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中國公佈核動力航母計劃?

GBPSC


中國建造核動力航母是必然的,中國比俄羅斯首先建造出核動力航母也是必然的。


中國為什麼必須要發展核動力航母?

因為環顧當今世界,有核動力航母的國家只有兩個:美國和法國,相對於常規動力航母而言,核動力航母的戰鬥力要明顯強悍很多。

1、核動力能支撐更大的噸位。自從美軍小鷹級航母退役後,世界上便不存在超過8萬噸的常規動力航母了。航母的噸位對戰鬥力的影響是巨大了,不是簡單的線性相關,而是指數式增長。一艘10萬噸航母的戰鬥力可能是一艘5萬噸航母戰鬥力的數倍。

我國有漫長的海岸線,又有遼闊的海上經濟區需要守衛,又有不斷增長的海外利益需要捍衛,更為重要的是維護國家的統一和領土完整,所以,我國必然會發展大型航母,只有大型航母才適合我們,大型航母就必然要求核動力。


2、核動力航母有近乎無窮的續航力。航母往往需要海外派遣,需要部署到遠洋,無窮的續航力將顯現出很大的優勢。

3、核動力航母有助於支持電磁彈射以及後續的電磁軌道炮、激光武器等新概念武器。


綜上所述,發展核動力航母是中國海軍走向遠洋的必然!


博士講軍事


中國又以其特有的官洩方式公開了彰顯其大國雄心的重大軍事裝備計劃——2025年前下水並服役國產核動力航母。



繼去年官方明確敲定在江南船廠建造的我國第二艘純國產航母將在常規動力的條件下使用電磁彈射技術後,上述消息又一次極大地鼓舞了國人尤其是廣大軍迷的信心。

純國產首艘和第二艘航母都是在開建了一段時間後才予以公開的,而第三艘(核動力)航母的公佈時間顯然是提前了,基本上是在剛開始建不久或者馬上就要開建的狀態下就公開消息了。


為什麼要提前公開?!常看新聞關注時事的人肯定都知道這幾天美國參院剛通過了《與臺灣交往法案》,正等待總統特朗普簽字。特朗普敢不敢籤這個字?!有評論分析說他會否決這一法案以確保中美關係的政治基礎不被徹底動搖,但他會時不時向中方晃一晃他手中這張臺灣牌。


當然,並不是說沒有核航母我們就沒有能力完成統一大業。但有了核航母,自己的底氣會很更足,旁人有膽量插手的風險會更低。

還有,在最近的慕尼黑安全峰會上,德國外長加里布爾發言稱:“自由世界正在受到修正主義的嚴重挑戰,民主與強權的鬥爭再次啟動,如果不做出反應,別人就會在全新的規範基礎上建立一個沒有自由的世界”。德國外長把西方優越論的心態和對中方“一帶一路”戰略的牴觸心理表現的淋漓盡致。

說回到核動力航母。今天在頭條上看了一個軍事評論員房兵參與的電視節目視頻資料。其中,主持人先介紹說,美國想要再建一個造航母的船廠,但苦於找不到足夠的工匠了,某媒體就說照目前中美造艦速度對比,中國海軍趕超美國只是時間問題。主持人問評論員房兵對此有何看法?

房兵大校一向語氣激昂,大批某些媒體給年輕人打雞血,質問超美的“時間問題”是多長時間?!如果是一百年、兩百年,那確實是“時間問題”。房大校接著質問,人家多少艦,你多少艦?!房大校質問某些媒體給年輕人打雞血,卻事實上給慕洋犬噴子們打了一針強心劑,這在此視頻下面的評論區中可以得到驗證。而我對房大校百年論的質疑卻被小編無情屏敝了。

