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罪之日》,又一個“被嫌棄的一生”的女人故事

《無罪之日》,又一個“被嫌棄的一生”的女人故事

《無罪之日》是導演石川慶和主演妻夫木聰繼電影《愚行錄》之後的又一次次合作。《無罪之日》改編自早見和真的小說(早見和真另一部有名的改編作品是石井裕也導演的《我們的家族》),不知道原著如何,但從呈現出的結果來看,《無罪之日》在大致的脈絡上倒是和《愚行錄》有些相似。也許是導演石川慶主動選擇了相似的題材來進行自己的創作,繼續表達自己對人對世界以及對作品的態度和理念。

《無罪之日》的故事圍繞竹內結子扮演的神秘又不幸的女子田中幸乃展開。她是一樁縱火殺人案的重大嫌疑人,並被判處了死刑。儘管在這個女人和這個案件之上有著不少疑點,但幾乎所有人都認定了她就是兇手,而她本人也一心向死。唯一的例外是由妻夫木聰扮演的幸乃的兒時夥伴佐佐木慎一,他不相信幸乃會做出這種事,於是開始了自己的調查與救贖。

《無罪之日》,又一個“被嫌棄的一生”的女人故事


作為在體量上頗為寬裕的劇集,《無罪之日》有充分的時間來鋪陳和經營,結構上抓住線索做好分配就好,不需要像電影那樣做複雜。當然,這也意味著作品需要靠內容本身去吸引觀眾,如何有力又不過分俗套煽情,就要看導演的功力了。

《無罪之日》的主線,是通過慎一(及他人)的探訪調查,去還原幸乃這個神秘女人的一生,並在最後試著去解答“何以至此”這個問題,以此來表現主題。幸乃涉及的案件,當然也是一個重點,但看完整齣劇再回頭來看,案件本身似乎並不重要,只是一個切入點和完結口。

《無罪之日》,又一個“被嫌棄的一生”的女人故事


另外,在調查的過程中,慎一狀態和認識的變化,或許也可以當作一條副線來看。他和幸乃之間不僅是要互相守護的夥伴,他還藏著其他的秘密,他不僅要拯救幸乃,也要解開自己的心結。慎一作為曾幸乃身邊對她產生重大影響的眾人中的代表,也是構成主題的重要一環。

慎一第一個拜訪的是幸乃的姐姐陽子。從慎一角度看,陽子是幸乃唯一的親人了。實際上,陽子不是親姐姐,而是幸乃繼父的女兒。起初一家四口和樂融融,但幸乃母親的死改變了一切。在幸乃試圖安慰傷心的繼父時,繼父不僅打了她,還說出了“我需要的不是你”這樣的話。這是非常重要的一句話,是影響幸乃一生和整劇的一個基點。

《無罪之日》,又一個“被嫌棄的一生”的女人故事


從此,幸乃就成了一個“不被需要的人”,在不斷的被需要和被拋棄中掙扎、絕望……

繼父打人的事被慎一不小心傳了出去,外婆來接走幸乃也變得更加名正言順。既然繼父不要她了,那跟外婆好像也沒什麼不對。那時候,幸乃還不知道外婆是個怎樣的人,而且外婆對她說,她需要她。外婆需要她,是因為有贍養費可以拿,除了錢外婆不在乎其他一切,甚至任由自己的男朋友染指年幼的幸乃,曾經母親所經歷過的噩夢又落在了幸乃的身上。

幸乃等於剛接受外婆就馬上被她拋棄了,從此徹底失去了本該擁有的家庭和親人的呵護,還被深深傷害……

沒人照顧、失落的另一面,是幸乃從小也比較獨立、堅強。幸乃在學校認識一個和她趣味相投、處境相似的同學小曾根理子。理子巴結同學,甚至被利用、被欺辱,也是一種“被需要”的狀態。幸乃成為朋友,安慰她、幫助她,但理子並沒有因為幸乃的存在而要放棄其他。她依然維持著和同學的扭曲關係,還嫉妒她們對幸乃親近,當她犯下大錯時,竟要幸乃幫她頂罪。

幸乃同意了,對她來說,被需要是多麼重要的一件事啊。但被需要的同時卻也意味著殘忍的拋棄,幸乃的命運又一次被改變,她失去了朋友、理想和未來……

當幸乃長大成人習慣了一個人生活不再奢望的時候,井上敬介出現了。幸乃被敬介契而不捨、真誠的追求打動了,這個男人需要她、愛她,她給自己最後一次機會。只要敬介需要她不拋棄她,她可以為他做任何事,也不在乎他對她做任何事。但敬介還是離開了她,這種病態的被需要和依賴的關係終是無法構築普通的幸福生活吧。

《無罪之日》,又一個“被嫌棄的一生”的女人故事


對敬介來說分手或許是一件普通的男女之事,但對幸乃來說,這是敬介違背承諾的拋棄,是她無法承受的打擊。她無法釋懷,除非去死……

敬介的房東,是個善良的老人,在他的開導下,幸乃試著放下過去重新開始。她去整了容和過去的自己告別,她買了小朋友的禮物想去和敬介告別。但當她看到敬介現在的家庭時,又禁不住陷入痛苦。在她看來,這種家庭生活是多麼幸福多麼誘人啊,而她曾經差一點點就能擁有,如今一切成空。重新開始談何容易,再失敗了怎麼辦……

