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很多老闆不願招40歲到55歲的健康、實幹中年人做員工?

體育風1


我是立青仙森,期待跟你一起在職場中精進,找到自己的最大價值!歐耶!

現在在人力上,實幹已經不再是人才爭奪的重要指標了,也就是實幹對於個人來說不再是競爭優勢。對於中年人,過去的競聘優勢已經正在慢慢消失,這裡面有大家眾所周知的比如年齡、身體等等,但其實也有一些大部分人還沒有意識到的問題,然後往往背後會說是老闆眼光高,歧視年齡大的,但其實,這背後有這個年齡段人的一些問題,我跟大家一起來梳理看有哪些問題,有一些可能大家能夠感受的到,而有一些大家可能連想都沒有想過。

1、年齡大了代表著什麼?

對於很多人來說,年齡大了代表身體機能下降、勞動效率降低,對於老闆來說,用同樣的錢請一個更年輕的人,可以做的工作量肯定比年紀大的人多,所以,背後真正的原因就是成本增加了。

對於很多人來說,年齡大了代表身體出現問題的概率高了,對於老闆來說,用同樣的錢請一個更年輕的人,可能碰到的出現工傷等的風險低很多,所以,背後真正的原因就是出問題的風險增加了。

2、年齡大到底有什麼 優勢?

  • 閱歷的優勢是時間積累出來的,是用時間體驗出來的,這是很多年輕人無法比擬的!

  • 經驗的優勢是閱歷積累出來的,這裡麵包括為人處世的經驗,工作內容的經驗,這一方面在很多人看來就是年輕人難以超越的!

  • 資源的優勢的經歷積累出來的,這裡麵包括人脈資源、行業資源等等,這些資源是年輕人難以一步積累成功的?

3、而對於中年人,加上現在互聯網的高速發展,優勢正在轉變為劣勢!

  • 因為閱歷是積累出來的,所以背後有沉重的時光揹負感,中年人會很享受其中的地位和感覺,但隨著互聯網的高速發展,很多時候,閱歷反而成為了不再光芒四射的背書,因為這些閱歷在互聯網時代只是成為了過去,而價值卻在不斷消沉,比如在一個逐步暗淡的行業的閱歷跟隨著行業的消沉正在失去價值,比如紙質媒體的相關閱歷正變的越來越不值錢!

  • 因為經驗是閱歷積累出來的,中年人已經習慣了根據以往經驗做事處事,但這些經驗隨著時代的發展和時長競爭格局的需要,正變成脫離時代的發展絆腳石,特別是互聯網、電子商務等新興行業,發展變化及其快速,再加上很多中年人以為自己拿著所謂的經驗就可以指點江山,不善於歸零看待工作和機遇,當他們錯誤估計的時候,他們認為所謂的經驗正在成為自己在競爭中的劣勢。

  • 因為資源是經營出來的,中年人如果善於整合自己長期積累的資源,應該是具有很廣大的發展和價值體現空間的。但資源是需要經營才可用,當你總說自己身邊有很多資源,但從來沒有針對這些資源去保持日常的溝通和經營的時候,那些所謂的資源只是糊在牆上的紙而已,當真正需要用的時候,很快就脫落,這些老闆都會看到眼裡。

總之,隨著這個時代出現快速迭代的趨勢,中年人原有引以為豪的部分競爭優勢已經開始失去價值,而如果中年人的踏實、實幹不足以滿足現實工作需要的靈活和快速的時候,踏實、實幹就意味著帶來的是負面的牽制,所以,中年人需要隨時保持清零,善於向年輕人學習,並以年輕的心態去對待時代的變化,只有這樣,才能讓自己不落伍,才能讓自己時刻擁有變化的力量,這才是最大的競爭優勢!

我是立青仙森,我說的也不一定對,歡迎在評論區批評指正!


立青仙森


在回答問題之前,我們先來分析分析40到55歲之間中年人的劣勢和優點。

劣勢第一點,體力已經跟不上了。我也是40多歲的中年人。說句實在話,心裡不服真不行,想當初,單位要求加班,我都自願留下來,精力和體力真的很充沛!忙一夜,第二天不睡覺,照樣生龍活虎,精神都抖擻,最多中午咪一覺!現在是真不行了,晚上只要睡晚一點兒,第二天早上起來明顯感覺渾身不舒服,一上午腦袋都昏昏沉沉的!而且許多像我這歲數單位的同事,有很多慢性病了,高血壓,心臟病,有的同事還得了糖尿病。真的體力大不如從前了。

