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網停止訪問 旗艦店閉店 消失中的金立還有出路嗎?

4月9月,記者發現,金立手機官方網站已經無法訪問,在京東、淘寶、蘇寧等電商網站上,金立官方旗艦店也消失了蹤影。

為了探尋金立手機的發展現狀,記者走訪了線下銷售點及維修點。

4月10日,上海天氣陰沉,狂風大作,位於浦東新區湯臣金融大廈的金立維修網點也顯得冷冷清清。

記者發現,作為上海地區重要的維修網點之一,金立手機的品牌logo已在這裡悄然下線,與此相反,三星、蘋果、華為、小米等品牌則赫然在目。現場一名工作人員對記者稱,“金立都快倒閉了,現在很少有人來修這個品牌。”

官網停止訪問 旗艦店閉店 消失中的金立還有出路嗎?

攝影:汪建君

位於浦東新區的一家金立維修網點,已經見不到金立的品牌logo

上海太平洋數碼廣場的一名手機代理商老闆也對《國際金融報》記者透露,“我們很早就不賣金立手機了,現在一臺都沒有。”

金立手機,這個曾經紅極一時的國產品牌,正走向末路。

4月2日,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舉行的一次金立債權人會議認定,金立債權總額達到173.59億元(包含外幣債權),而賬面資產總額僅為85.38億元,已嚴重資不抵債。

金立會走向何處?這是所有債權人關注的焦點,一名金立供應商向《國際金融報》記者無奈地表示,“目前最好的方式是能夠進行破產重組,但估計被人接盤的希望不大。”

01官網已無法訪問

4月9日,《國際金融報》記者在百度搜索中輸入“金立手機官網”後,出現“該頁面因站點更換網址或服務不穩定等原因可能無法正常訪問”的提示,點擊網站後也無反應。

官網停止訪問 旗艦店閉店 消失中的金立還有出路嗎?

另外,記者發現,金立智能手機的官方微博迄今已經停更了四個多月,最新一條消息發佈於2018年11月23日,名為《關於要求立即刪除不實報道的緊急告知函》。

不僅如此,在京東、淘寶、蘇寧易購等電商網站上,記者已無法找到金立的官方旗艦店,只有一些第三方經銷商還在降價出售金立產品或二手打折轉售。

針對這些情況,《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了金立手機相關負責人,但截至記者發稿前,對方一直沒有回覆。

2018年11月,金立集團創始人劉立榮被曝捲入海外賭博,輸掉賭金高達100多億元。該事件令原本就已陷入資金鍊危機的金立集團雪上加霜,大量債權人開始申請財產保全。

2018年12月10日,廣東省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受理廣東華興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分行對金立提出的破產清算申請。2018年12月17日,深圳中院正式裁定金立集團破產。金立手機正式進入最後的破產程序。

4月2日,深圳中院舉行了關於金立手機的第一次債權會議,會議宣佈,截至2019年3月21日,已通知了558家債權人申報債權,共計372家進行了申報。經審查,認定債權總額為173.59億元。截至2018年12月31日,金立的賬面資產總額約為85.38億元,清查後的資產總額約為38.39億元。

第一手機界研究院院長孫燕飈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從資產債務表來看,目前金立顯然已嚴重資不抵債。如今連官方網站都無法打開,說明金立的整個內務體系可能基本處於癱瘓之中,一定意義上,這宣告著金立即將退出歷史舞臺。

02供應商失去信心

金立的敗落正在全面鋪開,除了維修網點將金立手機的品牌logo下線、經銷商稱“一臺金立手機都沒有了”,更重要的是,作為曾經密切合作的供應商夥伴,他們對金立也已然失去了信心。

“我們一直在和金立還有法院方面溝通,希望金立能夠進行破產重組,但目前來看,幾乎很難有人來接盤,”4月10日,來自深圳的一名金立手機供應商陳華(化名)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稱。

據介紹,陳華的公司主要做手機連接器,和金立合作已有七八年。2017年之前,金立的還款都比較及時,但2017年之後,金立便開始出現欠款情況,至今累計欠陳華200多萬元。

“我們一直在和各方溝通,但並沒什麼實質性進展。”陳華表示,這筆錢能否拿到,他們不抱什麼希望,現在也只能按法律程序走。

另一名來自深圳的供應商羅勇(化名)也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表達了同樣的心態:“金立欠的錢估計只能打水漂了。”唯一讓他稍感慶幸的是,他的貨款額度不多,只有50餘萬元。

然而,對於部分大額債權人來說,金立拖欠的貨款或許是一個致命的打擊。此前,一名供應商程芮(化名)對記者透露,金立欠她1800多萬元,她的公司因此陷入經營困境,只好抵押住房獲取銀行貸款來維繫。程芮嘆息道:“因為被欠款,我的人生安排以及對孩子的教育規劃全部都被打破了。”

多名供應商都表示,希望金立進入破產重組,但不能接受債轉股的方式。重慶聖世律師事務所律師陳翰笙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債轉股對公司比較有利,因為債權是指公司欠債,這個終究是要還的;但股權是一種投資權益,如果公司因經營不善導致虧損的話,股權投資人不能要求公司還錢。

