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念華縣高塘中學的歲月

懷念高塘中學的歲月

作者 雨農

高塘中學是我們整個高塘塬區唯一一所縣辦高級中學。華縣高塘中學始建於清朝末年,其前身為高塘書院。1946年設立初級中學,1959年改為完全中學,1966年改為縣辦高中。1928年的渭華起義司令部就設在該校“紅院”內,現已成為“渭華起義紀念館”。原陝西省第一任省主席,原駐蘇大使潘自力同志(陝西華縣高塘鎮棗園村人),原國家奧委會主席鍾師統同志(陝西華縣高塘鎮吉家河人)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早年都曾在該校學習並從事黨的地下工作。

懷念華縣高塘中學的歲月


高塘遠處縣西南25公里的塬上,校園佔地面積55畝,校址在高塘鎮東南。學生來縣城上中學,困難諸多,為便利學生計,地方熱心教育賢達,擬議設立高塘中學久矣,於民國三十年(1941)中學籌備工作就緒,準備開學。後因將柿村小學校產山場歸中學,發生大糾葛,在豐鎮鄉公所(今高塘鎮)雙方動武,理事 1 人被打死,中學遂停辦。民國三十四年(1945)參議員侯良弼等在縣臨參會提議復辦。經大會通過,呈報教育廳,但未獲準。民國三十五年(1946)再經侯理宰、張泰生等奔波,提經縣參議會決議,同意復設,遂組成建校委員會,決定借用豐鎮鄉第二中心國民學校為校址。此處原是玄君廟,清光緒末年高塘書院曾設於此,清末教育改革時改為學堂,是華縣最早改辦學堂之一。民國時改為高塘小學(簡稱高小),民國三十年(1941)改中心國民學校。後中學不斷擴充,小學遷校於高塘鎮原啟文女校舊址(今高塘鎮初級中學)。


懷念華縣高塘中學的歲月



民國三十五年(1946)首任校長經省政府委任張知道充任,開辦費 300 萬元,招生兩班,學生 100 餘名,教師 11 人,開學上課。是年秋,李先念部隊出箭峪到高塘,因受反宣傳影響,該校11月遷集太鄉(今聖山鄉)。後返回,得高塘四鄉之助,擴大校址,築建圍牆百餘米,校長牛振業。解放前夕,學生 6 班, 335 名,教職員 27 人。

1949年5月23 日華縣解放,人民政府接管派蔡文甲任校長,校名為“華縣第一初級中學”。

1951 年土改時,拆搬附近廟宇房木,建宿舍 18 間。 1952 年徐振化、周於德先後繼任校長。


1958 年党進賢任副校長,主持校務。 1959 年張三民任學校黨支部書記兼校長,並設高中兩班,連同原有初中三個年級巧班,共 17 班,改校名為“華縣高塘中學”。

我是一九八八年進入高塘中學九O級一班學習的,班主任是一位剛從師範學校畢業的年輕帥氣小夥,代我們語文,言談舉止間既有塬上人的淳樸善良,更有都市年輕人的灑脫與陽光,給我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尤其他的古詩文教學,深入淺出,生動活潑,令我受益匪淺。尤其是他的板書,規範標準,筆跡雋秀,加深了我對語文學習的濃厚興趣。理化老師也是兩位年輕的老師,雖然是剛剛執教,站在講臺上自信滿滿,聲情並茂,把枯燥無味的符號原理演繹的活靈活現,引人入勝,提升了我濃厚興趣,給我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

懷念華縣高塘中學的歲月


班上的同學都是從塬區幾所初中通過考試選拔的優等生,開學一個星期後,大家便由陌生變得熟悉起來了。塬上長大的孩子是真誠樸實的,我們這些農村土地上長大的孩子還沒有離開黃土地的經歷,身體上依舊瀰漫著泥土的氣息。隨著歲月的飛逝,很快我們便成為了無話不說的好朋友,陪伴我度過了短暫難忘的歲月。

我們住校生每週步行回家兩次,帶來家裡人做的乾糧和醃的鹹菜,開水泡饃就鹹菜就是我們一週的主食,那些年是沒有小方便食品的,所以吃上母親親手做的可口的熱飯便成了每次步行十多里路回家的不竭動力,走過了一段難忘的風雨旅途。

懷念華縣高塘中學的歲月


雖然我在高塘中學呆的時間很短,但這段日子裡的老師和同學給我留下了極其深刻的記憶和美好的回憶,成為了我人生旅途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