦》。2019年3月,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完整中譯本《附錄和補遺》第1卷,2019年年底出版第2卷。這無疑是一件值得慶賀的出版幸事。

作為這部中譯本的策劃者和責任編輯,此刻我也有了叔本華完成這部著作時“如釋重負”的感覺。為此,我主要做了三方面的工作。

为了叔本华迟到百年的封笔之作,编辑亲赴德国…

晚年叔本華

查閱資料,確定選題

叔本華是意志哲學的開創者,他終結了哲學延續了數千年的理性主義傳統,發現了思想背後的慾望和理性背後的意志,開啟了哲學對人自身的探討。他的思想之於現代西方哲學的發展,如邁蘭德、尼采、維特根斯坦;之於現代心理學的創立,如弗洛依德;之於世界文豪的創作,如托爾斯泰、屠格涅夫、左拉、普魯斯特、艾略特、博爾赫斯等,其重要性都是毋庸置疑的。可為什麼遲遲沒有完整的中譯本呢?

為了明白箇中緣由,首先,我買了國內已出版的各種叔本華的傳記和研究著作看,買不到的去圖書館借,詳細瞭解其人其思和研究者的評論。其次,重新閱讀各種版本的西方哲學史,瞭解史家對他在哲學史上的地位的評價;重讀了尼采寫的《教育家叔本華》。這些案頭功課讓我瞭解了這部書的影響力,確信具有翻譯出版價值。再次,向國內研究現代西方哲學的專家請教,為什麼研究者對這部書的翻譯沒有興趣;向在國外學習和研究叔本華的學者請教,這部書在國外的影響和研究現狀。我明白了,國內的研究者認為這部書只是一些隨筆和雜論,沒有翻譯和研究價值。而在德國,《附錄和補遺》是叔本華哲學的入門書,是“日常生活的智慧格言書”,人們先讀這部著作,讀完意猶未盡,再去讀他的主要著作。德國的學術界也一直在編輯和整理他的著作,這與國內的情況確有不同。

近20年來,我陸續編輯出版了《附錄和補遺》中的一些篇目和叔本華的其他作品,這些書受到了讀者的喜愛。從讀者如潮的留言和各種評價看,雖然叔本華離世一百五十多年了,但他的字字珠璣依舊在安慰孤獨的靈魂,他的性格依舊贏得了孤芳自賞者的共鳴,他對中國文化的讚譽依舊會引起中國讀者的自豪。閱讀叔本華,為的是對生活有一點思考,在忙忙碌碌中獲得一點方向感和潤滑劑。我始終相信,對經典的喜愛,中外皆然。因此,喜讀《人生的智慧》的讀者也會喜讀《附錄和補遺》。

確立了出版這部書的目標後,2017年我去悉尼時,拜訪了韋啟昌先生,與他商定翻譯出版這部書。

專程去法蘭克福

選題通過以後,我就想專程去叔本華生活了28年的法蘭克福,尋找做書的題材和靈感。我不會德語,英語也幾乎忘光,心裡發虛,但去的“意志”仍很堅定。我請在德國讀叔本華哲學的博士齊格飛幫忙聯繫並陪我。2018年9月我利用年休假,飛赴法蘭克福。

到法蘭克福的第一件事是去中央墓地拜謁叔本華墓,代表譯者,代表我,也代表所有的中國讀者獻花。黑色的長方形的墓碑橫臥在冬青環繞的草坪上,碑面刻著歌德體“Arthur Schopenhauer”,沒有頭像,沒有生卒年。

