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文旅融合發展的“夏津樣板”!我們這麼做!

2019年是夏津縣文旅融合的第一年。按照“宜融則融、能融盡融、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的工作思路,夏津縣文化和旅遊的深入融合,更好的體現了文化的傳承和扶持、堅持推動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生態環境的修復和保護。唱好“融合”的大戲,實施“文化+”“旅遊+”戰略,推動文化創意與旅遊及相關產業融合發展,把更多文化資源轉化為旅遊產品,用文化增加旅遊附加值,以文化要素的注入推動旅遊特色化、品質化發展,為旅遊高質量發展插上騰飛的翅膀。


打造文旅融合發展的“夏津樣板”!我們這麼做!


加強旅遊項目建設,打造文旅融合發展優質平臺

夏津堅持以科學發展觀和新發展理念為引領,以全域旅遊為主線。德百旅遊小鎮項目以國家4A級景區夏津黃河故道森林公園為輻射圈,同時緊鄰德百溫泉度假村,推動形成旅遊項目集群。黃河故道森林公園生態資源豐富,歷史文化厚重,是兩千多年前的老黃河遺蹟,森林覆蓋率達61.8%,其中以古桑椹樹資源最為獨特,被命名為“世界重要農業文化遺產”“中國椹果之鄉”,“夏津椹果”被命名為國家地理標誌性商標。德百旅遊小鎮總投資32億元,規劃面積73公頃,以齊魯民俗休閒體驗為契入點,將傳統民俗、歷史人文以及生態資源有機融合,集中展示齊魯會盟的歷史文化和世界文化遺產的古桑文化,打造京津冀魯周邊最具特色的休閒度假旅遊目的地。結合當地桑椹樹資源及地形地貌,兼具吃、住、娛、賞、購等多功能,建有齊魯印象體驗地、主題文化園、親子園、文體康樂園等七大板塊,集鄉村旅遊、民俗文化、商旅服務、產業加工於一體,窄巷子美食街、桑椹文化街、民俗體驗街、異域民宿區,以及300年古建築將軍府、卯榫木製多寶樓、雜技大世界等特色明顯。項目建成後,已累計吸引全國各地遊客近50萬人,取得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為發展旅遊+演藝模式,實現文旅融合發展提供了優質平臺,奠定了良好基礎。

打造文旅融合發展的“夏津樣板”!我們這麼做!

拓展“旅遊+演藝”模式,推動文化旅遊融合發展

一、德州雜技走進景區

德州雜技歷史悠久,源遠流長,以質樸粗獷、柔中有剛著稱,突出“驚、險、奇、美、新”的鮮明特色,並於2008年6月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創建“德州雜技”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表演景點。通過實施理念融合、產業融合、市場融合、服務融合等措施,深化拓展“旅遊+演藝”模式,實現文化旅遊深度對接、融合發展。

打造文旅融合發展的“夏津樣板”!我們這麼做!

打造文旅融合發展的“夏津樣板”!我們這麼做!

二、非遺走進景區

夏津縣歷史悠久,春秋時期即為“齊晉會盟之要津”,自西漢初年置鄃縣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黃河文化、會盟文化、運河文化、棉鄉文化共同孕育了千年鄃城的人文素養。2000多年的歷史沉澱,讓夏津擁有了豐富的文化底蘊,除了大量的物質遺產,還有豐富璀璨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目前有省級非遺項目2項,市級非遺項目12項,縣級非遺項目42項。


打造文旅融合發展的“夏津樣板”!我們這麼做!


打造文旅融合發展的“夏津樣板”!我們這麼做!


打造文旅融合發展的“夏津樣板”!我們這麼做!

三、莊戶劇團走進景區

夏津縣文旅局精心組織我縣十幾個莊戶劇團在景區輪流演出,為遊客們帶來了豐富的精神食糧和地域文化大餐。

打造文旅融合發展的“夏津樣板”!我們這麼做!


打造文旅融合發展的“夏津樣板”!我們這麼做!


四、圖書館、文化館公益培訓走進景區

為豐富群眾文化生活,展示我縣群眾精神面貌,夏津縣圖書館、文化館作為公益培訓的主要陣地,一直致力於公益性文化活動培訓。其目的就是想通過豐富多彩的培訓項目推進文化惠民工程。

打造文旅融合發展的“夏津樣板”!我們這麼做!

打造文旅融合發展的“夏津樣板”!我們這麼做!

五、藝術培訓機構走進景區

為培養孩子們興趣愛好、豐富教學形式,我們藝術培訓機構將課堂搬進景區,其目的就是想通過豐富多彩的上課形式培養孩子自信,給孩子展示的舞臺。

打造文旅融合發展的“夏津樣板”!我們這麼做!

打造文旅融合發展的“夏津樣板”!我們這麼做!

打造文旅融合發展的“夏津樣板”!我們這麼做!

打造文旅融合發展的“夏津樣板”!我們這麼做!

“宜融則融、能融盡融、以文促旅、以旅彰文”

充分發揮德百旅遊小鎮的產業化、規模化優勢,推動院團和企業優勢互補、市場共享、強強聯合,著力打造新文化演藝平臺,不斷提升旅遊內涵和文化品味,豐富旅遊業態,拓展雙方發展空間,開創優秀文化產品和優質旅遊產品,打牢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基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