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後深夜的這條朋友圈,讓我覺得好孤獨......

前兩天輾轉反側睡不著,刷朋友圈的時候,看到一個素未謀面的合作伙伴發了一條朋友圈,本想截圖的時候,發現被他秒刪,大概意思是這樣的:

“如果你是一個人住,千萬不要在下午睡午覺。

一覺睡到六七點等你一睜開眼,看著朦朧黑黑的天空,看著空蕩的房間,鐘錶滴答作響,會有一種被全世界遺棄的感覺,孤獨在那一刻體現的淋漓盡致。”

這個合作伙伴一直和我是線上交流,沒有見過,對他的瞭解只知道他是90後,年收入頗高,南方人,沒了。

可是看到這段話,你有沒有覺得很戳心?

何為孤獨?將這兩字拆開,就是有孩童、有瓜果、有犬、有蟲兒,稚兒擎瓜柳棚下,細犬逐蝶窄巷中。

可當這一切都與你無關的時候,這就是孤獨。


90後深夜的這條朋友圈,讓我覺得好孤獨......



90後的孤獨,是從不被理解開始的

你可能想不到,每晚夜店蹦迪到天亮,邊熬夜邊用最貴眼霜,還不忘保溫杯裡泡枸杞的90後,其實是最孤獨的一代。

大部分的80後,已成家立業,養老帶娃都忙的不可開交了,哪還有時間孤獨?00後呢,大都還是學生,學業緊迫的同時,一有閒暇時間就用來暗戀校花校草了,曖昧的感覺是如此之好,何來孤獨?

所以,90後的你,有沒有一個瞬間,讓自己覺得孤獨萬分?

或許是每天興致勃勃地發出一條朋友圈時,看著精心編輯好的文案與圖片,滿心期待著別人隨手的點贊,卻有一瞬間的無味感。

或許是喝奶茶時遇到第二杯半價,衝動之下買了兩杯,卻只能自己一個人喝到吐。

也可能是,一個人去看電影時,偶有感悟想要與人分享,動情之處淚流滿面,卻沒有一個人遞上紙巾,左右一看,盡是哭花了妝的女孩們,側躺在男朋友的肩膀上。


90後深夜的這條朋友圈,讓我覺得好孤獨......


有人說,越是身在異地,越能感受到孤獨的滋味。

異地戀的時候,承受著身邊的痛苦,想要得到他的安慰,卻發現,他同樣在奔波著,來不及回覆。


遠嫁外地,因為生活習慣和婆婆起了衝突,丈夫夾在兩頭,一言不發,自己只能默默的哭泣,然後擦乾淚水,強硬著繼續生活下去。

孤獨,是下了晚自習後,在教室裡多等一會,等他們都走掉。你就可以出門,輕輕地走,會有聲控燈亮起來陪你。

孤獨,其實是找不到一個可以慰藉心靈的人。

在別人的眼裡,或許孤獨的人有著聰明努力的表現,為人直爽陽光。生活有酒,故事裡有詩,從來不用發愁,但只有他們自己明白,在深夜一個人的房間裡,如果不搞出點動靜,甚至獨自看著恐怖片,都覺得屋子裡的每個角落都有人。

這世間,很多孤獨都是不被理解的。

你選擇了一份被所有人都不看好的工作,比如你過著特立獨行,與周圍格格不入的生活。

這時候,孤獨的人常被看作是異類,受到來自身旁的人的歧視。不僅如此,最怕的還是父母和愛人不能理解。

有的工作看不到短期的收益,於是忙碌於工作的人在父母看來永遠是不務正業。可是當我們鼓起勇氣想要解釋的時候,卻是話到嘴邊,張不開口。


90後深夜的這條朋友圈,讓我覺得好孤獨......


可是範兒覺得,在《刺蝟的優雅》中有過一段令我記憶猶新的話:

“我們都是孤獨的刺蝟,只有頻率相同的人,才能看見彼此內心深處不為人知的優雅。我相信這世上一定有一個能感受到自己的人,那人未必是戀人,他可能是任何人,在偌大的世界中,我們會因為這份珍貴的懂得而不再孤獨。”

孤獨是一個人的狂歡,狂歡是一個人的孤獨。

但孤獨並不意味著寂寞

網友們有一個極力推崇的國際孤獨症患者鑑定表。


90後深夜的這條朋友圈,讓我覺得好孤獨......


這張鑑定表,讓很多網友談論的很激烈:


90後深夜的這條朋友圈,讓我覺得好孤獨......


人們爭先恐後的給自己做一個定位,給空寂的折磨找一個理由。

孤獨並不應該是這樣的,誰說孤獨,就是一個人的末日呢。

孤獨不是寂寞,寂寞是生活的狀態,而孤獨,則是一種選擇。

寂寞,是在內心空洞時無所適從的麻木,是空寂時對諸事都感到雜然無味的焦慮。

而孤獨,是一個人走著屬於自己的路,更是一個人的自處。

綜藝節目《剛好遇見你》上,素人嘉賓鄭曉雯偶然透露出自己的一次孤獨經歷。隻身在外上學的她,患上了急性闌尾炎。她不想讓父母擔心,身邊卻也沒有一個能夠託付的人,於是一個人去了醫院做手術。


90後深夜的這條朋友圈,讓我覺得好孤獨......


