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已經研發出麒麟OS,為何還用安卓系統?因為三星是前車之鑑嗎?

用戶68708500


謝謝您的問題。華為需要自研系統,但是目前市場沒有需求。

餘承東的話語含義。餘承東在接受國外採訪時,曾經承認華為有備用的操作系統,在無法繼續使用安卓系統的情況下,隨時可以啟用。同時,也承認華為並不想用,目前要全力支持合作伙伴的操作系統。安卓和Windows一直就是首選。所以,華為使用當前主流的操作系統,不僅能夠實現與合作伙伴利益最大化,也符合華為的現實需求。


華為必須未雨綢繆。看起來華為PC業務剛剛起步,好像研發系統沒什麼意義,但是以華為智能手機的每年2億多部的規模和市場,華為的消費者業務佔總收入將近一半,即使現有系統用得再好,也有必要自研系統。第一,對於華為這樣的科技巨無霸企業,供應鏈不能高度依賴某一個廠商,同樣的零部件往往會選擇多家供應商,不僅能減輕供貨風險,也能提高議價能力。比如華為P30手機的屏幕同時選擇了京東方和三星。第二,操作系統市場高度集中,沒有太多選擇,習以為常之後其實有巨大風險,如果使用安卓系統的智能手機廠商遇到知識產權上的翻臉和卡脖子,很有可能無路可走。第三,華為在全球化的過程中,會遇到一些商業、貿易等風險,可能會遇到不公正待遇。所以,任正非的憂患意識是很強的,華為擁有自主研發的處理器和基帶芯片是不夠的,早在2012年就開始自主研發操作系統。

現在市場不需要。第一,當下的智能手機系統、PC操作系統都已經非常成熟了,已經滿足了市場需求,不需要引入新的全新系統,改變用戶消費習慣、用戶和開發者的生態,生態轉移代價太大,沒有強烈動機是不可能實現的。第二,在智能手機系統中,安卓和iOS系統的市場份額接近99%,其他系統基本沒有發展基礎。第三,操作系統能夠運轉不是一個難事,從0到1大概需要兩年多。但系統要持續下去,需要生態系統支持、用戶和市場的認可和接受,這個過程需要5年甚至更長。不僅是華為,很多科技企業也試圖改變市場格局,就如三星Tizen、諾基亞的Symbian等,不是操作系統的技術障礙,而是生態形成很難。第四,隨著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新興產業發展,安卓、iOS但生態圈將更加穩定,新的操作系統應用將更加困難。第五,即使華為的操作系統能夠被市場接受,但是短期內未必能實現盈利。第六,安卓系統是開源的,除非在共同基礎上有強大的品牌和資源支持,否則市場在需求滿足的情況下,憑什麼認可新系統?所以華為不用自己系統,不僅是三星的失敗。歡迎關注,批評指正。


追科技的風箏


歡迎在點擊右上角關注:「太平洋電腦網」,不定時放送福利哦。

你顯然沒有理解餘承東的話:當美國這些企業不授權我們使用安卓或者是windows系統的時候,我們會啟用這些系統。

餘承東要表達的是這個意思。

也就意味著這是一個planB。

也就是說,計劃按照planA執行,繼續使用安卓和windows系統,因為這兩個系統已經經過全球上億的消費者使用和認證,體驗比較好,並且成本也比自己做的低。

華為本身也有研發系統,但是優先級別最高的是服務器、視頻通話、基站等領域上。同時也給手機研發了麒麟OS出來,當然這個優先級確實沒有通訊設備領域的高。從體驗上說,很大可能是基於安卓的EMUI更好。

從體驗上或者是成本上說,繼續使用EMUI是一個相當好的選擇。因為要建立起一個生態,實在太難了。三星、諾基亞等等這些巨頭都沒有建立起來。

但是,一旦這些企業斷供了,我們不能使用這些系統,也不要慌,因為還有麒麟OS作為後備,能夠應付需求。肯定會造成一定的影響,但是依然可以使用。

也就是意味著,別人不能拿不再授權系統給你來要挾你,讓自己更加有底氣。


太平洋電腦網


不僅僅只能是三星,連昔日的HTC的王美女也著道了。不就是因為,微軟收購了諾基亞,尋找光纖與光波的共振性的犧牲品嗎?古有一失足成千古恨,今有,一招鮮,打遍天下之說。故而說,成王敗寇不謂王道。


涼番薯


華為在下一盤大棋,和深度合作(deepin),佈局自己的筆記本電腦,研發自己的芯片,等待一個時機系統發佈。


博古特257


可以出一部分OS手機,給部分願意使用的用戶使用。


兔149498198


安卓系統穩定有google支持,技術更新快,不需要自己投入大量資金研發,也不需要面對系統不穩定的風險。

華為自己的系統現在是否穩定,是否兼容性很好,是否對現有軟件支持很好,是否具有開發者基礎等等一系列問題都還是未知數,華為沒有洩漏任何信息出來所以無從判斷。如果這些問題尚未解決的話,華為是肯定不會做系統切換的。


榻榻米的榻榻


安卓是開放性系統,不應該放棄。

應該加大力度,掌握安卓。

現在只做到了解吧。

瞭解,理解,掌握,還差得遠呢。


北國風雲2


也許還不成熟吧,等待時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