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志彪:大規模政府補貼行不通,科創板是對新興產業補貼的新方式

“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示範區的根本定位是基於對內開放的基礎上,建設有世界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

4月13日,在上海財經大學舉辦的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高端論壇暨“長三角與長江經濟帶發展研究院”成立儀式上,南京大學國家高端培育智庫長江產業經濟研究院院長劉志彪指出了當前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示範區建設的核心要義。

刘志彪:大规模政府补贴行不通,科创板是对新兴产业补贴的新方式

劉志彪在主題發言時表示,當前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示範區的核心目標是建設世界影響力的科創中心。實際上,去年11月初中央交給上海的“三個任務”都與建設世界有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有密切關係:

一是上海自貿區新片區的建設,是進一步對外開放的需要,中國為未來科技創新建設必須要在進一步開放中實現;

二是探索科創板,實行註冊制,其實質也是探索未來通過科創板對戰略性新興產業進行補貼的新方式,因為過去大規模的政府補貼發展已經不符合實際需要;

三是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的目標,是能夠充分利用國內內需所形成的市場,以形成很好的科技創新分工,在此基礎上推進規模化、高質量發展。

與此同時,劉志彪還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示範區建設的基礎定位應是“對內開放”上,這與1992年中國加入WTO之後,始終堅持擴大對外開放的戰略導向有著本質不同。

補對內開放的“短板”

事實上,今年兩會期間,上海市委書記李強曾在上海代表團小組會議上曾指出,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示範區所肩負的對內開放任務。

李強在發言時表示,上海對外開放,浦東新區特別是自貿試驗區是重要載體;對內開放,特別是面向長三角和長江流域,一直缺少一個核心承載區。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示範區的建設,補上了這個“缺”。其與自貿試驗區新片區一道,將有力帶動上海一東一西“兩翼齊飛”的發展格局,更好發揮對外、對內開放“兩個扇面”的樞紐作用。

“過去,上海在一體化當中的作用主要體現在對外開放,對內開放的龍頭作用基本沒有什麼體現,且不僅沒有什麼體現,還不斷打架。”劉志彪認為,上海此前對內開放不足主要是基於三個方面的原因:

一是對內開放缺少系統性的制度化的開放體系和平臺支撐;二是面向長三角地區和長江流域,上海對內開放缺乏載體;三是上海此前強調四個中心建設,皆為對外開放的導向,缺乏對內開放的內容。

“在此基礎上,上海不僅對國內沒有太多的擴散作用,對長江中上游,對長三角地區,其實還是虹吸作用,也就是激化作用大於擴散作用。”劉志彪總結道,過去上海對內開放的作用沒有發揮好實際與“過去整個國家以出口導向的經濟全球化戰略”、“上海與周邊所處的發展階段和發展水平”,以及“分散化的地方政府體制”密切相關。

“對內開放主要是對民營企業開放”

在發言中,劉志彪指出,現在我國的發展趨勢已經發生了很大變化,中國的發展已經到了對內開放不足會嚴重影響對外開放水平和全球化戰略的關鍵時期。

“從企業主體來看,對內開放在中國主要是對民營企業開放,對民營經濟開放。對民營經濟開放不足,直接會影響中國本土企業國際競爭。”劉志彪認為,一方面,過去對民營經濟開放不足,直接影響了本土企業參與國際競爭,對內開放一定程度上就是要培育壯大國內的民營經濟參與國際競爭。

另一方面,當前我國新一輪的開放並不是以出口為導向,

不是基於出口導向的城市化,而是基於強大的國內內需的經濟全球化,要能夠利用中國內需的機會吸引全球最先進的生產要素,尤其是科技人才來中國進行創新。

“從這個角度來說,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示範區作為對內開放的平臺建設,其實質是一個相互開放的,破除阻礙生產要素流動壁壘的過程。”劉志彪認為,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關鍵是以市場經濟為基礎的相互開放,從而推動生產要素的自由流動。

更多內容請下載21財經APP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