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媳爭吵最終是傷害了誰?

zmecho


從古至今婆媳關係是一個讓人、一個家庭頭疼的問題,兩個女人在戰爭,而最受傷的恰恰是那個愛媽媽又愛媳婦的男人。

我閨蜜是江蘇人,她老公是東北人,倆人大學同學,畢業後都在上海工作,三年後走進婚姻殿堂,她們的愛情更加甜蜜、幸福。

閨蜜在結婚一年後懷上寶寶,由於倆人工作都比較忙,懷孕五個月的時侯把東北的婆婆接來幫忙,三人在一間60平不到的小二房一廳出租房生活著。


剛開始,閨蜜和婆婆相處還算愉快,婆婆做家務、煮飯,經常會問兒媳想吃什麼,只要兒媳想吃的儘量滿足,而閨蜜對婆婆沒有挑剔,有些看不習慣的小事忍忍也就過去了,這樣平靜祥和日子一直持續到孩子的出生。

婆婆埋怨媳婦不懂得持家、花錢大手大腳、帶孩子也不會等。閨蜜抱怨婆婆管太寬、帶孩子的方法不行等。婆婆、兒媳三兩天會爭吵一番,閨蜜老公勸老婆讓著老人,閨蜜罵他心裡只有媽,他勸著老媽有些事不要管,閨蜜婆婆罵兒子娶了媳婦忘了孃的白眼狼。


在去年12月,閨蜜給孩子換尿不溼,她婆婆說她換得太勤,應該要尿得滿滿的再換,閨蜜覺得這樣太不衛生,尿溼溼的孩子也不舒服,便堅持要換,倆人你來我往吵著,最後不是孩子哭鬧差點動起手,男人沒勸住,婆婆哭著要回家,老婆問他要媽還是要老婆,他忍受不了每天吵架的日子,一氣之下搬到公司住,直到快過年也沒回去。


婆媳關係是一個亙古不變的話題,也是每一個家庭都繞不開的話題,這種關係很微妙,如果處理不好,不但倆個女人受傷,而傷得最深的是夾在中間的婆婆的兒子,兒媳的老公。

婆婆和媳婦來自不同的家庭,生活方式和風格都不同,也沒有血緣關係,能成為一家人是因為這個夾在中間的男人。

個人覺得如果家條件允許,年輕人和老人分開住,買房可以對著門或同一小區,這樣既能相互幫助,又各自有自己的一個獨立的空間。如果沒有條件,又不得已要住在一起或是要婆婆跟隨幫忙帶孩子,那麼作為年輕人要理解、尊重老人,這樣媳婦會受些委屈,作為丈夫一定要安慰妻子。婆婆可以給年輕人建議,但不能干涉他們的生活。

起與婆婆相處中,有些話可以說,但有些話不能隨意說,比如:

1、“別說了,你不懂,”建議這樣說:“請告訴我……”這樣能減少不必要的誤會。

2、“我的寶寶怎麼樣……,”如此,婆婆心裡也許會嘀咕什麼我兒子、我兒子的,寶寶還是我家大孫子呢,這種叫法雖然沒錯,但會讓婆婆感到危機,建議替換成“您孫子或是您孫女。”

3、“你媽怎樣、怎樣……”

對於大部分媳婦來說,能把婆婆當成親媽很少,婆婆聽到這樣稱呼她時,心裡一定會特不痛快,建議兒媳婦在人前人後多叫“咱媽”。

4、“你們根本沒把我當成家人”

在中國人的大部分家庭中,兒媳婦永遠是別人家的人,有時會處處設防。

5、“你選擇吧,有我沒她”