为了叔本华迟到百年的封笔之作,编辑亲赴德国…

法蘭克福,叔本華墓碑

第二件事是去參觀書叔本華檔案館並拜訪呂佩先生。叔本華檔案館要裝修,無法參觀。呂佩先生說,檔案館在“二戰”期間也只關了3個月,這次裝修要關一年多,是最長的一次了。

他簡單介紹了檔案館的歷史:叔本華生前就說了,把他住的公寓改為博物館。1890年成立了叔本華協會運作此事。他臨終前把他的身後事務交給了格溫納,藏書有1600-1900冊。現在檔案館有他的藏書800-900冊,其他的書都被格溫納賣到了世界各地。“二戰”期間,為了保護他的藏書,有一天就把他的藏書從他的公寓搬出來一部分,放在馬路邊,準備第二天運走。就在這天晚上,敵機轟炸法蘭克福,把他住的公寓炸了。幸運的是,放在馬路邊的書安然無恙。後來又從被炸的房子裡搶救出一些書。格溫納賣掉一些書也變成了好事,畢竟保留下來了。現在收購一本叔本華的藏書約5萬歐元,大學絕對沒有這個財力。先生先讓我們看了叔本華藏書的掃描件,然後去閱覽室看了《附錄和補遺》1851年第1版和其他藏書,我仔細拍照。還看到了他的每本書上都貼著其家族徽章。後與先生合影留念,並請他為《附錄和補遺》中文版寫序。他欣然答應,12月底給我。

第三件事是去美因茨大學拜訪叔本華協會會長、叔本華哲學教授科思勒。2013年科思勒教授到上海交大講學時,我就拜訪過他。2017年科斯勒教授讓我把我社出版叔本華作品的情況和計劃告訴他,他要在世界哲學大會叔本華分會場上介紹。敲門進去看到科思勒教授的時候,感覺他比5年前清瘦一些,白髮也多了。我向他請教了《附錄和補遺》的版本問題,瞭解了叔本華自己改定的全集與其他人編輯的全集的區別,他說黑皮紅字本、杜爾森版、胡布舍爾版都有他們自己編輯添加的內容,各有所長。我告訴他,中譯本會標註德文版的頁碼,他說德文是在一句話的中間加一個“/”,以示頁碼的分隔。

他告訴我,德文新版的《附錄和補遺》明年也不一定能出來,我說《附錄和補遺》完整中文版的第2版可以按照德文新版重新修訂。他說協會可以找人校訂我們的修訂稿,把裡面的概念等逐字逐句修訂,我說謝謝。我問教授,叔本華家族徽章是否可以印在《附錄和補遺》完整中譯本上,他說可以。他讓我看了他正在整理的《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叔本華修訂本的原稿掃描件,大開本,每頁上三分之二是正文,三分之一是空白,寫修改內容。這是出版商專門給叔本華做一本這樣的書,讓他在上面修改,便於修訂。

为了叔本华迟到百年的封笔之作,编辑亲赴德国…

叔本華與捲毛狗(約翰愛林木刻)

我對教授說,今年年末的時候,我會把我們出版的所有叔本華的作品送給叔本華協會和叔本華檔案館各一套,每本書上都貼有英文信息,方便讀者瞭解。我請他為《附錄和補遺》中文版寫序,他答應12月底給我。我與教授合影告辭,教授在送我的英文版《附錄和補遺》第2捲上寫了“叔本華協會贈,謝謝你在中國出版叔本華哲學”。

在兩天的奔波中,我感到不虛此行,對如何編輯和製作中文版有了比較清晰的想法,形式簡單樸素,如1851年德文版,也如他的墓碑。書上要有叔本華家族徽章,內容的編輯和排版嚴格按規範做。

为了叔本华迟到百年的封笔之作,编辑亲赴德国…

叔本華在法蘭克福的住宅

與譯者的溝通和審讀

回到上海,譯者也如約交稿。開始審讀譯稿之前,我先向商務印書館的資深編審王振華先生請教德文譯稿的編輯細節問題。在編輯過程中,多次與譯者就翻譯的各種問題溝通。比如,關於文獻、註釋和索引的翻譯,我和譯者就有分歧。譯者認為文本的翻譯最重要,而我認為文獻、註釋和索引之於學術著作也很重要。我耐心解釋,這些看似無用的東西是研究者的重要參考資料,不能捨棄,完整翻譯就是“如實且誠實地翻譯”。又比如,關於書名,譯者要用“叔本華哲學論文集”,我認為不可以。

