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港股9年退市,造故宮口紅停產,科創板“候考生”華熙生物故事多

登港股9年退市,造故宫口红停产,科创板“候考生”华熙生物故事多

近日,故宮口紅的製造商———華熙生物,帶著登陸科創板的“雄心”走到了公眾面前。

4月10日,上交所披露了華熙生物的招股書,這家主要生產玻尿酸的企業不僅熱衷讓人快速變美,對成為科創板企業也追求高效,僅僅經過20天的上市輔導,就成功上榜了科創板受理名單。

港股上市9年後退市、“入宮”造口紅停產的華熙生物是一家有故事的企業。

“入宮”造口紅

近日,故宮“看門人”單霽翔退休引起了網友的熱議,在這位故宮院長的帶領下,故宮文創從無到有,從做出一款單品到製造爆款無數。

最近一次火遍全網的故宮文創產品要數故宮口紅。

2018年12月,故宮文創館宣佈推出6款口紅產品以及兩款面膜,故宮口紅的色號有6種:郎窯紅、豆沙紅、玫紫色、楓葉紅、碧璽色、變色人魚姬,故宮美人面膜共有兩款,為復活草植萃亮膚面膜和玻尿酸精緻水潤保溼面膜。

其中,故宮口紅定價199元/支,外殼設計古韻十足,飾有仙鶴蝴蝶、水仙團壽,在“塗上我就是嬛嬛了麼?”的網友熱議中,故宮口紅一經推出就賣斷了貨。

隨後產品遭購買者吐槽“外觀不夠高級、塑料感強、口紅粘杯明顯”,堪稱“宮廷風貼紙+TF外殼”,因此故宮口紅上市未滿月,官方便宣佈停產。

事實上,這系列被詬病的故宮口紅是由故宮博物院文化創意館和北京華熙海御科技有限公司(簡稱“北京海御”)負責設計研發及發售,雙方簽訂3年合作期限,自2018年11月10日至2021年11月9日。

而這家北京海御正是華熙生物的全資子公司。

據瞭解,華熙生物成立於2000年,聚焦於生物醫藥領域,是以透明質酸為核心,覆蓋多種生物活性物質,從原料到終端完整產業鏈的研發、生產與銷售的生物高新技術企業,產品涵蓋醫藥、醫療器械、功能性護膚品等領域。

透明質酸,又名玻尿酸,是重要的美容、醫美原料之一,廣泛運用於護膚品以及微整形美容(注射美容)。

換言之,生產口紅和麵膜這類美妝護膚品只是華熙生物的部分業務,玻尿酸原料供應商才是對其身份更為精準的描述,也因此,華熙生物是一家醫美行業的隱形企業。

登港股9年退市,造故宫口红停产,科创板“候考生”华熙生物故事多

招股書顯示,華熙生物是國內同時取得發酵法生產玻璃酸鈉藥用輔料批准文號、原料藥批准文號,並通過中國新版GMP認證的生產廠家。公司醫藥級透明質酸通過歐盟CEP認證,獲得多個國家的DMF登記號,並先後通過美國FDA和韓國MFDS的現場檢查。公司也是中國具有新食品原料透明質酸生產資質的企業,同時也是中國化妝品用透明質酸行業標準的第一起草單位。

登港股9年退市,造故宫口红停产,科创板“候考生”华熙生物故事多

華熙生物在招股書中聲稱,其玻尿酸產業化規模位居國際前列,原料規格超過200項,擁有大量的國際和國內專利,掌握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符合科創板定位。

2016年-2018年,華熙生物主營業務的毛利率為77.22%、75.4%和79.94%,在市場上表現出較為良好的競爭力。

募資第二多

從業績來看,華熙生物在2016年-2018年實現營業收入約7.33億元、8.18億元和12.63億元,2018 年同比增長54.41%;同期的歸母淨利潤為2.69億元、2.22億元和4.24億元。華熙生物選擇適用預計市值10億元的上市標準。

