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歷史上六位赫赫有名的北京大學“旁聽生”,被北大捧為至寶

1.翟秋白

1917年,翟秋白到北京報考北京大學,因付不起學膳費,便作為旁聽生在北大學習。後考入外交部俄文專修館,學習俄文。1921年,在莫斯科東方大學任助教和翻譯,當時學生有劉少奇、肖勁光、任弼時、羅亦農、彭述之等人。他是中國共產黨早期領袖之一,同時也是中國革命文學事業的奠基者之一。

盤點歷史上六位赫赫有名的北京大學“旁聽生”,被北大捧為至寶

2.沈從文

1922年,二十歲的沈從文脫下軍裝,他希望能獲得大學教育,於是便從湘西來到北京。可是他僅僅上過小學,也沒有什麼經濟來源,於是就在北京大學旁聽。後來報考燕京大學未被錄取,繼續在北京大學做旁聽生。在北大學習期間,沈從文“惡補”功課,收穫頗豐。

盤點歷史上六位赫赫有名的北京大學“旁聽生”,被北大捧為至寶

3.丁玲

1924年,丁玲赴北京,在北京大學旁聽文學課程,期間結識沈從文。後來,丁玲到了陝西延安,是第一個到延安的文人,為陝甘寧革命根據地的文藝工作作出重要貢獻。在中國現代文學和中國革命工作上,丁玲都為之付出巨大努力,被主席稱讚為“昔日文小姐,今日武將軍”。

盤點歷史上六位赫赫有名的北京大學“旁聽生”,被北大捧為至寶

4.馮雪峰

1925年,馮雪峰在北京大學旁聽日語,期間發表作品《柳影》、《原火》。也是在這段時間,他遇到丁玲並擦出愛情的火花。丁玲曾對馮雪峰一見鍾情,稱他是自己第一次看上的人。在延安時,她曾說:“我最紀念的是也頻,而最懷念的是雪峰。”也頻正是丁玲的丈夫胡也頻。

盤點歷史上六位赫赫有名的北京大學“旁聽生”,被北大捧為至寶

5.柔石

1925年,柔石懷著對知識的渴望來到北京,在北大旁聽。1931年2月7日,柔石被國民黨反動派秘密殺害,與胡也頻、殷夫、李偉森、馮鏗五位左翼革命作家併成為左翼五烈士。柔石先生對我國的革命文學創作和新文化運動推廣做出了重要貢獻。

盤點歷史上六位赫赫有名的北京大學“旁聽生”,被北大捧為至寶

6.金克木

1933年,小學學歷的金克木在北京大學旁聽。金克木是我國著名文學家,在梵學和印度文化上有深刻造詣,與陳玉龍、季羨林三人並稱為“北大三支筆”。2000年8月5日,病逝於北京,臨終遺言:“我是哭著來,笑著走”。這六位著名北大“旁聽生”文學造詣深厚,至今仍被北大捧為至寶。

盤點歷史上六位赫赫有名的北京大學“旁聽生”,被北大捧為至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