這是一部完整的著作,書名也是叔本華自己定的,不能因為它不像書名或不響亮就改。記得我報選題的時候,社領導和同事也提出過改書名的問題,我也說不能改。瞭解叔本華作品的讀者都知道這部書之於叔本華的意義,改了書名,誰還知道它就是大名鼎鼎的《附錄和補遺》呢。經過多次溝通,譯者採納了我的修改建議,並標註德文版頁碼。

为了叔本华迟到百年的封笔之作,编辑亲赴德国…

該書的藏書票樣張

譯者有比較豐富的翻譯叔本華作品的經驗,有“韋譯叔本華”的美譽,即便這樣,我仍要依據原文審讀譯稿,對有疑問的譯句不僅要問譯者,有的還要問研究者,有的要去查資料核實。有的中文表述囉嗦、倒置或翻譯腔,就要在保證符合原意的同時讓語句通順,符合漢語表達習慣,還要尊重譯者的語言風格,大的修改要和譯者商量。有的不符合出版規定的內容和句子要刪改,比如,叔本華對猶太人的蔑稱有攻擊性,就要把攻擊性的詞語刪掉。在核對原文的審讀中,還可以發現漏譯的單詞、句子或文獻,以及一些細小的錯誤,比如,年代和數字的錯誤,外文的錯誤和重複,人名、文獻、地名等前後不一致的問題,段落的分隔錯誤等。雖然都是芝麻點的小事,也許讀者根本不會注意到,但對編輯而言,都是不能允許的硬傷。我也鬧了笑話,叔本華的引文有英語、法語、拉丁語等,後面的德文沒有翻譯,我問譯者漏譯了一段。他說是引文的德譯。

瑣碎繁重的審讀結束併發排以後,又要忙碌裝幀設計。校樣排好後,在核對原文的過程中,我發現德文中的斜體在譯文中有的用楷體體現了,有的沒有。我與譯者商議,他用紅筆在校樣中標註,拍照發給我,我再謄改在合樣上。沒想到,發來的照片有幾百張呀,我的手機都癱瘓了。在處理這個問題的過程中,又發現了原來沒有注意到的其他細小問題,而這些細小問題的處理意味著全書內容的反覆查找與核對。

小插曲

我從法蘭克福回來以後,沒有給德國的科思勒教授和呂佩先生寫郵件,再確認一下交稿的約定。12月初,我分別給兩位先生寫郵件。其中呂佩先生回覆說,他記得是2019年2月底交稿,如果12月底要,幾乎沒有時間寫,全都安排滿了,而且聖誕節要搬家。我寫郵件解釋,《附錄和補遺》中文版計劃2019年3月上市,我的編輯工作要在1月中旬完成,並強調“您的序言對中國讀者很重要”。呂佩先生馬上寫來了郵件,問了兩個問題,一是中文版根據哪個德文版翻譯的?二是《附錄和補遺》中有一篇文章的題目是“論美的形而上學與論美學的形而上學”,在漢語裡,“論美的形而上學”與“論美學的形而上學”有區別嗎?德國學者的嚴謹可見一斑。

聖誕節前,我收到了呂佩先生的序言,並請我考慮,這篇序言不適合放在《附錄和補遺》的前面,因為叔本華為《附錄和補遺》寫了“前言”。我看了齊格飛的譯稿後,認為這篇序言從成書、出版、內容、影響、價值等方面,對《附錄和補遺》做了比較詳細的介紹,我回復呂佩先生:“我想把您的序言以《關於》為標題,放在全書最前面,作為中國讀者的一篇導讀。”他贊同我的做法,德國學者的嚴謹又見一斑。

叔本華說,《附錄和補遺》是繆斯女神晚生的子女,這一年他63歲;《附錄和補遺》第1卷中文版比德文版晚了168年,這一年他231歲。叔本華說;“無論如何我都要求讀者,為了明白我的哲學,請閱讀我的每一行字。”

为了叔本华迟到百年的封笔之作,编辑亲赴德国…
为了叔本华迟到百年的封笔之作,编辑亲赴德国…

隨機附贈叔本華家族徽章藏書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