劣勢第二點,家庭負擔重!現在40,50人員,父母都接近70歲了。他們都離不開家了。老人生病,去醫院照顧,就指望著他們。中國的養老方式依就是養兒防老,可以說兒子,女兒就是他們最大的指望。上醫院拿藥,檢查,甚至做飯,都指望著這批人呢。這批40,50人員的孩子呢?還都不太大,大多都在上學。每天真得照顧孩子,伺候老人。如果讓我選擇家庭重要,還是單位重要?我會義不容辭的選擇家庭,在單位離開我無所謂,企業依舊正常運轉!但是家庭卻不能離開我,我是家庭的頂樑柱!

劣勢第三點,文化水平低。這批人當初高中畢業後,大學還沒有擴招,升學之路,異常艱難!10比1甚至20比1,可以說在他們這批人當中大學生那真是佼佼者!當然也是鳳毛麟角!對新設備的接受能力嗎?現在都是高科技的設備,他們真的玩不轉?

劣勢第四點,40,50人員,人口基數大。他們這批人趕在計劃生育之前。最少的都是弟兄兩個,所以人口較多,崗位又較少,競爭激烈!

劣勢第五點,他們不能到離家遠的地方工作很難出差!因為他們要照顧老人,還要伺候孩子,不是他們不願意,是真的沒有辦法離開家太遠了,兩口子最少需要照顧兩位老人,一個孩子,這對於他來說,離開家實在是太難太難了!!!

我們再來說說他們的優點吧!踏實肯幹,對工作不挑剔。工資不會要求太高,不怕髒,不嫌麻煩!!!

優,劣對比。為了自己企業的效益,這就是很多企業主,不願意接受40,50人員的原因吧!但我還是希望廣大的企業主,公司領導,多多照顧這批40,50人員吧!他們曾經是國家的中流砥柱!現在還是個個家庭的,堅強磐石!!!!!

希望大批評與探討。謝謝了!!別忘了點關注!!!!



小流水123456


也沒有那麼些人分析得那麼複雜,做生意任何環節都得算賬,人力也是一筆賬,四五十歲,如果還是普通員工,那沒任何探討的必要,就是看體力跟工種是否匹配了。所以問題裡涉及的都是高管層面的,那就很簡單了,基本上就兩個字——價錢。我曾經被獵頭推薦去一家公司,雙方各種滿意,獵頭也信心滿滿,等了很久卻沒有結果,最後獵頭說黃了,因為我那時候的報價是稅後25000,而那家公司最後用了個稅前15000的年輕人。很合理,人年輕,什麼都在積累,不需要只是為了自己的報價堅持,而且一個人吃飽全家不餓,衡量收入的標準也不一樣。


期籲俺


看了前面發言,以我自己為例,和大家分享一下:我是60後,大學畢業在央企,10年後去了股份制金融公司10年後離職,去獨資德資企業,所以經歷過才更有自己的看法。

前兩個所有制企業看重學歷、專業,和年齡,願意把機會給予年輕的,學校好的人機會,例如:北大清華的,博士學位的,年齡35歲以下的,大公司出來的,我都不認可,我靠自己努力和堅強執著的堅持到底,出色完成任務,獲得大家的認可,但是所有機會都是自己拼出來的,不是按照前面的硬件過硬獲得的,而靠前面硬件條件好直接空降,跨越發展的人成功的很少,給公司帶來了很大的損失,浪費時間,浪費公司發展的機會。

而我在德資企業,才發現,他們選擇高管,都必須堅持在行業裡有20年以上工作經驗,而且跨部門,必須做過銷售和後援、客服、風控等部門,這樣的人可以減少交學費的機會,公司穩步發展,我認為這是對的,尤其是金融單位。當然,我在40歲的時候還在參加考試和學習,學習是終身的能力。相反,我認識的有的年輕人,30歲就很安逸,不求上進。

另外,我讀過美國的法律,招聘限制年齡是非法行為,有年齡歧視問題,美國很多年紀60歲還在工作的人還很多,在外資企業不會因為你的年齡得不到晉升。


趙虹5


年齡40到55歲,工廠老闆考濾,,一,從洗腦角度不易洗,二,剋扣蒙,不易蒙,有家有子女,一毛錢不能隨便蒙。三,中國人十幾億人,怕沒人做嗎?