這樣說相當把男人當夾心餅乾了。


婆媳相處之道需要技巧、需要愛,因為愛著同一個男人,應相互尊重,換位思考,相敬如賓,才使這個愛與被愛的男人不受傷。


閱變人生—情感


心疼兒媳的婆婆,大多不會觸碰這3條底線,婆媳之間想不好都難

人們都說婆媳關係是最難搞好的一種關係,對於一個家庭來說,婆媳關係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婆媳關係好,家庭會更和諧,生活會更好。事實上,這與婆婆對兒媳的態度有很大關係。大部分婆婆都認為,她和兒子是一家人,而媳婦卻是外人,這就是婆媳吵架的起因。很多婆婆喜歡插手兒子的家事。

本期兩性情感內容:心疼兒媳的婆婆,大多不會觸碰這3條底線,婆媳之間想不好都難。

婆婆總想佔有兒子,捨不得放手。

都說兒子是母親上輩子的情人,兒子一般和母親的關係是比父親要更親近的,陪伴了幾十年的兒子,一下子要去愛別的女人了,婆婆就會有一種被奪走心頭之愛的感覺,認為兒媳奪走了自己的兒子,處處刁難兒媳,讓兒媳難堪。

剛剛生了孩子,母親必定會把精力都放在兒子身上,但長期保持這樣的狀態,其實是對家庭不利的,一個家庭關係的核心是夫妻關係,絕對不應該是親子關係。等到兒子結婚,就會把媳婦看成敵人,兒子覺得母親對自己那麼好,不幫母親就是對不起母親。最好的媽媽,應該是把兒子的人生,當一場接力賽,你陪他跑完第一程,當他遇到喜歡的人,你就要放開手,目送他離開。

生活求同存異,找共同的興趣點。

我們與我們的父母很多時候都有認知上的代溝,何況是婆婆。

劉嘉玲曾說:“對待一個伴侶的家人,不可能像對待自己家人那樣,可以撒嬌發脾氣,”

之前看過微博上有個年輕的媳婦,她和她婆子媽、老公一起去買衣服,她婆子媽總說她老公穿寸衫好看,她總覺得自己的老公穿運動裝好看,不過為了不和婆婆鬧矛盾,自己也說他穿寸衫好看。她說她好討厭自己,終於也變成了自己當初討厭的那種人。

找共同的興趣點,知乎上有一個對於婆媳關係增溫的高贊回答:“找到你和你婆婆之間共同的興趣愛好”。

這讓我想起了我的另一個閨蜜,嫁給她老公後,她的家庭條件不如她老公,但婆婆待她如自己的親生女兒一樣。

也問她這麼討好婆婆會不會很累,她不假思索地說不會,因為她婆婆喜歡的她也喜歡,她才會去做。而她除了想處理好婆媳關係,也是真心想對婆婆好,她老公很寵她,她覺得婆婆把兒子養這麼大,自己來分享了她兒子的愛,理應對她好。

學會尊重,不要製造正面衝突的緊張局勢。

要想和婆婆的關係相處的好,最好不要製造正面衝突的緊張局勢。我覺得平時婆媳之間的溝通很重要,最忌諱的就是肚子裡有話憋著不說,最後怨氣越來越重,憋到最後來一次大爆發,這樣的爆發殺傷力太大,肯定是兩敗俱傷。所以平時找到相互之間的溝通技巧,有事及時溝通,這樣才能互相理解,和睦相處。

我認為主持人孟非有句話說的很好:婆媳關係雙方有一個原則必須做到,對婆婆而言就是要學會“保持距離”,對媳婦而言,最重要的是要“學會尊重”。這是兩條底線,和大家共勉。

如果你的世界裡只有對婆婆的不滿和怨恨,那麼這就會變成你的全世界,吞噬掉你年輕人該有的灑脫和快樂。而當婆媳關係只是你生活中最平常無聊的一種關係時,反而你會更包容地接受一切,甚至也會更理解婆婆的言行舉止,有時她的確是為家好為你好。

但這一切都不需特別在意,你有自己的世界,你那麼年輕好看,該有自己多姿多彩的生活,為什麼要自己把自己困住呢?


