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州四大古匾之“鹹林中學”校匾

“鹹林中學”校匾

作者 劉合心

鹹林中學位於華縣老縣城之西北隅,東西座向,校門面向東開(今校門己改為西開),原校門是一座五開間歇山頂帶廊的磚木結構建築。修建時間約在民國二十年(1931)左右。學校的大門口南北原有明代青石蹲獅一對,高約兩米,可惜在“文革”中被毀。


華州四大古匾之“鹹林中學”校匾

華縣“鹹林中學”東門

1919年2月,楊松軒、劉經軒、顧熠山、鄭雲章、張思波、張晉臣、劉巨川、郭耀齋、潘廣臣、白瑞生等十餘人,在華縣教育會高等小學的基礎上,創辦中學,始定校名“私立鹹林中學”。同年四月八日,學校正式開學。首任校長薛輯五。


“鹹林中學”何以“鹹林”命名呢?一是建校的這塊地方,原來樹木較多;二是“鹹”者,都也,皆也,王羲之《蘭亭集序》有:“群賢畢至,少長鹹集”;“林”,指盛貌,《詩・小雅・賓之出筵》:“百禮既至,有王有林”:朱熹集傳:“壬,大;林,盛也”。故學校初定名“鹹林”之意,即寄期望鹹林中學能像樹林一樣茂密昌盛,培養出來的學生都能成為國家的棟樑之才。


鹹林中學初創時期,陝西共產黨組織的創始人之一、魏野疇先生在鹹林中學任歷史教員;1923年,鹹林中學建立的“勵志社”,在陝西獨樹一幟,成為傳播馬克思主義的重要陣地。當時的鹹林中學教師,大多都是從大學畢業的學生,如魏野疇、王復生、蔡頌臣、嚴少儒、訾吟甘等,“五四”運動的積極分子,為學生帶來了新的思想、新的精神文化。


鹹林中學開設的課程有:國文、英語、數學、物理、化學、生物、美術、勞作、音樂、體育等課;另外還增設“社會科學概念”、“社會進化史”、“馬克思主義基本知識”、“文字學”、“薄記”、“注音字母”等課。在學校管理上,實行“工讀生”和“通讀生”制,並推行學費“減、免、貸”的辦法,獎勵優秀學生和家庭貧寒學生上學。鹹林中學的學生,解放前,多來自西安以東各縣和晉、豫、甘等省,故當時有“陝東學府”之譽。


鹹林中學自1919年創辦至今,一百多年來,在不同的歷史時期,為社會各界培養了大批的有用人才。


鹹林中學東大門門額上,原懸掛著一塊“鹹林中學”木匾,白地黑字,字的邊沿凹刻,匾長244釐米,寬87釐米。該匾為1947年時任校長的白伯旅先生所題寫。


華州四大古匾之“鹹林中學”校匾

華縣“鹹林中學”木匾

“鹹林中學”四個行楷大字,有唐代大書法家柳公權的書體風骨,古樸端莊,蒼勁有力,結構佈局嚴謹,風格清逸俊秀。該木匾歷經七十多年的風雨侵蝕,斑剝淋漓,現已收藏在鹹林中學資料室保存。


白伯旅(1900——1957),渭南市華州區蓮花寺白家河村人,愛國民主人士,中國民主同盟盟員。工書善對,文壇藝苑,夙負盛名,是渭南市華州區書法四大家之一,曾先後任鹹林中學的教務主任、校長、董事長等職。1949年新中國建立後,任華縣人民政府工商科長、副縣長等職。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