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帝的五皇子很有實力,為何沒有參與奪嫡?

鈺眀


奪嫡是一門藝術活,涉及到皇子的出生、意願、才能、運氣、皇帝的喜好、大臣的支持等一系列因素,成了就能黃袍加身,敗了就會後事難料。

康熙的皇子很多,龍椅卻只有一把,奪嫡成功的概率不大,失足的可能不小。作為皇子,只要不捅出簍子,在身份待遇上一般都不差。康熙的皇子裡面,就有人看得非常透徹,奪嫡是趟渾水,不如退一步,平平安安地當個富貴王爺,五阿哥便是其中之一。

五阿哥名叫胤祺,是很受康熙寵愛的宜妃所生,同母弟弟就是八爺黨的骨幹胤禟。

胤祺從小由孝莊太后和孝惠章皇后撫養,這是連皇太子胤礽都得不到的特殊待遇。

在康熙朝,皇子的出生以及撫養人對於皇子的地位至關重要。

胤禩奪嫡失敗,很大原因是受低微的出生導致。胤禛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於他從小就由佟家的孝懿仁皇后撫養。

孝懿仁皇后自己沒有兒子,就將胤禛當親兒子對待,讓他在康熙面前加了很多印象分。在胤禛繼位中,起到關鍵作用的隆科多,就是這位皇后的親弟弟。

胤祺能被康熙的祖母撫養,這簡直就是天大的面子。很自然,康熙對胤祺也會高看,每次出征都將他帶在身邊,讓他18歲就能獨掌正黃旗大營。他若想奪嫡,起碼在身份上比其他阿哥更有競爭力。

然而康熙對胤祺的評價是“心性甚善,為人淳厚”。這句話是康熙對胤祺人格的肯定,說他是個老實人,也是間接宣告不會傳位於他。

善良的老實人只能當王爺,當不了皇帝。單位表彰員工時,老實人只能拿好評和優秀員工獎,升職的大多是“奸詐”員工。皇帝要懂得帝王心術,要用權謀駕馭群臣和王公,善良敦厚的胤祺不適合。

胤祺受太后薰陶,也會有自知之明的智慧,面對康熙的評語,他是聽得出弦外之音的。

有一次征戰時,胤祺的臉被敵方的軍箭劃傷,嚴重破相,形象受到很大影響。

《雍正王朝》中,孫嘉誠本該是探花,結果因形象有礙觀瞻而被降低名次,這個事件雖是作者虛構的,但是很符合當時的時代背景。在大清的皇宮中,明裡暗裡都會以貌取人,不太可能選一個“其貌不揚”的皇子當皇帝。

胤祺的親弟弟已經深度參與了奪嫡之爭,如果他再攪和進去,只會讓競爭更加激烈、局面變得更加複雜。

康熙已經被奪嫡搞得焦頭爛額,如果看到胤祺跳進來,對他的好評就可能變成差評。皇帝的評語直接決定了一個人的前途,胤祺好不容易樹立起的良好口碑經不起奪嫡失誤的風險。萬一自己和胤禟都敗了,宜妃這一支就全完了。

胤祺有奪嫡的身份優勢卻無奪嫡的意願以及手腕,遠離了奪嫡之爭,反而受到命運的眷顧,康熙不僅對他印象良好還賜他親王爵位,到了雍正朝胤祺也能得以善終。


秋媚讀史


康熙末年的“九子奪嫡”是清朝歷史上最血腥的一次皇位爭奪戰,其中的許多的情節因“看點十足”還被拍成了影視劇(如《雍正王朝》等)。但有一點很奇怪,老大胤褆有“大爺黨”、嫡長子老二胤礽有“太子黨”、老三胤祉有“三爺黨”老四胤禛有“四爺黨”、最後就是以老八胤禩老九胤禟老十胤誐為首的“八爺黨”,老六胤祚早夭、老七胤佑生下來就是個跛腳,失去了承繼大統的資格,那麼老五胤祺按理來說非常適合加入這場“戰鬥”,卻為何沒有參與呢?



胤祺是適合參與奪嫡的,他有足夠的資本和優勢!

