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開州區概況

開州區位於重慶市東北部,地處 長江之北,在大巴山南坡與重慶平行嶺谷結合地帶。處於北緯30°49′30″-31°41′30″、東經107°55′48″-108°54′之間,總面積3959平方公里。西鄰四川省 開江縣,北接 城口縣和四川省 宣漢縣,東毗 雲陽縣和 巫溪縣,南鄰 萬州區 。

開州古屬 梁州之域。 西周,屬 庸國。東周春秋時期,屬 巴國。

秦、漢屬巴郡朐䏰縣地。東漢 建安二十一年(216年),蜀先主劃朐䏰縣西部地置 漢豐縣,以漢土豐盛為名 。屬益州固陵郡。

南北朝,劉宋(420—479年)於漢豐境內增置巴渠、新浦共三縣皆屬 巴東郡;西魏(535年)平蜀後改漢豐為永寧;北周天和元年(566年)分巴東郡置萬安郡,領永寧(郡治)、萬世(巴渠改名)二縣;又理置周安郡,領西流(郡治)、新浦二縣。天和四年(569年)移開州於新浦,後又移於永寧,轄永寧、萬世、新浦、西流(新置)四縣 。

隋朝, 開皇十八年(599年)改永寧為 盛山縣,改開州為 萬州。

重慶開州區概況

開州區

唐朝, 武德元年(618年)改萬州為 開州;貞觀元年(627年)省 西流縣併入盛山縣;廣德元年(763年)改盛山縣為 開江縣,開州轄開江、新浦、萬歲(萬世改名)三縣。

宋代, 慶曆四年(1044年)省新浦入 開江,萬歲改名清水,時開州轄二縣 。

元朝,省縣入州。

明朝, 洪武六年(1373年)降州為縣,開縣之名自此始。因南河古稱開江,州、縣由此得名。

清代,屬四川省 川東道夔州府。

民國,1935年屬四川省第九行政督察區。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開縣屬四川省轄。1997年3月重慶市劃歸為中央直轄後,開縣始屬重慶市所轄 。

2016年6月8日,國務院批覆同意撤銷開縣,設立重慶市開州區 。

地質

開州區地層發育和地勢起伏與 四川盆地的地質發展歷史密切相關。中生代三迭紀後期發生的印支運動,四川地臺受到強烈的擠壓,形成地槽型褶皺,出現開州區北部的大巴山背斜。到 中生代 侏羅紀晚期與 白堊紀發生的 燕山運動,四川盆地東部受到明顯擠壓,褶皺成東北西南走向的近乎平行的雁列式嶺谷,形成溫泉背斜——江裡向斜——開梁背斜——浦裡向斜——鐵峰背斜 。

地貌

開州區在 造山運動及水流的侵蝕切割下,形成 山地、 丘陵、 平原三種地貌類型、七個地貌單元、八級地形面。山地佔63%、丘陵佔31%、平原佔6%,大體是“六山三丘一分壩”,地勢又東北向西南

重慶開州區概況

開州區

逐漸降低。北部屬大巴山南坡的深丘中山山地,海拔多在1000米以上,最高處白泉鄉 一字梁橫豬槽主峰,海拔2626米。三里河谷沿岸海拔較低,最低處為南部渠口鎮崇福村,海拔134米。沿河零星塊狀平壩,地勢開闊,土層深厚。開州區的山脈主要有 觀面山脈、 南山山脈、鐵峰山脈。觀面山脈為大巴山支脈,北東南西走向;南山山脈從梁平縣明月山分支,南西北東走向;鐵峰山脈從忠縣精華山延伸,南西北東走向。南山、鐵峰山脈為川東平行嶺谷的隔擋式褶皺帶構成,背斜緊湊,形成低山;向斜寬敞,多成丘陵谷地或平原 。

氣候

開州區地處中緯度地區,具有 亞熱帶季風氣候的一般特點,季節變化明顯。因為盆周山地阻擋,寒潮不易入侵,故氣溫比同緯度、同海拔的其他地區略高,冬暖春早,夏季海洋性季風帶來大量溫暖空氣,夏季雨量充沛、溫溼適度。但當季風鋒面停留時,則又形成初夏的梅雨天氣;而當太平洋高壓控制川東一帶地,七、八月出現高溫少雨的伏旱天氣。立體氣候特點明顯,因緯度引起的氣溫差異甚微,僅0.3~0.6℃;開州區可分為兩大氣候區:一是北部中山地帶(海拔1000米以上地區),屬暖溫帶季風氣候區,氣候冷涼陰溼,雨日多、雨量大、光照差、無霜期較短、霜雪較大;二是三里河谷平壩淺丘地帶,屬中亞熱帶溫潤季風氣候區,氣候溫和,熱量豐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無霜期長,光照雖處於全國同緯度的低值區,但仍比北部中山區強,少伏旱 。

水資源

開州區境內有5條主要河流( 東河、 南河、浦裡河、 桃溪河等),理論蘊藏量達21.8萬千瓦,可開發量為8.5萬千瓦。

礦產資源

截至2015年,開州區探明礦藏主要有鐵、銅、鉛、鋅、石膏、大理石等,其中以煤和天然氣的儲量最為豐富。煤蘊藏量2.5億噸,年開採量220萬噸,為白鶴電廠76.2萬千瓦火力發電提供了原料保障;天然氣儲量2650億立方米,屬國家大型氣田 。

生物資源

重慶開州區概況

開州區

開州區植物種類繁多,擁有高等維管束植物76科302種,其中裸子植物5科23種、被子植物64科269種、蕨類植物7科10種。主要樹鐘有石櫟、青岡、小葉青岡、山茶、 木荷、樟、 楨楠、 棕櫚等。

野生動物有200餘種。其中獸類26種、鳥類78種、爬行類11種、兩棲類19種、魚類13種、無脊椎動物75種。主要獸類有獐子、 金絲猴、野豬等,鳥類主要有白鶴、畫眉、 布穀鳥、雉雞、鷹等 。

人口

2017年,全區戶籍總人口168.43萬人,其中城鎮人口62.87萬人,鄉村人口105.56萬人,戶籍人口城鎮化率37.32%。60週歲以上30.18萬人,佔總人口的17.9%。2017年實際人口出生率為7.48‰。人口自然增長率為4.98‰。年末常住人口118.05萬人,其中城鎮人口54.75萬人,常住人口城鎮化率46.38%,比上年提高1.62個百分點。[9]

重慶開州區概況

開州區(7)

民族

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顯示,開州區共有31個民族:漢族、 蒙古族、回 族、 藏族、 維吾爾族、 苗族、 彝族、 壯族、 布依族、 朝鮮族、 滿族、 侗族、 瑤族、 白族、 土家族、 哈尼族、 哈薩克族、 傣族、 傈僳族、 佤族、 高山族、 土族、 達斡爾族、 羌族、 布朗族、 撒拉族、 仡佬族、 塔吉克族、 獨龍族、 門巴族等。

在常住人口中,漢族佔99.9%,少數民族佔0.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