在網上討論第二艘純國產航母是該使用蒸彈還是電彈時,我就想過,既然電彈與蒸彈之間沒有任何技術繼承關係,就果斷上電彈。因為你上了蒸汽彈射後,噴子們會拿“福特號”電彈說事噴你用人家剩下的技術,噴你永遠只會攆著別人尾巴趕不上人家。只有跨代直接上電彈,才是對噴子們尤其是競爭對手心裡上最致命一擊。甚至“常規動力+電彈”比“核動力+電彈”對競爭對手和噴子們的刺激效果還要好!最後的結果讓局座都大呼沒想到,馬院士太給國人爭氣長臉了。

去年在上海某裝備展覽,就出現了幾款核動力艦船平臺的模型,基本上說明中國已掌握了核動力航母的關鍵技術,但真沒想到好消息會來得這麼快,而且服役會這麼快!再過六七年,中國版電彈核航母就下水服役走向深藍了。

只要抺平代差,中國海軍就算大獲全勝,傻子才會在自己手握“航母殺手”的情況下,去和對手比航母數量。這玩意太費錢了,和平時期花巨資養它的錢,還不如用來研發更先進的對抗技術。

世界航母百年,中國只用了一二十年走完。超越美國,何需百年?!又何需去數有幾隻航母?!


hwd4


首先,中國建造航母是維護國家利益的重要武器。而作為航母中的巔峰之作,核動力航母也是中國海軍的頂級目標。隨著中國海軍日趨強大和操作航母、建造航母實力越來越強,中國核動力航母也將隨著時間曝光出來。

中國海軍目前裝備著兩艘航母,分別是遼寧艦航母和國產航母,這兩艘航母都採用蘇俄結構建造,其技術思路源自於蘇聯時代。但是,跟美國航母無論在先進程度還是在搭載艦載機數量都遠遠不及。美軍裝備的核動力航母都是10萬噸以上,採用彈射器都是中國的夢寐以求。然而,中國003型航母據說排水量也是8萬噸以上,安裝電磁彈射和常規動力。可見,核動力航母不是一朝一夕的建造完成的。

之前,中國已經公佈未來海軍目標:建造核動力航母。這裡強調的是核動力航母,而不是常規航母。可見,中國研製核動力航母,這種航母可能就是004型航母或者之後的航母型號。

而且,關鍵節點是2025年。因此,中國海軍未來走向大洋,也是伴隨著航母的突飛進步。雖然,我們不清楚004型航母是否採用核動力。但是,既然中國已經有這樣的計劃,就代表頂級目標,會隨著時間慢慢浮出水面。何況,中國在核動力航母很多技術都實現突破,例如核動力裝置也已經部署到位,電磁彈射器也已經趨向於實戰,特別是馬偉明的解決了中國核動力航母的難題。

因此,隨著中國003型航母建造,中國至少在大型航母具備很強的實力。接下來,就是突破10萬噸的核動力航母,只要中國在核動力航母實現零的突破,就必定讓美國感到吃驚,畢竟這也是世界上第二個建造出10噸級核動力航母的國家。


沐風談兵論道


中國海軍戰略已經變化為“近海防禦、遠海護衛”,而遠海作戰未來必然是以航母為核心,現在的常規滑躍航母在作戰能力上是不足的,所以需要彈射型航母。而核動力對於彈射型航母來說優勢很大,例如可以加大機庫面積、縮小艦島尺寸使飛行甲板面積增加;略去出航以及海上補給時加註大量燃油的問題,補給艦不用考慮航母燃油,就能全力保證護航艦艇的燃油並且能攜帶更多的乾貨、彈藥,海上部署時間加長。

可以說,中國要壯大航母實力,發展核動力彈射型航母是板上釘釘的。現在公佈發展計劃,既是表明決心和信心,也是軍事透明化的一種體現。

俄羅斯是有發展航母的強烈願望的,其艦用核動力也有較深的技術積累和實際使用經驗,所以核動力這塊對俄羅斯倒不是難事,但是核動力航母不是光有了核動力就行,還有許多的技術難題需要解決,比如彈射器、艦載固定翼預警機等。俄羅斯在蘇聯時期就沒有搞定這兩樣,現在要搞難度仍然不小。此外,要發展大型核動力航母,還需要能夠建造航母的船廠。不僅如此,發展核動力航母需要鉅額資金,而這是俄羅斯最缺的。據俄羅斯塔斯社7月初的報道,俄羅斯工貿部2035年前造船業發展戰略草案稱,由於國防預算大幅削減,2035年之前將徹底放棄採購一批大型水面艦艇,這實際上意味著核動力航母計劃已經被無限期推後了。(S)