直到被推進手術室的前一刻,她才決定要把這件事告訴父母。

好多90後不都是這樣嗎?外面經歷的顛沛流離,風霜雨雪,都要自己承受。遇到再大的事自己扛忍忍就過去了,有時是因為周遭沒有人可以收納自己的柔軟和脆弱,又有時因聽到身旁的人一句安慰就瞬間完敗。

後來才明白,怕的不是冷漠怕的是突然的溫柔,怕的不是孤獨怕的是辜負。

知乎上曾經有一個提問:“為什麼很多男人下班後,總是喜歡呆在車庫獨自待半小時?

有一個高讚的回答說:“因為這時,他不再是一個丈夫,不再是一個父親,不再是一個員工,他只是他自己。

成年人的孤獨,是習慣了自我面對。


90後深夜的這條朋友圈,讓我覺得好孤獨......


你沒必要每天在朋友圈刷存在感

世俗的不理解,讓孤獨蒙上了自卑的陰影,因而多數孤獨的人,為了得到一絲安慰,選擇用卑微換來的認同感緩解內心的煎熬,努力的融入著本就不屬於自己的圈子。

有個網友說:“有次和舍友出去買飯,我在前面走,他們突然在後面叫了一身我的名字。我幾乎是下意識的反應,腳跟一靠,胸膛挺直,雙手自然下垂放到褲縫線,五指併攏,然後答了一身“到”。”

他們都笑了,笑得前仰後合,人仰馬翻。

我也笑了,眼淚都不爭氣的笑出來了。

呵呵。

別人不理解罷了。又何必要放棄自己的堅持,強行融入那個不屬於自己的圈子呢。

只是越來越多的人,為了能夠不被人潮落下,期冀著能夠得到別人的認可。朋友不是真正的必須,朋友圈裡的朋友每天刷新著動態,卻不過是為了他們精心打造的人設,而特意規劃出的劇本。

因為,他們錯誤的認為,朋友是不能失去的。

孤獨的內心,是害怕失去。彷彿失去這些朋友之後,就是黑暗了。

可強求來的圈子,又能夠維持多久呢。假裝合群,根本沒有意義,只能自顧自的欺騙自己。


90後深夜的這條朋友圈,讓我覺得好孤獨......


這個世界,從來就沒有誰能夠一直陪著誰。

要知道,下雨天的時候,連影子都是會缺席的。

孤獨是生命的常態,但我們可以享受孤獨

我們都應該要明白一個道理:孤獨是生命的常態,但我們可以在孤獨中得到幸福。

即便孤立無援,也要相信:這不是生命的絕境,而是美好的事情還未到來。

周國平說:“無聊者自厭,寂寞者自憐,孤獨者自足。”

孤獨者應當在與自我的對話中不斷修煉,直至足以承受別人冷眼的旁觀和異樣的態度。

不理解,又能怎樣;孤立無援,那又如何。只過好我們自己,那就夠了。


90後深夜的這條朋友圈,讓我覺得好孤獨......


有些孤獨的人能夠在生活裡風情萬種,與世無爭,是因為他們習慣了自主,習慣了精神和自我創造的充足。

他們相信隱退,也相信孤獨,在該浪漫的時候能夠浪漫的起,源自於孤獨所帶來的自我充足。


90後深夜的這條朋友圈,讓我覺得好孤獨......


復旦大學教授陳果在一堂課中說:“孤獨者就算是身處鬧市,也一定能夠做到和敬清寂。孤獨藏有巨大的精神力量,找到它你就可以脫胎換骨。“

冷淡一點,孤獨一點,也好,至少沒什麼會成為你的牽掛而傷害你。

作為孤獨患者,並不用覺得喪,因為這本來就是生命的常態。反而,孤獨給了我們更多自我思考的空間,讓我們能夠明白,怎樣才能過得更好,拋掉那些我們討厭的,剩下的,就是想要擁抱的。


90後深夜的這條朋友圈,讓我覺得好孤獨......


劉若英,是範兒特別喜歡的一個歌手,這個接近五十歲的優雅女人,似乎是孤獨的代名詞。每次聽到她的歌,總感覺是在用生命教我們如何成長:

也許你在愛情中很失敗,但你仍舊可以覺得自己很偉大。

也許你只有這一句成全,但我你舊可以相信下一個夏天。

也許你終將孤單一輩子,但你仍舊可以樂觀地去過日子。

也許你永遠都不回憶我,但我仍舊可以想起當天的星光。

90後深夜的這條朋友圈,讓我覺得好孤獨......

一輩子的孤單

劉若英 - 脫掉高跟鞋世界巡迴演唱會

90後深夜的這條朋友圈,讓我覺得好孤獨......

孤獨不是壞事,反而是精神上的修行,它關乎於人生、選擇、生活、社交。它能夠改變的,是一個人對待一切的態度。

雖然孤獨的表象令人感到絕望,但是卻能讓我們始終保持一顆相信美好的心,方能找到真正的自己。

這是生命的饋贈,不同於寂寞,不同於焦慮。

有一句話想要送給你們:

凡心所向,素履所往;生如逆旅,一葦以航。


找到了方向,就去做吧。孤獨是註定一個人的旅行,別在意身邊的人,也別焦慮前方,做你認為正確的事情,就夠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