  • 年齡合適

胤祺生於康熙十八年,康熙帝駕崩的時候他不過四十歲出頭,正是當時一個封建統治者的“黃金年齡”,既不用擔心年少政治經驗不足,也可以避免年紀太大因而失去了年輕時的膽色與果敢。

  • 出身不低

胤祺為康熙宜妃郭絡羅氏所生。“妃”是清朝皇帝的第四等妻子(從上往下分別是:皇后、皇貴妃、貴妃、妃、嬪、貴人、常在、答應)出身雖然算不上很高貴,但也絕對不差,按照宗法社會“子憑母貴”的原則來論,胤祺的地位應該在康熙諸子中處於中上等水平。 況且參與奪嫡的老九胤禟還是他同父同母的親兄弟,弟弟都能參加的“政治活動”,作為兄長的胤祺怎麼可能沒有這個資格呢?


  • 孝莊喜愛

胤祺一生下來沒多久就被太皇太后養在宮內,孝莊對這個重孫子也是疼愛有加。而孝莊在康熙心中的地位自然不必多言,愛屋及烏,康熙也不可能不對這個五阿哥高看一眼。 而且後來乾隆皇帝弘曆也被康熙留在宮中教養,和當年的胤祺如出一轍。至於為何胤祺沒有能夠和弘曆那樣成長為一代帝王,其中緣由便值得深思了。


胤祺沒有參與奪嫡的根本原因是他秉性善良、不善權謀!

一、素以鐵石心腸、心狠手辣的雍正皇帝在他死後都在碑文上贊他說: 秉性和平、持躬謙謹,頗具樂善之風。

二、康熙五十六年,孝惠皇太后病重,年逾六旬的康熙因傷心過度,身子也垮了。胤祺害怕父親勞累過度使病情惡化,因而對康熙說:“皇父聖體違和,一應事務臣可照料”。

這話雖然出自一番好心,但卻隱藏著極大的危險,要知道封建社會的皇權是超越了骨肉親情的,而胤祺這話不就是在明目張膽地奪權嗎(雖然胤祺這裡只是想要代替康熙舉行典禮,並沒有直接涉及到政權)?當年“廢太子”胤礽說了一句“從古至今沒見過當了三十多年的太子”,就惹得康熙龍顏大怒,讓他更加堅定了廢太子的決心,如今胤祺說這話也難免不會步其後塵。

不過康熙在聽了兒子的這句話後並沒有表現出過激的反應,只是輕描淡寫的說了一句:“我在,爾何可代理耶?朕務期躬盡典禮耳。”,說不能讓胤祺代理,原因是想要自己親自來完成。這就足見在康熙心中他這個兒子“無意朝政、忠君愛國”的形象早已根深蒂固。

試問一個對權力沒有慾望的人又怎麼會對皇位感興趣呢?對他來說一個榮華一生、無憂無慮的親王怕是比什麼都強,而這一切他早就已經得到了 (康熙四十八年,胤祺被封為“和碩恆親王”),就更加沒有理由摻和嫡位之事了。


棍哥觀史


胤祺的能力和背景都非常強大,不輸任何一個參與奪嫡的皇子。


胤祺的生母是宜妃郭絡羅氏,是九阿哥胤禟的親哥哥。從小是由孝莊帶大的,比蘇麻喇姑帶大的十二阿哥胤祹還不一樣。


實際上幾乎康熙朝甚至雍正朝的重大事件,胤祺都和其他皇子一樣都經歷了,而且都有胤祺的身影。晉封多羅貝勒、晉封親王、康熙親征噶爾丹、胤礽兩次被廢、託合齊案受賞、雍正解決政敵,給胤禩胤禟起名,都有胤祺的身影。


根據清朝《聖祖仁皇帝實錄》,在康熙35年徵噶爾丹時,命太子胤礽監國,一到八阿哥隨軍出征。大阿哥胤禔最大打先鋒;八阿哥胤禩最小跟隨康熙坐鎮中軍;其他阿哥各領一旗大營隨徵。四阿哥胤禛率領的是正紅旗大營,而五阿哥胤祺率領的就是正黃旗大營。