聯合防務


我們發現核動力航母已經是一個被公開的新聞了,在2018年2月27日,中船重工官網上刊登了一篇《新徵程、新謀劃為題的未來遠景綱要指向》的文章,其中提到了中國國產核動力航母方面的消息。我們看一下相關報道內容。


文章裡說:“加快實現核動力航母、新型核潛艇、安靜型潛艇、水下無人智能對抗體系、水下立體攻防體系和海戰場綜合電子信息系統等攻關突破,增強基於網絡信息體系的聯合作戰能力、全域作戰能力,為海軍2025年實現走向深藍遠海的戰略轉型提供高質量武器裝備。”



從中船重工的文章中看到,放在第一位的就是核動力航母。這也是我們在2025年的一個短期目標。從時間點上來看,和相關我國航母的新聞彙總來看,我們的航母發展必然是一個循序漸進,並且大膽創新的過程。
航行中的遼寧艦


我國最近以來都報道了相關核動力小型化方面,和海上移動核電站的研究。這都已經說明了我們的艦船核動力的成熟。尤其是在6月27日《科技日報》報道關於我國核動力破冰綜合保障船示範工程諮詢與服務外委項目。
核動力破冰船

從這樣的報道當中我們可以看得出在船用核動力方面我們已經獲得突破,要不然是不可能考慮的建造核動力破冰船的。那麼我們未來的004型航空母艦上核動力也就水到渠成了。


核裝置

核動力的解決,核航母就已經突破了最重要的技術障礙。對於航母的其他重要技術我們都已經獲得了突破,並且開始逐步應用於我們的003型航母之上。比如電磁彈射器,全艦綜合電力分配系統等
遼寧艦編隊


而這些世界頂尖的科學技術都得益於我們的馬偉明院士,這可是電磁領域的專家,國家的棟樑。他不僅解決了電磁彈射技術的超越,更解決了常規動力航母配被電磁彈射的這一世界首創的設計。
馬偉明院士

在我們的003型航母上採用的全艦電力綜合分配系統,是屬於一種中壓直流分配技術,這在世界上是首創的,領先世界10年的技術。並且在穩定性和可靠性方面非常突出。在與未來的核動力航母匹配上將會讓核動力航母發揮出更優秀的性能。


中船重工發表的003型航母圖片

未來的004核動力航母上,配備電磁彈射和綜合電力分配系統。將會為未來的激光近防武器上艦提供基礎電力保障。還有一些定向能武器,全電推進系統等也會在未來逐漸成熟當中登上我們軍艦,而這些高耗能的未來技術武器,必然需要強大的電力支持,那麼我們的核動力就會為其提供最可靠的保障。
圖片來源於網絡


未來的發展必然是電磁化方面發展。只有擁有無限動力的核航母,才能引領未來的需求。才能讓高科技武器發揮巨大的能量優勢。我們未來的發展必然是走向深藍,成為世界大洋上和平力量的主宰,成為世界世界共同發展的堅實後盾!!!

以上是淡然小司的個人見解,歡迎大家留言評論,同時也謝謝點贊,轉發和關注的朋友們!!!