陳翰笙還認為,相比於破產清算,破產重組對債權人來說更有利,因為破產清算一般是在公司資不抵債的情況下進行,普通債權人往往只能受償一部分。但他指出,選擇破產重組必須是基於企業還有引入資方繼續經營的價值。

羅勇向記者透露,此前一家大型公司打算以1-1.5折的方式購買供應商債權,給金立注資繼續經營,但這件事最終不了了之。羅勇表示,無論是重組還是清算,背後的利益糾紛都相當複雜。

03緣何至此

對於曾經紅極一時的金立手機,走到今天這一步,一名金立的前員工馬明(化名)對《國際金融報》記者稱:“金立的戰略有問題,另外,金立的內部文化也有問題,劉立榮擁有絕對的權威,所有事情他一個人說了算。”

據瞭解,2010年前後,是金立手機的輝煌時代。當時,金立的出貨量僅次於諾基亞和三星,排名行業第三。金立手機的廣告遍佈大街小巷,知名藝人劉德華、馮小剛、徐帆等紛紛為金立手機代言。2011年,金立手機全球出貨量超過2000萬臺,成為中國最大的功能機制造商。

馬明稱,2012年之後,金立實際上就在逐漸走下坡路了,儘管投入了大量的營銷資金,但業績效果並不好。

馬明表示,“金立之前推出過一系列品牌,如天鑑、荷塘月色等,但在市場定位和宣傳包裝上都不明確;相反,此時國產智能手機開始爆發式增長,對金立而言,面臨的外部競爭越來越大。”

為了扭轉不利局面,進一步提高品牌知名度,金立更大手筆地投入廣告營銷,屢屢冠名贊助一線衛視綜藝節目並邀請當紅明星當代言人,然而市場反響卻不盡如人意。

不僅如此,鉅額營銷費用還使得金立不堪重負。

據悉,2016年,金立出貨量逆勢增加21%,總計4000萬臺,僅次於華為、小米、OPPO、vivo,排名第五位;2017年時,金立已在國內開拓了10萬多個合作網點、7萬多個專區、超過30萬節專櫃;外銷40多個國家和地區,並且進入8個國家運營商體系。

然而,2017年底,金立傳出高管團隊在塞班島賭博、欠債高達數十億的消息,導致金立開始爆發資金鍊危機。

2018年11月,有媒體曝光,劉立榮在海外賭博輸掉100多億元,徹底將資金鍊問題拖入困境。彼時,劉立榮表示,自己沒有輸掉100億,而是“十幾億”。此外,他還承認,有“借用”公司資金的行為。馬明對記者表示,正是因為劉立榮的權威,才導致私自挪用公司資金情況的發生。

孫燕飈認為,金立的失敗主要是冒進,在2016年環境大好的情況下過於樂觀,沒有預估到2017年環境的驟變,金立在此情況下大舉進入,導致最終債務深重,入不敷出。

資深產業觀察家丁道師對《國際金融報》記者分析稱,金立今天的局面,無疑和創始人的行為息息相關,但這只是一個方面。更重要的問題是,金立曾經的火熱主要是依託性價比和大營銷,缺乏真正的核心優勢,而手機註定是一個注重技術實力和用戶體驗比拼的行業,最終只會形成寡頭競爭。“從外部環境來看,走向衰敗的不僅僅只有金立,魅族、酷派、360等都在走向沒落,所以就此而言,任何品牌的手機都要引以為鑑”。

04走向何處?

深陷債務糾紛的金立將何去何從?這是債權人關注的焦點。

4月2日,金立的債權人會議最後表決通過了金立的財產管理方案和財產變價方案,這意味著公司管理人將繼續推動金立破產重組進程,包括推動關聯公司合併破產、破產清算轉重整等事項,並對公司資產進行管理、變價,以償還債權人債務。

劉立榮此前公開表示,目前金立大概有170億元左右的債務,其中,銀行債權人債務約100億元,上游供應商約50億元,廣告供應商約20億元。這與此次債權人會議認定的金立債權總額173.59億元基本相當。

但推進破產重組意味著要有其他公司來接盤,對此,多位供應商都表示沒有太大的信心。更重要的是,羅勇認為,劉立榮等人涉嫌對外轉移資產,在認定債務之前,這是應該首先明確的問題。

陳翰笙律師認為,根據《破產法》第七十條,債權人申請對債務人進行破產清算的,在人民法院受理破產申請後、宣告債務人破產前,債務人或者出資額佔債務人註冊資本10%以上的出資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重整。

這意味著,在深圳中院已經裁定破產後,金立的其他債權人(如供應商)申請法院進行重整在法律上並沒有依據,“也就是說,目前的情況,只有金立及其大股東才能申請破產重組,但最終還是由法院來裁定。一旦裁定破產重組,供應商等債權人可以引入資金或通過債轉股的方式來為金立注入經營所需的資金及減少債務。”陳翰笙表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