但是有三點制約了胤祺的參與奪嫡。

首先,胤祺的性格不適合奪嫡。

胤祺“心性甚善,為人淳厚”。這個和孝莊的功勞分不開,事實上由於胤礽名分早定,所以在培養其他皇子方面,康熙也好孝莊也罷,考慮的更多的是,傾向於將皇子們培養成德智體美勞五好青年,目的是為了幫助胤礽,拱衛好大清江山。孝莊和蘇麻喇姑帶大的皇子,在道德和人品上都是非常高的,也都是有資格有能力參與奪嫡,但都未參與奪嫡的。


胤祺的人品甚至是得到雍正認可的。雍正10年(1732年)胤祺死的時候,雍正給的諡號是“溫”。隔了兩年,雍正想起這個弟弟,還命人立碑勒銘,稱其“秉性和平”,持躬謙謹,頗具樂善之風。

其次,胤祺的漢化程度相對其他皇子不是很高。


我們看《康熙王朝》孝莊似乎都是說的漢語,其實不然,入關以後,清朝的後宮說漢語的並不多,而蒙語和滿語才是主流。胤祺在9歲出閣讀書之前幾乎沒有接觸過漢語。所以弓馬騎射胤祺沒得說,但是寫文章,看奏摺。對於胤祺來說,至少沒有胤禛和胤禩順利。

再次,胤祺在康熙35年親征噶爾丹的時候,中流矢破相,臉上留下了疤痕。

康熙雖然對胤祺恩寵有加,但是在二廢胤礽之後,為什麼沒有把選嫡目光落在胤祺身上,這應該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之一。大清繼承人的儀表那是重大的面子工程,不容有閃失。

在電視劇《雍正王朝》裡,為什麼要刻意忽略胤祺?


炒米認為主要是這個人物的個性特色不太突出。他參與了幾乎其他角色都參與過的重要歷史事件,但是個性並不鮮明。他的角色主要被胤祉和胤祥這兩個角色分掉了。而且他的存在也不符合胤禛和其他皇子間產生“空檔”,他的能力與背景可以說和胤禛不分上下,會影響觀眾關注點。


炒米視角


是皇子也不一定有爭儲的資格,有些年紀太小,毛孩子自然被排除在外,有的皇子母親是漢人,出身低微,在宮裡資歷太淺,她的兒子也不會有競爭的資格。後宮中,母憑子貴,子以母榮,母親出身高貴宮裡地位名份又高,如果再生個皇子,那就是錦上添花,母子都更得寵更具有競爭優勢。


五阿哥胤祺的母親是宜妃郭絡羅氏,其育有三子,另兩個就是九阿哥胤禟和十一阿哥胤禌(早逝),宜妃據稱是一位八面玲瓏的婦人,極其會做人,她還有個妹妹也是康熙後宮的貴人,宜妃郭絡羅氏極受康熙寵愛。還記得電視劇《康熙微服私訪記》中的宜妃麼,她就是郭絡羅氏的原型。

另外胤祺還是由太后博爾吉特氏(孝莊)扶養成人,受到老太后的青睞恩寵。所以五阿哥胤祺先天條件都不錯,本來有足夠的資本去參與諸皇子的帝位之爭,只可惜後來只能淪為看客,也是命運不濟。


在康熙御駕親征噶爾丹時,胤祺統領正黃旗出戰,在一次戰鬥中不幸負傷,並且不巧的是受傷部位是在臉部,被破了相的胤祺從此失去了帝位爭奪的機會。他也就自甘認命老老實實做個皇子貝勒,再沒有啥多餘的想法。

康熙曾經評價胤祺說他心地善良,為人淳厚,身有殘疾而退出爭儲隊伍的還有先天腿瘸的七阿哥胤祐,雍正後來稱胤祐謹慎小心,安分守己。其實誰不眼紅九五至尊的寶座呢,只是現實如此,明知不可為只能低調保守而已,並且他們都不參與“九龍奪嫡”的戲碼,既不燒八爺的熱灶也不撩四爺的冷灶,應該比較符合他們父兄給予的評語了。

(一家之言,歡迎指正。)


看遍山川


胤祺心地善良,敦厚老實

龍生九子,總有一些淡泊名利的人


讀史格物


不知道,無心權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