淡然小司


先來說說題主在描述中的問題:我國和俄羅斯誰會先造出航母?答案只有一個:我國。

通過對“瓦良格”號航母的續建、改造工作,我們不僅擁有了第一艘航母“遼寧號”,更積累了航母的設計、建造等經驗。在此基礎之上,我國設計、製造了第一艘國產航母002,於2017年6月24日下水,在第二天的國防部新聞發佈會上,我發言人稱其為“002型航母”。002型航母已經完成首次海試,它的建造讓我國成為了能夠獨立設計、製造中型航母的國家。


2017年10月24日,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701所的吳曉光(我航母副總設計師)在接受央視記者的採訪時表示:可以說今天我們已經完全具備了自己研發設計(製造)中大型航空母艦和大型驅逐艦的能力。這個消息向外界證實了“我國擁有大型航母的設計(製造)能力”,或者說是我們的大型航母設計的技術積累已經足夠。

在大型航母的彈射器上,我國的蒸汽彈射、電磁彈射都已經研製成功。被網友稱為我國“電磁之父”的馬偉明院士已經公開表示:我國的電磁彈射系統已具備上艦能力。我海軍少將在CCTV4的一檔節目中也已經證實“我國的電磁彈射系統已進行過成百上千次的彈射試驗,均獲得了成功”,全電推進系統也已經不是個問題了,馬偉明院士率領的團隊也已經攻克了這個技術,在建的003航母就會用上這個系統。


建造003型航母擺在我們面前的還有一個問題:動力系統的問題。也就是說其將採用的是常規動力,還是核動力?現在還沒有一個準確的官方說法,在去年的上半年,尹卓將軍、曹衛東大校等軍事專家在央視節目中的說法都是“排水量8萬噸,常規動力”,到了去年年底,關於003型航母的動力問題就再沒出現過。有小道消息稱:003的停工就是因為動力原因——改為核動力,這個時間節點倒是與中船重工發佈“船用核動力技術獲重大突破”的消息吻合。保守的說法是:003停工是因為等待“彈射系統”的最終測試結果,看起來這倒是更靠譜。


如果003仍舊採用常規動力,那麼建造大型核動力航母,我們所差的只是航母的核動力這一個問題。通過003的建造,在其它方面上,比如電磁彈射、全電推進、直通甲板的設計等等,我們的技術會更加的成熟。只待核動力技術成熟,那就萬事俱備了!

俄羅斯就不用細說了,估且不談大型核動力航母建造需要的技術,就說這個航母建造所需要的資金,恐怕也夠俄羅斯準備很長時間的了。俄羅斯近些年艦艇老舊嚴重,多數水面戰艦還是前蘇聯時期設計、製造的,僅有一款22350型護衛艦是俄羅斯自己設計製造的,屬於現代絕對算得上先進的護衛艦。其它的倒是有很多該升級換代了,可俄羅斯沒錢啊,只能撿要緊的裝備去造:比如核潛艇等。


不用說俄羅斯造大型核動力航母得克服多少困難,需要多長時間了,就看22350型護衛艦的建造時間吧,太長,換句話說?嗯,還是太長……

我國公佈核動力航母計劃,這是指中船重工今年發佈的一篇文章,透露了我國研製核動力航母的消息。2018年2月27日,在中船重工官方網站的這篇文章中提到:“加快實現核動力航母、新型核潛艇、安靜型潛艇、水下無人智能對抗體系、水下立體攻防體系和海戰場綜合電子信息系統等攻關突破……為海軍2025年實現走向深藍遠海的戰略轉型提供高質量武器裝備。”

對於研製核動力航母,毫無疑問,這是未來的發展趨勢。我中船重工透露出這個消息,沒什麼好奇怪的:一方面說明我軍工研製能力越來越強,表現的也是越來越自信,軍工建設的透明度也越來越高。另一方面就是透露出我大型航母的技術積累已經完成,唯差核動力。


儒道之主


中國公佈核動力航母計劃。讓以前一些西方分析家預測,中國可能會建造航空母艦,於美國海軍最大的航母相抗衡分析。真正的應驗了,因為我們國家已經宣佈了,將打造一艘我們國家自己的核動力航母計劃。這標誌著中國已經決定推進一下及其雄心勃勃的核動力航母計劃,最終可能會使航母艦隊規模僅次於美國海軍,可能只要十年的時間就可能實現。