幸乃還有最後一點可能的安慰,是在敬介的朋友八田聰身上。他是之前敬介交代的緊急聯絡人,而且他也曾愛慕幸乃。但他沒有接幸乃最後的電話。幸乃無路可退了。當她只求一死在法庭上說出“很抱歉降生在這個世上”是多麼絕望啊。

幸乃的不幸,不只是一次次被拋棄,她一次次選擇相信讓她更加痛苦。而那些拋棄她的人,即便是對自己行為懊惱之人,也沒有任何實質行為去糾正錯誤去幫助她,而任其下墜……比如抱憾終生的繼父,實際上並沒有為幸乃著想而去努力。

《無罪之日》,又一個“被嫌棄的一生”的女人故事


慎一也可算是其中之一。小時候洩漏幸乃被打之事頂多算無心之過,更重要的是慎一曾是理子偷錢幸乃頂罪的目擊者,而他才是書店慣偷的事實,不僅增加事件的嚴重性,還讓他不敢說出真相還幸乃清白。這件事壓在他心頭,是他成了一個失敗者的重要原因。畢竟慎一那時候還是個孩子,而是也是曾經努力想幫助幸乃的夥伴。

幸乃被定罪判死刑後,留給慎一去彌補錯誤拯救幸乃的時間不多了,這也可以說是慎一救贖自己的最後機會。慎一不想看到幸乃因冤罪而終,他不想她死,他希望幸乃能重新開始,這樣他才能擺脫掉一直壓著他的愧疚。

也因為愧疚,慎一一直不敢去見監獄中的幸乃。直到沒有其他辦法了,慎一才去看望幸乃面對著她說出了他的秘密。慎一不僅是說出了遲到的道歉,而且更重要的言外之意是要告訴幸乃:我需要你,你不能死!

在生死之際,幸乃又一次被需要了,但這一次她要說不了。在行刑之際,幸乃因為獄警的刺激而老毛病發作,但這次她沒有暈倒而挺了過來。導演正是通過她生理上的對抗來表現其客服了心理上的掙扎。死亡固然可怕,但被需要然後再一次被拋棄更加無法承受。最後,幸乃對這個世界和世上的人都不再抱有希望。

《無罪之日》,又一個“被嫌棄的一生”的女人故事


幸乃最後也留著慎一寄給她的櫻花,她選擇死亡,也保留下了這最後的一點美好。正如她在法庭上被宣判死刑後,對著慎一微笑。

慎一最後沒有得到他想要的救贖,但他的狀況似乎也在整個過程中好轉了。或許是他漸漸看清了這世界的真相吧(在劇中另一個經歷了幻滅的人是那個女獄警)。即便他也帶著私心,但除了他幾乎沒有其他人是真正在乎幸乃的,甚至包括曾是小夥伴的律師,他更加關注的也是案子本身而非當事人。

《無罪之日》並沒有在幸乃被行刑之後就結束,最後還留了一個小尾巴。這個看似雲淡風輕的結尾,實則延續了之前的那種沉重。慎一和律師在收拾辦公室,重審即將進行(因為他們找到了關鍵了證據),他們的努力暫告一個段落。但慎一興致並不太高,幸乃已經死了,而他也看清了這個世界。

律師很開心地說起了這個時節(三月左右)他曾親歷過的印度灑紅節,記憶猶新。但他好像忘記了這個時節也正是幸乃的生日,曾是他們四個小夥伴一起在櫻花樹下看流星的日子。

《無罪之日》,又一個“被嫌棄的一生”的女人故事


慎一最後看到了一本素描本。這是幸乃的遺物,裡面是她在監獄裡時所畫的畫,都是一些帶著美好回憶的場景(或許也帶著遺憾)。最後一幅就是小夥伴們一起在櫻花樹下看流星的場景。慎一把它撕下來,扔掉了。

《無罪之日》,又一個“被嫌棄的一生”的女人故事


最後的畫面是一瓣櫻花飄落。這是慎一送給幸乃的禮物,這是屬於他們倆也代表他們倆的最後的美好。

幸乃所經歷的那些——意外、傷害、背叛、拋棄——具體事件、行為的背後,是充斥著整個世界的惡意。因為貪婪、自私而不擇手段,歧視、霸凌、冷漠無處不在。正是因為這些,幸乃才感覺自己是一個多餘的人,她為“被需要”所做的努力和犧牲,無法得到好的結果,也正是因為無私跟這世界是背道而馳的。無法獨善其身,要麼隨波逐流,要麼被傷害、被吞噬。

幸乃的不幸是因為她特殊嗎?她本是一個普通的孩子,但伴隨著成長(也就是融入社會、學習生存)卻漸漸變得特殊起來。如果她在一些關鍵時刻做出不同的選擇,她和別人的命運就會大不同。幸乃個體的不幸,是這世界的一個悲劇。

《無罪之日》通過對幸乃個人經歷和不幸的展現,來表現這世界惡意的一面。這跟導演的前作《愚行錄》的主題是一脈相承的,只是因為形式的關係,沒有那麼尖銳、衝擊力強。但將全劇融會貫通,抓住核心和線索,還是能感受到導演的良苦用心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