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傳統養殖業的發展前景和新養殖業的對比?應該怎樣發展養殖業?

聚焦千家萬戶


傳統的養殖業和現代養殖業有著天地之別。傳統的養殖業既規模小,週期長,利潤低,大都是農村閒散人員和不能做重體力勞動的人來做。而現代養殖業則不同,它一般都是由有一定經濟實力,有經營頭腦,有文化的人來做,它既有大規模,週期短,效益高而快,但它風險也大。

傳統養殖業它尊隨自然規律,由動物順其自然,不用高付加值飼料,以天然飼料(田間草,膚皮,玉米)等,一般散養居多,雖然週期長,但它既有"綠色"食品標標,有又鮮香美的特點,所因一直以來都受消費者的歡迎,特別是一些高消費群體。

現代養殖業側迎合了時代發展的需要,以快,量大滿足了市場,保障了人們生活水平的需求。一般一頭豬,羊,三個月都能長百拾斤左右,但普遍反映肉質不香,吃了味道不如傳統動物肉質。特別是一些沒有道德的經營者,給飼料中使用對人身體健康有害的添加劑,近年來媒體己報導了多起,特別是震驚全國的"三鹿"奶粉事件。再者居高不下的飼料價格,是現代大規模養殖業也承受著巨大壓力,如近幾年的養豬,2016年左右的養羊,都是好多大規模的現代養殖業走入絕路。

總之,不論現代和傳統養殖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傳統養殖業很難滿足市場的需求,而現代殖業高風險,高枝術制約很難發展。

隨著政府不斷加大對養殖業的資金枝術的支持力度,對養殖業防疫等人員的不斷培訓。人們在合作的基礎上的不斷組合,傳統和現代相結合的養殖模式的不斷完善和發展,利國,利民的養殖一定健康迅速的發展壯大,在人們的生活中,將會出現越來越多既安全,有綠色鮮而美的各中肉蛋產品,使我們的小康生活更加錦上添花。謝謝!

.





甜甜的柿子1503507362


按傳統養豬方法當然好,豬肉甜甘香很多。傳統養豬時間會比較長。可以喂些野菜,紅薯葉,母豬菜,米糠,麥皮,剩菜,剩粥,剩飯。洗煲水。洗米水等。小豬喂點肥料,豬大一點了可以不喂肥料,這樣就是傳統養豬方法。這樣養豬是沒錢攢錢的。只是保留傳統特色。現在人專業養豬獲利大。每天開龍頭水,一邊放肥料。那些豬吃飽就睡,很用易長大,一般三,四個月就出欄了。這樣的豬肉不好吃。太多人都是現代專業養豬 ,跟本吃不到肉香味。我們也很無奈,誰都想吃上好肉,太多人不選擇傳統養豬法,如果有傳統養豬,豬肉貴一些也是有人會買的。現在人富裕了,只要是好吃的。消量也不錯的。我也希望有專業戶,能用傳統養豬方式。讓我們享受人間美食。


岑溪煥煥


傳統養殖業越來越不適應當前的社會發展了。它的缺點非常明顯:效率低下、週期長、不能形成品牌優勢、品質得不到保障、渠道單一、增值空間有限等等。其優點是:口感好、直接成本低、原生態等。

新養殖的優缺點同樣突出:週期短、銷售渠道寬、品質穩定、品牌優勢好、資源消耗低,但口感不純正,脫離了傳統口味。用於烹飪四川回鍋肉首選的豬“榮昌豬”就是典型例子。

我認為未來的養殖業應該是基於傳統養殖+新型養殖+互聯網+全域旅遊的結合體。怎麼講呢?即是利用傳統養殖的方式,用新型養殖中的現代化技術進行過程管控,為每頭牲畜家禽建立檔案,檢驗檢疫進行跟蹤監控,利用互聯網渠道拓寬銷路,依託鄉村振興戰略,聯合全域旅遊,打造觀光型生態養殖園。

以上是我一點意見,希望你滿意!


上水之翼


我認為還是多發展傳統養殖,再發展少量新鮮養殖,因為社會發展進步了,再不須要追求數量了,人們對食物觀點也發生了改變,農村的超級稻一節可抵常規稻石門節的產量,可農村普遍還是常規稻較多,因為常規稻好賣,估計肉食應該也是一樣,市場上的土豬肉比普通豬、豬肉貴,可人們還是都買土豬肉因為確實口味要好很多,人們對肉食和上一代人的需求至少減少一半了,我搞後勤就知道,原來肉多就是生活好,現在是味道好才是生活好,所以說養殖是要品質方向,而不是數量了,、至於效率生長慢價錢高點,人們花同樣的錢只是數量少些,對生活沒什麼影響,估計大家都能接受。


用戶4134800849783



那個蟲兒敢做聲


我們應該要不斷的創新,不斷的改進。把好的利用起來 ,把不好的把它改掉。只要得到受益都可以。


開心侗族姐妹花


應該採用現代的科技養殖


用戶1863385617401農


創新科技養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