核動力的航母最大的好處是巨大的發電潛力,預測表明這將越來越成為先進軍艦的一項要求。未來航母和戰艦航母將依靠激光和其他號墊較高的系統提供防禦和進攻性武器,如果測試和開發進展順利,中國第一艘核動力航母可以攜帶高能激光武器。電磁炮的先進設備。這並非不可思議,而是終究要實現。我們國家公佈建建造核動力航母,是讓這一重大的舉措,告訴那些帝國的強權們,現在的強盛的中國已經不再是誰都可以任意欺凌的國家。而是我們巨大的航空母艦不再是原來的定遠和鎮遠的那種歷史了。這也標誌著我們中國海軍邁出了巨大的步伐。


伊春美食美客


中國公佈核動力航母計劃,是一件威懾性的好事,也是中國自由力量向美國霸權力量,發出最新制衡,避免被美國霸權主義力量,拖入國家混亂陷阱的有力之舉措。

因為中國除了960多萬平方公里的陸地面積,還有300多萬平方公里的海洋麵積,需要守護,主要分為了渤海、黃海、東海、南海四大海域,渤海和黃海,各需要一艘航母常駐,東海和南海,各需要兩艘航母常駐,再加上停港檢修和巡邏替換的各兩艘,事實上,僅僅是防禦需求,中國至少需要10艘,才能守衛海洋領土。

而現在呢,中國只有一艘現役航母,一艘在建航母,這遠遠滿足不了實際安全需求。因此,這是振奮人心的好消息。

至於說,中國和俄羅斯,誰先製造出核動力航母呢?毫無疑問,是中國,因為,通過前兩艘航母的製造,中國已經形成了完整了航母製造鏈條產業,而且,最近五年以來,中國核電技術的發展,已經走在世界前列,英國、法國採用中國的核電技術,就明證。

這些製造核動力航母的核心要素,中國強於俄羅斯,再加上,中國比俄羅斯有錢,那顯然,就是中國先造出來了。


董江波


在有些國家,看航母是航母,於中國不然,一者通過打造世上最複雜的武器系統促進技術升級,一艘航母有上萬個部門做配套,正可向“工業4.0”崛進;二來增強“一帶一路”的防護,配合國家發展大戰略,以策遠洋貿易的安全,所以我們發展航母的計劃不會止步不前,不會滿足於常規動力航母的製造,如人掰起手指一個個數,不過5萬噸級的中型航母,不是核動力的,不是電彈射的,不是全電推的,不是十萬噸的,可見國人鹹有期待,不怕快,唯怕慢,隨中國經濟向好,我們今年4月中船重工稱,“加快推進核動力航空母艦的技術突破”,希望到2025年實現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的武器和技術發展。中國老話講,“一月氣聚,二月水谷,三月駝雲,四月裂帛”,裂帛就是打雷聲,一石激起千重浪,引得多少食瓜客紛紜不已,世界之大,啥人沒有呀,對不?

最有意思者印度。我們知道,它打造的所謂“維克蘭特”號國產航母,從2006年開造至今,已過去了12年時光,今年嚷嚷著直說要海試,專家估計2022年也難以入役,要在80%以上的部件子系統,包括設計,用鋼,艦載機等,全部要受制於人,一切要人家來配套,國內只能死等沒有別的辦法,要人家配套,你也得等著人家專門為你造出來才行,不只一個貴,主要需要時間。而中國首艘國產航母不聲不響,今年即將交付入役,對此印度的心哪如蒼天之雲,極不平靜,言辭不免過激,“穿過三個位於中國與海洋之間的天然島鏈時,那些大型的航空母艦將會非常脆弱。印度的布拉莫斯反艦導彈可是百發百中”,呵呵,我有BrahMos,布拉莫斯是神器,但一款並不掌握核心技術的導彈,也不致於派生出這麼狂熱的自信。