招35歲以下,優勢,一,洗腦方便不費勁,畫大餅,鼓吹勵志宣傳,年青人衝勁牛B。二,剋扣蒙,年青人不在乎,所謂千金散去還復來,三,不懂法,做無償勞動,鼓吹當鍛鍊身體。

總結,工廠老闆巴不得用18到25歲最合適不過。

中國老闆哪個不是大智慧嗎?,都想用易洗腦,易坑蒙克騙的人。金錢到手順風順水。

年齡40到50歲的人,是沒辦法才用。


Liqang


從性價比來說,年輕人更有闖勁,沒有家庭負擔,更願意在公司賣命,比如加班,比如出差,而且工資要求也不是太高,而中年人的話,首先上有老下有小,很多人都是把家庭放在第一位的,加班、出差相對沒有年輕人那麼容易接受,而且不論是學習能力、體力都比年輕人差一點 ,而且薪酬也相對會比年輕人高得多。也有一部分中年人對薪酬要求並不高,但從老闆的角度考慮,混到這個年紀了,如果工資要求還那麼低,那麼估計水平也就那樣了,不然為什麼混了十幾二十年還只能混到跟年輕人競爭的地步。

所以,從這方面來說,確實這個年齡段的人在職場中不太佔優勢,真正有能力的人都已經混到老闆、企業中高管的職位了,已經不需要跟年輕人競爭什麼了,都是等著獵頭來挖的主。打個不恰當的比方,好的菜都被挑走了,你還要跟新上的菜競爭,可你明顯不新鮮了啊。

所以,在你進入職場後,一定要好好學技能,提升自己的核心競爭力,不然等你到了上有老下有小的時候,可能還會落得跟年輕人競爭的地步,那樣你就不佔優勢了。所以現在很多加我的人上來就是求帶、有沒有什麼賺錢的方法,我都是先勸一句,先踏踏實實學一門技術,提升自己,而不是想著好高騖遠,研究什麼掙快錢的方法。


互聯網自由職業者,從事搜索引擎營銷、自媒體營銷和實體店營銷策劃。

連續創業者、獲得江蘇省優秀大學生創業項目大獎、拿過百萬天使投資、政府獎金津貼。


互聯網自由職業者


居然撞見你這個問題四次,那麼也來談談吧。

我個人看法,人到四十的時候並不顯老,剛好相反,那個時候的人毅力剛強,耐力也更持久,絕對好是幹活的好年紀,比大多數的小夥子都要好一點。

四十的人上有老下有小,生存壓力不小,只管拼命幹活養家,活髒一點累一點大多數人都不怎麼介意,只要工資高就行。工資不高了的就無法做下去。因為他不跟小夥子一樣一個人飽全家不餓!

四十歲以後的人思想應該是比較穩定的,做事也不會那麼浮誇。不像一些小夥子說今晚睡得太晚了明天不上班了,中年人不會有這個事。現在的年輕人都以玩為主,就想怎麼樣才能泡到妹子,錢是次要的。而中年人卻剛好相反,因為他知道錯過了年輕的時候,已經不能再錯過中年的時候了,人生沒有幾個二三十年。

四十歲中年人找廠最喜歡工資超五千的,所以要求有點高,那也是生活所迫。如果一個企業生活條件很好但工資不怎麼樣的,不建議招中年人。中年人比較注重眼前利益,太長遠的事忽悠不了他。中年人社會經驗豐富,生活經驗豐富,見多識廣。所以狡猾的老闆也不適合招中年人,你要是耍流氓他也會耍流氓,耍完就走。

總的來說,中年人找工作想找穩定一點的,工資也高一點的。如果我是老闆我一會招五十歲以下的人,願多幹活多賺錢就行。不想幹活的不管多少歲也不要!


流星雨10156382


40歲50歲人員就業是個大難題,國家層面也經常舉行4050專場招聘會,效果也不是很理想。實際上,不但單位不願招4050人員,連現在在職的4050人員生存狀況也堪憂。我今年也四十歲了,還在職場任職,但天天面臨公司人員年輕化的壓力而惶恐不安,對於單位不願招年齡偏大中年的人員也有一定的發言權。

一、年輕人存量多,成長太快

大學連年擴招,這批大學畢業生海量的湧入市場,別說中年人就業難了,連擁有高文憑高智商的年輕人就業都難。另外現在的年輕人尤其是90後一代快速成長,給70後80後造成了空前的壓力,更不用說60後了。90後普遍具有高學歷,知識儲備豐富,善於溝通能力全面。許多90後的年輕人已經是部門的業務骨幹了,甚至可以獨擋一面了。90後一般家庭條件不錯,生活壓力較小,對工資期許也不太高。相比較來講,單位當然不想用中年人了。