溫言大叔


在現實的生活裡,家庭中的主要矛盾非婆媳矛盾莫屬。婆媳無為的爭吵會引發婚姻的不美滿,甚至會導致家庭的解體。婆媳爭吵究竟最終會傷害誰呢?


婆媳爭吵最終會傷害自己。婆媳爭吵是家庭兩個女人的相互計較,相互排斥,相互輕視,相互苟刻的結果,“婆媳大戰”以後,對於兩個女人來說,最終沒有贏家,各自都會受到極大的傷害。

婆媳爭吵最終會傷害男人。在一個家庭裡,身為婆婆的兒子和媳婦的丈夫,夾在婆媳矛盾中,是“耗子鑽進風箱子裡——兩頭受氣”。一邊是有養育之恩的老孃,一邊是要相伴終身的老婆,兩邊都不能“得罪”,因此,讓男人不好做人。



婆媳爭吵最終會傷害孩子。婆婆和媳婦無為的爭吵,會把怨氣轉嫁給孩子,作為孫子受媽媽的情緒感染,不願親近奶奶。加上婆婆不願受媳婦的氣,放下孫子不管回老家,讓孩子也受罪。還有婆媳關係的惡化,也會讓寶寶幼小的心靈裡有陰影。


婆媳爭吵最終會傷害家庭。在不少家庭裡,不是因為夫妻矛盾影響婚姻,而是因為婆媳矛盾影響了夫妻感情,影響了家庭的和睦。如果是婆媳矛盾惡化到不可收拾的地步,那家庭解體是遲早的事了。(圖片來自網絡)


言勸


婆媳吵架,傷害最深的是誰?是這個婆婆的兒子,這個媳婦的丈夫。如果因此離婚,受傷害的還有孩子。

十年媳婦熬成婆,熬成婆了卻潛意識裡把自己曾受的苦加於媳婦身上,這樣的婆婆不少。

兒媳婦嫁進門時,多半是抱著良好心態的,並不想結怨。只要不是太過份,都能隱忍的。


女人由原生家庭來到一個新環境,生活習慣的不同,需要時間磨合。在這期間,如果男方和他家人不體諒,這時候結怨最深,也最難解。

婆媳間各種看不慣,爭來吵去,開始時大多數是小事,冰封三尺非一日之寒,以至於發展到後來越來越激烈。



婆婆和媳婦都忘了初衷,過日子圖什麼?家和萬事興。

老人最好不要多管孩子的事,讓他們自己過小日子去。

媳婦和婆婆吵時,忘了自己丈夫同時也是婆婆的兒子,他左右為難,是個夾心餅乾。

如果婆媳的出發點是一樣的,相信不會有太多摩擦,日子會越來越好。



清心一棧


婆媳爭吵誰都受傷,婆婆、媳婦、兒子甚至孫子、孫女都會受傷。這一個家是一個整體,這個整體中出現戰爭,在這個整體裡沒有哪一個人會不受到影響。

對當事人婆婆和兒媳這就不用說了,是一定會受傷,這裡面沒有贏家。對兒子來說是左右為難,他不知道該幫助媽媽,還是該幫助自己的愛人。不管他幫誰,他都不對。最受傷的是孩子就是老人的孫子和孫女。我們成人很多時候不會對小孩子做些什麼,但是成人之間的互相指責,成人之間的戰爭,是給他們帶來的帶來不安全感的直接因素。即便婆婆兒媳之間不爭吵,而在冷戰或冷漠狀態中,或者維持一個表面的情和平,孩子都是能夠感受到的。