此次,華熙生物擬在科創板發行不超過4956.26萬股股票,佔發行後總股本的10.33%,保薦機構是華泰聯合證券。

華熙生物擬募資31.54億元,是截至4月11日受理的65家企業中募資額第二高的企業,僅次於優刻得。上述募集資金擬投入華熙生物研發中心提升改造項目、華熙天津透明質酸鈉及相關項目、華熙生物生命健康產業園項目等三個項目。

再看“雄心勃勃”的華熙生物背後隱藏著的那些股東。

登港股9年退市,造故宫口红停产,科创板“候考生”华熙生物故事多
登港股9年退市,造故宫口红停产,科创板“候考生”华熙生物故事多

招股書顯示,發行前,華熙昕宇直接持有華熙生物65.8632%的股份,為公司控股股東,華熙生物法定代表人趙燕合計直接及間接持有華熙昕宇100%股權,為公司實際控制人。發行後,華熙昕宇直接持有華熙生物59.0625%的股份。

其他發行前持有華熙生物5%以上股份的股東還有國壽成達、嬴瑞物源。其中,國壽成達背後最大出資人為上市公司中國人壽。

港股9年

造故宮口紅、募資額高、中國人壽間接持股的華熙生物,還有一個引人關注的情況是其曾在港交所主板上市。

早在2008年10月,華熙生物原間接控股股東開曼華熙就在港交所IPO,發行股份7800萬股。

2017年6月,開曼華熙收到趙燕全資持股的香港公司Grand Full作為邀約方的退市提議,所涉股東將獲得每股16.3港元的補償。

2017年11月,在港股上市9年後,開曼華熙正式退出港股市場,最終實施私有化,包含收購一致行動人普通股及期權補償共計花費資金31.29 億港元。

對於港股退市,華熙生物發佈公告稱,自上市以來公司的股價表現一直不令人滿意。股價低迷對公司的客戶口碑造成不利影響,繼而對其業務以及員工士氣造成不利影響。此外,華熙生物還表示,上市要求公司承擔行政、合規及其他上市相關成本及開支;如該成本及開支被削減,節省的資金可用於公司的業務營運。

商譽存風險

值得一提的是,在泛舟港股資本市場期間,有故事的華熙生物還進行過收購交易,併產生了大額商譽。

登港股9年退市,造故宫口红停产,科创板“候考生”华熙生物故事多

2017年1月,開曼華熙收購了Revita care 100%股權,該交易系非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併,需確認商譽。2018年9月,華熙生物通過全資子公司收購了Revita care 100%股權,並按賬面價值確認原有商譽。

2017 年末、2018 年末,華熙生物商譽賬面價值分別為 7257.01萬元、7298.86萬元,佔資產總額的比例分別為3.85%、3.52%

因此,華熙生物面臨商譽減值等風險。

招股書顯示,公司至少每年對收購形成的商譽執行減值測試,如果被收購公司未來經營狀況未達預期,則發行人存在商譽減值的風險,可能對公司的當期盈利水平產生不利影響,提請投資者充分關注該等商譽減值風險。

另外,為避免同業競爭,減少關聯交易,華熙生物及其子公司還在2018年6月-9月期間,收購山東海御、華熙醫療器械、北京海御的100%股權

截至2018年底,華熙生物共有7家境內控股子公司,包括山東海御、北京海御、華熙醫療器械、華熙天津等,6家境外控股子公司,包括華熙美國等,以及1家境外聯營公司。

需要注意的是,除了山東海御和香港捷耀2018年分別實現4913.28萬元和428.08萬元的淨利潤,以及Hyaloric尚未運營外,其餘6家境內控股子公司、4家境外控股子公司、1家境外聯營公司2018年實現淨利潤均為負數,虧損企業比例高達78.57%。同期母公司實現淨利潤為3.98億元,可謂是賺錢的絕對主力。

記者 王瑩

排版 潘潔

歡迎投稿、爆料 [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