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未離開 守望科技股的春天

1990年,朱平從浙江大學物理系畢業後,在師範學校當一名數學教師。後來,朱平報考了上海財經大學國際經貿專業研究生。1996年底,朱平進入證券行業, 2000年進入基金行業。18年間,他經歷了A股多輪牛熊轉換,但始終不改的是他對科技股的關注和偏愛。

早在2005年,朱平就在《科技股,看上去很美》一文中談及自己對科技股的研究心得。“科技的贏利模式主要是指通過大量的科研投入,生產技術領先的產品。由於技術領先,所以沒有競爭,因而可以保持高毛利,從而使企業處於利潤圈之中。”

2005年,中國經濟的產業結構以鋼鐵、煤炭、房地產等傳統行業為主,關注科技股的投資者很少,但朱平已經看到了科技股的發展潛力:“成功的科技企業是投資者的天堂,這類企業必須有如下特徵:較高的研發投入及研發銷售額佔比;產品的獨佔性,持續的技術領先。例如製藥企業,通過專利的保護,來保證企業高額贏利;IT行業中能夠達到摩爾定律的企業,通過自我淘汰使競爭者無法跟進,從而保持高毛利。”

尤為難得的是,他在文中不僅提到科技創新龍頭的特徵,也提醒投資者關注科技股投資的風險。“警惕那些花錢收購高科技項目的上市公司。這些公司由於沒有成型的自主研發,其產品壽命可能因為更新換代過快只能存活兩三年,如果個人投資者用科技股的高PE來估值是很難有回報的。”朱平說,因為大多數科技公司都具有贏家通吃的特徵,所以成功的科技公司只是少數。對於個人投資者來說,科技股投資難度很大,個人投資者實際獲得的回報並不高。

2008年至2015年,正是移動互聯網從創新走向廣泛應用的階段,由3G/4G技術和智能手機技術為驅動,充分拉動智能手機產業鏈等諸多公司共享行業成長紅利。在此期間,朱平投入更多精力在科技股的研究中。“技術創新創造需求,符合科技前沿的行業,終將迎來高速成長階段。”朱平介紹,2013年以來,以4G技術為基礎的移動互聯產業出現爆炸式增長,成就了中國的“BAT”科技股神話。遺憾的是,國內A股只有東方財富等極個別標的享受這一紅利。

2016年A股處於熊市調整期,但朱平依然對科技股的未來充滿期待。他說,“中國經濟正面臨巨大的轉型,技術創新將伴隨中國大規模的轉型,而科技類公司市值在A股當中佔比還太小,科技股牛市會很長。”

2019年,作為國內資本市場的一項重大改革,上交所即將設立科創板並試點註冊制。朱平內心期待了十幾年的科技股投資春天,可能終於要到來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