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最大的教養,不在於文憑高低,而在於你是否善待父母及老人

著名作家王朔曾經給他的女兒寫過這樣一段話:我不曾記得愛過自己的父母,小的時候怕他們,長大以後開始煩他們,後來見面就吵,再後來就是瞧不上他們,躲著他們,到最後,一想起他們心裡就難過。

人生最大的教養,不在於文憑高低,而在於你是否善待父母及老人

我們很多時候喜歡將“人無完人”掛在嘴上,以此來掩飾自己的過錯,可是,當同樣的情況與過失出現在自己父母身上的時候,我們卻總是要揪住不放,甚至不願意放過他們一點點的過失。人最大的教養就是原諒父母的不完美

只要回想一下,我相信我們很多人一定經歷過這樣的情形:不知道從那一天開始,平常總是風風火火的父母在我們面前時變得小心翼翼;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電話那頭似乎有千言萬語的父母,面對已經很久沒有見面的我們總是遮遮掩掩,欲言又止;不知道什麼原因,不管大事小事總愛對自己嘮叨的父母,突然不再喜歡叨敘……

是因為我們真正長大了、成熟了,不再需要父母操心了嗎?是因為我們有了自己的家、自己的事業,不再用父母擔心了嗎?

不是,都不是,而是因為我們真的變了,漸漸地發生著越來越大的變化。以至於,我們的變化讓自己的父母始料不及,在不經意間一次次傷害著他們,而他們選擇了忍受,一次又一次默默地忍受,我們卻麻木甚至冷漠地“一無所知”。

人生最大的教養,不在於文憑高低,而在於你是否善待父母及老人

我想:世間如果有悲涼,那麼,最大的悲涼就是自己的父母在老暮之年,在白髮蒼蒼的時候,在自己的子女面前,說話做事還得謹小慎微,還得要照顧子女的喜好與情緒,這——是什麼道理?

如果父母一輩子的呵護,還不值得我們銘記;如果父母一輩子的含辛茹苦,還不值得我們感動;如果父母一輩子的清苦,為我們付出了一切,卻從不求任何回報,仍然讓我們無動於衷,甚至連起碼的感恩之心都不曾有過,我又還能說什麼呢?

想起一句話: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僅剩歸途。

我們每一個人都不是孫悟空,也絕不會有哪一個真正是從石頭縫裡碰出來的,我們都有自己正經八兒的父親母親,他們生育了我們,這是一輩子的恩情,如果我們連父母這樣的好都不能記住,那與不知道感恩的牲畜有什麼不同?

因此,趁著我們的父母還在,抽些時間多回家看看他們,陪陪他們,哪怕只是陪他們坐一坐,吃一桌粗茶淡飯,對父母都是心理上莫大的安慰,這是做兒女的根本,做人的根本,也是作為一個人最基本的教養和素質。

人生最大的教養,不在於文憑高低,而在於你是否善待父母及老人

父吾父以及人之父,母吾母以及人之母, 尊老敬老是中華民族承襲數千年的優良文化及傳統,是家庭和睦、社會和諧的重要保障和基礎。

我們需要記住的是:孩子是我們的昨天,父母是我們的明天,對父母及老人的不珍惜、不尊重,就是對自己的明天不珍惜、不尊重,當我們漸漸老去的時候,就會收穫同樣的孤獨以及社會的冷漠;因此,我們應該擁抱一顆感恩的心,珍惜和尊重自己的父母,同時盡己所能關愛和幫助我們身邊的老人。

在這個世界上沒有後悔藥,對待父母、對待老人,我們要少一些苛求與責備,多一些寬容、理解和尊重,要懂得珍惜所有與他們在一起的時間,不要等到有一天,他們真正離開的時候才知道痛心和追悔。

人生最大的教養不是自己有一個多麼高的文憑,而是懂得善待自己的父母和老人。

真正善待自己的父母和老人,不僅要記著他們對自己的好,理解和尊重他們脾性與選擇,更要學會寬容和原諒他們的過失甚至錯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