二、中年人容易高不成低不就

中年人都有了一定的職場經歷和生活壓力,對於職位及薪酬都有低線要求。對於基層崗位,因為薪酬較低,中年人一般不願意選擇,即使迫於無奈勉強就業,也不太容易融入以年輕人為主的團隊裡,最終流失。對於管理崗位,一般是中年人的首選,但這樣的崗位經常僧多粥少。

三、中年人普遍只能上不能下

中年人面臨崗位調整時,只能下不能上,更不願屈居年輕人之下,有些時侯因為這個還會憤而辭職,進入高不成低不就狀態長期失業。我在職場,眼睜睜看著身邊的同事,因為這個原因離開公司,運氣好的還能再就業,運氣不好的會長期失業。

四、供需失衡、難以調劑

一邊是中年人找不到工作,一邊是工廠招不到工人,這樣的供需失衡普遍存在。我所在工廠就是這樣,現在還缺工人,年齡也放寬到55歲,吃住全管,也還是招不滿。主要的問題是,工廠勞動強度大,工作時間長,管理較嚴,年齡偏大的人員很難適應。一到生產旺季,單位人資開車進村招聘,有時還給介紹人一定的報酬鼓勵推薦。

總之,中年人面臨社會和生活壓力,要適當調整自己的預期,這樣,就業和職業發展應該沒有多大的問題。中年人還有自己的閱歷和經驗優勢,只要不斷學習不斷進步,及時更新自己的知識與技能,不甘年輕人後,跟上時代發展,中年會比年輕人發展的還好。


在職言知找老董


出現這種情況,一定是這個職業有一定的特殊性,並不適合中年人來工作,當然也有個別的企業,看你的年齡,看你的身高,看你的體重,甚至看你的家鄉地域。

比如有的企業,是一種需要高強度用眼的工作,需要你一直盯著流水線看著,需要你高強度的一直機械化的操作,需要你快速的分辨出問題所在,這一點,不是說你踏實實幹就行的,還真要看年紀,年齡大了,難免眼睛不能長時間高度集中工作,難免體力不支,難免出錯……

比如有的企業,是一種高新電子版的生產工作,物件就那麼小,需要你瞪大眼睛去看,有的流水線還很快,年齡大的並不適合。

這不是歧視,而是有的工作真不合適。

但還有很多工作,是需要年齡的,比如需要經驗豐富的人,需要踏實穩重的人,一般情況下都會招一些中年人,年輕人反而不怎麼吃香了。

當然,還有工作時長的問題,年齡大了,也許不能長時間工作,年齡小的可以長時間工作,這或許是一種長遠的打算把?

當然,這種方式並不好,年輕人活力旺盛,說走就走,你能怎麼辦?

招人,首先看工作性質適合哪類人,如果工作是大眾化的,卻不招年齡大的人,這就是歧視,這個企業是走不遠的。


新辰小窩


現在很多公司都會出現這種狀況,你會發現公司裡面大多數的員工都是80後和90後,那麼為什麼會很少看到40歲到55歲的人呢?

因為很多公司都不傾向於招這個年齡段的人,即使是在公司招聘的網站上沒有仔細的進行說明,但是在你投簡歷的時候,人事也會進行前期的人為篩選。

之所以不招這類這個年齡段的人,其實公司也有自己的考慮。比如說,這類年齡段的人通常積累了非常多的職場經驗,但是這些經驗往往已經不能適用於現在快節奏的職場生活了,而且很多人往往會有耍滑頭的現象出現,這就導致了很多公司不想招聘這樣的人,一來影響團隊的效率,二來可能會動擾亂其他人的心。

其次呢,就是這類人的工作熱情不再像年輕人那樣高漲,沒有了太多的激情也就導致團隊的“狼性”不夠,這可不是領導想看到的樣子,而且很多人常常是得過且過,有一些混日子的性質,同時身體也大不如前,如果遇到一些臨時的加班加點的工作,也常常是心有餘而力不足。

再次,這類人通常自己有自己的想法和主見,很容易和上司對一些問題方面產生衝突,堅持己見很影響工作平常任務的下達,導致這類人在領導的眼裡是比較難以管理的一類。

最後,他們的薪資要求水平要比同崗位的年輕人高,因為自己有房貸車貸,還要有子女撫養費用等等各種日常生活的開銷,這就導致公司從成本考慮,也會更傾向選擇年輕人,而不是他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