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家路:精細化管理 力爭工期縮短三個月

記 者 楊緒忠

見習記者 張凱凱

通訊員 廖 鑫

昨天上午,在海曙薛家路一標段的施工現場,工人們正進行人行道路面鋪裝。走進圍擋可以看到,改建後的東幅主路面已初具形象,攤鋪好的水泥路基顯得煥然一新。

“依靠精細化管理,路基施工的工期已提前半月有餘,接下來就可以攤鋪瀝青了。”施工單位寧波建工的項目負責人陳紅輝告訴記者,薛家路原計劃明年4月建成,為加快項目推進,各參建單位加強建設過程管理,積極調整建設計劃,力爭今年年底環城南路至聯豐路段基本建成,工期比原計劃縮短三個月以上。

薛家路是全市“十三五”期間重點整治提升的道路工程,位於海曙區,南起環城南路,北至中山西路,全長約3.5公里。其中環城南路至聯豐路段(一標段)為現狀道路改造,聯豐路至中山西路段(二標段)為規劃新建道路。道路等級為城市主幹道,雙向6車道,設計車速為每小時50公里,規劃標準斷面寬度36米。

“徵地拆遷和管線移位問題,往往是制約工程進度的最大難點。為了搶抓進度,我們與屬地政府及管線單位協調明確薛家路的‘一項目一方案’,嚴格按計劃推進實施。同時,在建設過程中強化全面統籌和細緻入微的量化管理,力求優化工序。”項目建設單位相關負責人介紹,如在工程中遇到的“卡脖子”路段躍進河橋,需待舊橋被拆除後,才能進行橋樁施工。由於跨橋而過有5根高壓電纜和自來水管,影響重達10噸的打樁機作業,通常情況下要等這些管線全部遷移才可施工。但這樣的話,工期至少要拖到下月中旬。經多方論證和精準排期,決定在管線遷移前見縫插針施工,加大機械投入,每個橋樁的移位工作用吊車代替,這樣就可節省近一個月的時間。同時,相關管線遷移工作也抓緊啟動,實現“雙管齊下”。

另外,大象城南部一個已完成徵地拆遷的棚戶區內的建築垃圾還未清理,為了節省時間,施工方不等不靠,直接派挖機進行了清除,搶出了一個星期的工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