同時公佈者俄羅斯。我們公佈2025節點的同時,俄羅斯克雷諾夫國家研究中心,也有模型發佈,命名為23000E“風暴”級。對此,我們相信,俄羅斯有技術發展各種航母,只是不是現在,羅鍋上山——前(錢)緊,是一方面,主要還是航母工業不能健全,有很大一部分留在於烏克蘭,所以發展航母,不能不面臨這種麻煩,你懂得,這一切都要錢來說話,可眼巴前國家經濟並不景氣,嗯,設計得挺好的,留待以後再說吧。面對中國核動力航母的發展,俄有一軍事評論員稱,“在這個有著眾多不同類型武器的時代,航母成為了靶子”,就軍事角度上來講,他說的沒錯,任何武器系統平臺皆可是別人的靶子,可是接下來的話就過份了,“一艘航母在海底並不那麼有效”,呵呵,隔這麼遠,魂舞大漠似可聞到一股刺鼻的醋意。

傲驕的美國。美國印度兩重天,航母強弱有似冰火,一個造個小航母寒意凜冽,一個打造世上最強的無人能及,10艘“尼米茲”在役,早就成了世上航母建設的標杆,面對中國航母發展,其尋常百姓也有議論,說,“與印度類似的發展項目相比,這很有趣”,這意思,拭目以待,中國將比之印度能超過多少,明顯就是不相信,中國不會發展這麼快,至少美國難越;有的說,“美國願意進行貿易,在任何時候都有三分之一的航母可以出動”,這個就有點不友好了,航母是今日美國吃飯的傢伙什,縱橫世界各大洋也有年,三分之一就是三艘,最大的最好的無人能比,中國嗎不行。還有的相當驕傲,明知故問,“美國已經擁有11艘了,對吧?”你造吧,我就在前面等你,等的結果是,“等它們山寨完後我們都已經將它們淘汰了”,呵呵,這可真是個狂人。

我們的發展,有人以為,“it is a danger tothe world”,有人並不相信,中間者濃髮醋勁,看法各有不同,我們該發展還得發展,從不以他人意志為轉移,所以又至建軍節,魂舞大漠祝願人民海軍強大,走自己的路,讓弱國等著瞧吧,讓強國更強吧,讓中等國家向前發展,中國海軍能用善會就好。


魂舞大漠


一句話,恰逢其時。如果說“遼寧”號的改造是中國航母的“襁褓期”、002型的建造是中國航母的“少年期”,那麼核動力航母的建造無疑標誌著中國航母已經走向成熟。

核動力航空母艦是目前世界上技術水平最高的水面船舶,這種艦船的建造既標誌著中國海軍在走向藍水的征途中百尺竿頭更進一步,也證明了中國船舶工業已經達到了世界頂尖水準。核動力運用於在水面艦船上具有兩大優勢,第一是功率大、能提供強勁的推力,因此能夠驅動更大規格的艦船;第二是艦船壽命週期內理論上無需加註燃料,可以視為具有無限的巡航力。

從上述兩點不難判斷,中國的核動力航母將是一型技術先進、噸位比目前的“遼寧”號和002型更大的重型航母,這為中國海軍帶來的不僅僅是作戰能力的提升。

由於核航母具有更強的自持力、能在更遠的海域範圍活動,事實上這意味著中國海軍正在邁向遠洋。由核動力航母、萬噸級導彈驅逐艦、052D型驅逐艦、新型攻擊型核潛艇、901型綜合補給艦組成的航母戰鬥群,不但將成為未來世界一流水準的海上作戰力量體系,也將成為中國在海外利益和海洋安全的有力保障。另一方面,航母作為“流動的國土”和國家綜合實力的展現,也能為中國的國家形象的代表和“中國製造”的名片。未來中國核動力航母在執行外交出訪任務時,能成為中國船舶工業和海軍裝備最佳的“品牌代言人”,能為中國的高技術船舶和海軍裝備出口打出“流動的廣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