能夠給到孩子安全感的是一個真正的能夠包容和接納彼此差異和不同的家。


漢惠心理工作室


古人云“家和萬事興”,婆媳爭吵就是“家不和”的表現。婆媳吵架最難為情的就是兒子,一邊是生我養我疼我的媽媽,一邊是同床共枕的妻子,吵架時站在哪一邊都可能讓對方生氣。兒子只有在吵架後說上幾句,如果婆媳矛盾會經常發生,兒子的勸說作用也不會很大。婆媳爭吵也會影響公公跟兒子、兒媳的關係,讓他這個家庭主人很難堪。房屋失火,“殃及池魚",如果家裡有孫子孫女,婆媳的爭吵也會對下一代的健康成長產生直接影響。孫子孫女耳濡目染,長大後也很可能會“複製”她們的“熱鬧”,讓他們不知道“家和”的珍貴。“家和”才能“萬事興”,希望婆媳少爭吵,多包容,很多事情忍一忍,讓一讓就過去啦。



站在懸崖邊的醉漢


最終傷害的是所有人,婆媳爭吵,最直接的受害者是婆婆和媳婦,間接的受害者是老公和孩子!所以全家所有人都會受到傷害!

爭吵的時候勢必兩個人都會生氣,生氣傷身,所以爭吵的兩個人或多或少都是對自己和對方的身體造成傷害了的,身體上面的傷害可能一時半會表現不出來,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吵的越多就越會很快發現身體受不了了,功能器官在爭吵的狀態下應激反應,長期下去不是這疼就是那疼!心理傷害更是厲害,當時就能表現出來了,爭吵之後心靈的創傷會伴隨一輩子!

再來說說對家人的傷害,婆婆是老公的媽媽,兒媳婦是陪伴兒子一輩子的人,兩個都是他生命中最重要的女人,兩個人爭吵也會把最大的傷害帶給身邊最關心你們的親人!


叄兔搞笑


婆媳爭吵無論誰佔上風誰吃虧,最終每個人都會認為受到了傷害。但是我認為夾在中間的男人是最受傷的。

雙方都是至親,雙方都要維護,雙方都要安慰,此時的男人更像是風箱中的老鼠,兩頭受氣。他的委屈和痛苦誰又會去理解呢。爭吵前兩頭哄兩頭都倒苦水,爭吵中兩頭勸兩頭都不領情,爭吵後兩頭安慰但是兩頭都不給好臉色。

之前看到過一句話,如果媽媽真的愛兒子,那麼就要像愛女兒一樣愛媳婦,如果媳婦真的愛老公,那麼就像愛媽媽一樣愛婆婆。

家家有本難唸的經,最後祝願天下家庭家和萬事興。


布布淺聊


不管跟誰吵架,其實傷害的都是吵架的雙方。以及深愛著雙方的人。

我相信婆媳之間的吵架,傷害最深的應該是你老公。他比較難一面面對的是自己的父母。一面面對的是自己相愛的人度過一生的人。他面臨著選擇。

有的時候真的很難,其實他並不想幫其中一個愛他的人一個人說話去傷害另外一個愛他的人。

在感情的抉擇中,很難說誰對誰錯。也很難去用一個很公平的態度去評判你們之間爭吵的誰對誰錯?

所以婆媳之間的關係,作為晚輩來講,多忍耐一下。退一步海闊天空。是不能退一步,也不要發生正面的爭吵。因為正面的爭吵傷害的是長輩的面子,可能會導致爭吵更大。把你的委屈去跟你老公去講。你找到一個發洩口之後。自然你的委屈會有人去安撫。

要相信你老公,他會是一個很智慧的人,去處理這種關係。如果關係搞僵了,我相信神仙都沒辦法去調和一種僵化的關係。


趣哆哆陶藝沙畫


最終傷害的是家中的那個沒用的男人。這個男人呀,因為不作為或者沒有能力作為,所以只得眼睜睜地看著兩個愛他的女人,為了爭奪他的愛而吵得不可開交,這個男人會為了這兩個他深愛的女人焦頭爛額、痛不欲生……所以婆媳倆呀,能分開住是最好不過的了;如果因為婆婆要帶孫子,婆媳倆不得不住在一起時,那婆媳倆能不吵就儘量不吵,對對方有什麼不滿還是要交給兒子(老公)去說,自己還是少開口為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