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前,靖江平民英雄保軍渡江,“半帆待命”彰顯群眾智慧

今年是渡江戰役勝利70週年,渡江戰役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實施戰略追擊的第一個戰役,也是向全國進軍作戰的開始,其戰場範圍之廣,參戰兵力之多,階段轉換之快,都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歷史上前所未有。

70年前,靖江成為渡江戰役千里戰線的東線起點,渡江戰役的偉大勝利離不開無數平凡英雄的無私奉獻!

70年前,靖江平民英雄保軍渡江,“半帆待命”彰顯群眾智慧

1949年4月21日,毛澤東主席和朱德總司令發出《向全國進軍的命令》。以第23軍居右,第28軍居中,第29軍居左,第31軍為第二梯隊,各軍由七圩港至張黃港之間並肩南渡。一時間,千帆競發,強渡“天塹”,直破江陰等敵軍江南防禦重地。

渡江時任靖江縣委書記的汪青辰曾經回憶,28軍54725人及一個炮兵團,從靖西江邊的上四圩港至下四圩港一帶橫渡,在江陰利港、申港、夏港一線登陸;29軍33000多人從羅家橋至新港一線橫渡,在江陰的長山、南沙一線登陸;23軍33000多人從七圩至四墩子、夾港一帶強渡,於武進縣圩塘、魏村一線登陸,而在這場亙古未有的渡江戰役中,我們靖江人民做出的貢獻是巨大的。

而當年,兒童團流唱的這首歌兒,唱出了當時靖江人民群眾的心聲和盼望勝利的高昂情緒:

確保大軍渡長江,日夜軋米機器忙,

粒粒大米賽珍珠,個個百姓殷希望,

做飯噴噴香,吃著個個壯,

殺敵打老蔣,全國的解放。

70年前,靖江平民英雄保軍渡江,“半帆待命”彰顯群眾智慧

(汪青辰,渡江時任靖江縣委書記,兼靖江獨立團政委)

渡江戰役一項重大創造:半帆待命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23軍207團第一、第三先鋒突擊營一千餘人,僅用16分鐘,渡過了激流洶湧、歷稱“天塹”的長江,被譽為渡江先鋒突擊團。時任207團政委的佘景行,將奇蹟歸功於靖江船工“王老師”,如果沒有他在渡江前夕“半帆待命”的提議就沒有“渡江先鋒突擊團”的榮光。而在渡江戰役表彰大會上,23軍軍長陶勇評價說:“半帆待命”是一項重大創造。而我們至今都不知道“王老師”的真實姓名,只知道是當年靖江新橋唐大圩人士!

70年前,靖江平民英雄保軍渡江,“半帆待命”彰顯群眾智慧

平凡的靖江“英雄船工”

1949年4月21日晚7時許,夜色漫漫,江水沉沉,渡江戰役的帷幕拉開。江面東風颳起,數千只大小戰船豎起桅、拉滿帆、駕好櫓、整好舵,滿載著解放大軍,從青龍港、九圩港、夾港、四圩港、六圩港、羅家橋港、萬福橋港、新港等14條港,迎風斬浪,向南進發。

在眾多護送大軍渡江的木船中,許多都是夫妻船、兄弟船、母子船、家族船。28軍249團團部政治協理員李祝民乘坐的船隻上,有祖孫三代,小孩才3歲。

70年前,靖江平民英雄保軍渡江,“半帆待命”彰顯群眾智慧

炮火之下,江水之中,危險猝不及防。一顆顆炮彈爆炸後掀起沖天水柱,把小木船掀上又拋下,民工和戰士們怒火滿腔,邊划槳邊還擊。

當年船民沈長保和其他船工一起負責將太和九圩港的解放軍戰士送至武進黃丹港登陸,沈長保的船比較大,一次能運送37名戰士,為確保戰士的生命安全,他還在船頭和船艄用老棉絮和爛泥夾在一起,壘起了70-89公分高的掩體。當登陸戰士將要接近黃丹港碉堡時,敵人才發覺,於是一些敵人慌忙用機槍向沈長保的船掃射,一梭梭子彈落在沈長保身邊,冒著槍林彈雨,護送戰士們神速前進,最後碉堡裡面的敵人全部成了階下囚。

沈長保就這樣冒著生命危險,一夜送了6躺渡江戰士,榮獲了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野戰軍頒發的“渡江船工光榮證”。

70年前,靖江平民英雄保軍渡江,“半帆待命”彰顯群眾智慧

沈長保只是渡江戰役中萬千靖江英雄船工裡平凡一員,太和區濱江村船民嚴聲甫時任某船隊隊長,指揮95條船在7裡闊的江面上來回強渡,一夜往返8次,如江上蛟龍,創最高紀錄,被評為特等功臣。但在這英勇事蹟的背後,我們卻不知道:在渡江戰役前夕,1948年2月,他的長子嚴維慶在配合太和區委徵稅工作中,因攔截1艘國民黨貨船壯烈犧牲,更悲傷的是,長子犧牲不久其妻子也在敵人的炮火中身亡。也正是懷著家仇國恨,嚴聲甫連續四天四夜不眠不休護送解放軍過江!

在偉大的渡江戰役中靖江大地湧現一大批像嚴聲甫一樣為勝利默默作出貢獻的英雄船工:“特等英雄”周盛友,“渡江英雄”船工田士章、侯學三、丁廣田等,侯學三所在的船隻還被光榮命名為“揚子江上第一船”,還有盛興保、盛榮安、查紀根、馮恆玉、殷祥富、周克洪、王九斤、王小山等一批英勇的靖江船工。還有一大批優秀的支前民工和渡江嚮導:施仁禮、張和珍、劉惠民、顧正發等等,在此我們只在成千上萬參加渡江戰役船工中整理出一小部分名單,如今可能有些人連名字都不曾留下。

70年前,靖江平民英雄保軍渡江,“半帆待命”彰顯群眾智慧

(當年中國人民解放軍送給靖江船工、民工的錦旗)

70年前,靖江人民對渡江的支持是全方位的,不僅從人、材、物三個方面,不遺餘力地支持大軍渡江,還貢獻了自己的聰明才智與創造力。人民永遠是歷史的書寫者,也勝利的完成了歷史賦予的使命。

70年前,靖江平民英雄保軍渡江,“半帆待命”彰顯群眾智慧

70年過去了,有些英雄已經離我們遠去,

亦如當年十七八的小夥健在的,

如今也只能感慨萬千:

青春奮戰大江邊

白髮斑斑憶當年

無數英雄多悲壯

血灑大地換今天

但當年是你們譜寫了動人的“渡江精神”,

不管時代如何變遷,靖江人都不能忘記,也不敢忘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