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氣!西安奔馳女車主維權,再牽出金融服務費涉詐騙!

西安一女子稱花66萬買奔馳新車,車還沒開出門,發動機就漏油,多次與4S店溝通都維權無果的情況下,她坐上引擎蓋哭訴維權,引發了熱議。

下面這段視頻,前幾分鐘,就是王小姐坐在車頭,控訴奔馳車行的錄像。後面18多分鐘,是女老總與王小姐的交鋒錄音。車行女老總打著官腔,故做姿態的“道歉”,被王小姐批的一錢不值。

有網友對這段視頻評論說:“特別好,尤其是說國家三包那部分。就是有這樣一些人,事實對自己有利,就強調事實。法律對自己有利,就援引法律。道德對自己有利,就鼓吹道德。以上對自己都不利,就耍無賴。斷章取義,實屬無賴。想起來自己好像也和某著名家裝這麼吵過,把人家裝修和算家裝收費的貓膩全給算出來了,差了大好幾萬。每次在店裡看到一堆有錢人被騙,都想現在中國人已經活該到為了顯示自己有錢心甘情願被人當上帝吹捧然後被騙嗎?被騙了還不好意思說,他們都是傻子嗎?”

今天凌晨,西安市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在官方微博發佈消息稱,涉事4S店涉嫌質量問題已被立案調查,市場監管部門責成儘快退車退款。目前,西安市市場監管局高新分局已對涉事的奔馳轎車進行了封存,並委託有資質的檢測機構對車輛進行檢測。同時,北京梅賽德斯奔馳銷售服務有限公司對當事人的購車經歷表達了歉意。

解氣!西安奔馳女車主維權,再牽出金融服務費涉詐騙!

然而就在今天的交涉中,車主王小姐提出了新的質疑:奔馳4S店涉嫌銷售欺詐,誘騙車主使用奔馳金融貸款買車,交完首付後再提出有1.5萬餘元的“金融服務費”,這筆費用由車主通過微信轉賬到4S店內一名員工的個人賬戶中,且沒有開具發票,只有收據。

車主王小姐提出,在購買這輛價值66萬元的奔馳車時,是計劃全款購買的,是店裡的銷售人員反覆遊說車主,稱奔馳金融利息低,但從未提及有一筆“金融服務費”需要繳納。

車主王小姐質問:這個服務費是服務什麼?至今關於金融服務費沒有任何人給予解釋。車主認為這是奔馳西安利之星4S店“誘騙”車主做了金融分期。

對於這波操作,有網友評論稱:“奔馳這個服務費走私人賬戶,是否涉嫌偷稅漏稅,大家頂下,讓稅務局查查,為什麼不能開發票,因為開發票就得走賬。”另外有網友評論稱,“奔馳金融網頁上面明確表示沒有金融費用,但是4S店卻要收4個點的服務費,以前買車時候還特地打電話去奔馳金融問了,他們的回覆是4S店可能會收,他們不管這事。”

更多觀點,請看稍早前深圳衛視特約評論員彭健的分析。

最近引發舉國關注的“奔馳女車主哭訴維權”事件又有了新進展,昨天深夜,西安市場監管部門對此事作出回應,要求涉事的西安“利之星”4S店退車退款。

坦白說,在洶湧的輿論壓力之下,這樣快速有力的處理結果並不令人感到意外。但是人們也很自然地會提出一個問題:假如不是女車主坐在奔馳車上哭訴,假如現場視頻沒有在網絡上瘋傳,還會不會有這樣的處理結果呢?又或者,女車主能這麼快等到這樣的處理結果麼?

“奔馳女車主哭訴維權”事件之所以引發舉國關注,有以下幾點原因:一是因為女車主情急之下的行為引人注目;二是女車主不凡的談吐和研究生的身份,在許多人看來,如果不是真被逼急了,這位女士是不會做出這種舉動的;三是這起事件點燃了眾多車主心中的怒火,他們中的許多人也曾有多類似不愉快的經歷,但大多選擇息事寧人,女車主這次站了出來,為這種積鬱已久的情緒找到了宣洩的出口。四是許多人會覺得,買得起奔馳、有研究生學歷的人維權尚且如此艱難,其他人的境況更是可想而知。

這些年來,與車主維權有關的事件還有不少。比如2013年,湖南一名車主發現新買的寶馬車出了問題,找到4S店維權時又很不順利,這名車主一怒之下開著寶馬車衝進了4S店。2016年3月,也是因為類似原因,一名車主開著新買的大眾車衝進了北京一家4S店……在網絡上甚至有一些所謂的“車主維權寶典”,其中給出的秘笈,就有“把事鬧大”這麼一條,因為事情鬧不大,問題往往解決不了,這次發生的“奔馳女車主哭訴維權”事件,其實情況也差不多,也是把事鬧大,按照知名公號“俠客島”的說法,就是“按鬧分配”。

“奔馳女車主哭訴維權”事件被曝光以後,許多行業內幕也被挖了出來。比如現在一些4S店因為競爭激烈和廠家壓價,利潤其實很微薄,只能通過一些附加服務和玩兒些小動作來掙錢。有業內人士分析,西安的女車主買到的,有可能是在運輸途中已經損壞的車輛,因為進口車輛出售前要做100多項檢測,十分嚴格,如果發動機有問題,一定能被查出來。但有些4S店會把運輸途中損壞的情況報給廠家後,自行將車修好,再欺瞞消費者,把有運損的車以原價賣出,“這樣就可以多賺20萬的差價。”當然這只是一些行業內人士的推測,最終還得以官方的調查結果為準,但汽車銷售領域中存在的種種貓膩,卻必須正視。

在國內,單個車主想要維權是極為艱難的,需要承擔舉證責任,付出巨大的精力和財力,所以多數車主都會選擇忍氣吞聲,不少汽車廠商和4S店也正是揪住這一點,所以霸氣十足。甚至於一些在國外以優質的售後服務著稱的企業,到了國內竟換了一幅嘴臉,不把車主的利益當回事兒。所以我們有必要認真解剖“奔馳女車主哭訴維權”這隻麻雀,舉一反三重塑汽車銷售行業的規則,而不是頭痛醫頭,等輿論平息後便草草了事。

從一些國家的經驗來看,完善集體訴訟制度和懲罰性賠償制度是當務之急。汽車產品是流水線生產,產品質量問題具有共性,形成集體訴訟一方面可以避免勢單力薄的車主被各個擊破,另一方面也可以化解消費者無力承擔高昂的訴訟成本的問題。同時,懲罰性賠償也十分重要。在許多國家,車企一旦敗訴,往往要承擔高額的懲罰性賠償金。比如2010年,美國交通部就對豐田大規模召回事件處以高達1600多萬美元的罰款,這樣的制度讓車商不敢造次,對於律師們積極參與集體訴訟也是一種激勵。

從這個意義上講,給坐在車蓋上哭訴維權的奔馳女車主退車、退款不過只是個開始,重塑汽車銷售領域的秩序,接下來要做的事還有很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