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扶貧的“維西樣本”

“沒有黨和政府我也走不成路。”

雲南維西縣的傈僳族村民李春英患類風溼性關節炎20餘年,10餘年臥床。而如今,李春英已經能站在發言臺上用本民族的話語講述她患病和得到醫治的全過程了,這其中最大的功臣就是“雙蛋白”。

4月11日,“中國特色雙蛋白工程—精準營養干預”健康扶貧行動在雲南維西美洛村舉行試點啟動儀式。

這是國家食物與營養諮詢委員會辦公室、農業農村部食物與營養髮展研究所首度在“三區三州”深度貧困縣開展重點人群營養干預活動。

健康扶貧的“維西樣本”

啟動儀式上,雲南迪慶州、農業農村部食物與營養髮展研究所、維西縣相關負責人致辭,歡迎並支持“中國特色雙蛋白工程—精準營養干預”健康扶貧行動落戶維西縣,各方對該行動表達了殷切期望,試點成功啟動和項目順利落地,將對鞏固維西縣健康扶貧成效,推動基於“大健康”的農業和扶貧相關產業發展具有深遠意義。

外界關心的是,維西縣的健康扶貧有何特色?

“國家隊”的扶貧樣本

為了更好地惠及營養缺乏的重點人群,積累雙蛋白健康扶貧的科學數據和案例,使雙蛋白新型營養健康食品在維西縣、迪慶州乃至全國範圍的脫貧攻堅中發揮更大更好的作用,農業農村部食物與營養髮展研究所和雲南省維西傈僳族自治縣人民政府簽署了《中國特色雙蛋白工程 消除因病致貧營養干預行動——中國直過民族精準營養干預(維西)健康扶貧試點》合作協議,並於4月11日在維西縣攀天閣鄉美洛村正式舉行了試點啟動儀式。

中共迪慶州委副書記許洋在致辭中表示,維西縣作為全州脫貧攻堅主戰場,貧困面大、貧困程度深,加快推進健康扶貧是貫徹落實各級有關精準脫貧工作部署的必然要求,也是維西如期實現脫貧摘帽的關鍵之舉。

維西縣委、縣政府要以開展“中國特色雙蛋白工程—精準營養干預(維西)健康扶貧行動”為契機,大力實施健康扶貧,進一步提高貧困人群營養健康水平,讓貧困群眾少看病少生病,從根本上改變“一人生病全家返貧”的現象,為助推全州脫貧攻堅工作奠定健康基礎,堅決打贏全州脫貧攻堅戰。

據悉,雲南維西縣是一個集革命老區、直過民族、深度貧困和限制開發等為一體的國家級貧困縣。截至2017年底,全縣有深度貧困鄉3個,貧困村12個,深度貧困村44個,建檔立卡9284戶32796人,貧困發生率24.66%。

對此,維西縣委副書記、縣人民政府縣長餘春橋表示,當前,全縣上下正值脫貧摘帽攻堅的關鍵階段,因病已經成為老百姓致貧、返貧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健康扶貧已經逐漸成為維西縣順利脫貧的一大短板,是脫貧攻堅戰中最難啃的“硬骨頭”之一。

此次雙蛋白工程精準營養干預(維西)健康扶貧的活動,預計對於提升建檔立卡戶營養水平、身體素質,尤其是慢性病人群體質具有良好效果。

期望通過食物營養干預,達到提高直過民族地區貧困人群營養健康水平,讓貧困群眾少看病少生病,減少就醫費用發生率。改變“一人生病全家返貧”的現象,減少當地村民的醫療支出風險,盡力消除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助力貧困地區攻堅克難。

為做好本次試點啟動,農業農村部食物與營養髮展研究所在維西縣委縣政府的支持下, 前期已經開展了小範圍的營養干預,從效果看,雙蛋白食物對因風溼等慢性病致貧的村民健康起到了良好的營養改善作用。

啟動會上村民代表積極發言,表達了食用雙蛋白食物後健康改善的激動心情,並希望活動持續開展,讓更多的村民參與並獲益。

活動現場,農業農村部食物與營養髮展研究所、中國農業科學院雙蛋白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王靖作為代表向村民代表捐贈雙蛋白產品。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農業農村部部食物與營養髮展研究所副所長王東陽表示,雙蛋白營養干預,不僅要真正惠及蛋白營養極度缺乏的試點人群,還要積累大量科學數據和案例,使這一新型營養健康食品,在維西、迪慶乃至更大範圍的脫貧攻堅中發揮更好更大的作用。

神奇的“雙蛋白”

在維西健康扶貧的活動中,利用農業農村部食物與營養髮展研究所開發研製的“雙蛋白食物”重點產品,推動深度貧困縣重點人群的營養干預,它是當前脫貧攻堅艱鉅任務中的一項重要工作,也是貫徹落實《中國食物與營養髮展綱要(2014-2020年)》、《“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國民營養計劃(2017-2030年)》的具體行動。

“雙蛋白食物”是融合現代科技,精準互作營養,加快人體細胞損傷修復、調控消化與吸收代謝,增強細胞免疫的高科技含量的新型營養健康食品。

在科學論證的基礎上,農業農村部於2014年投入專項資金,安排農業農村部食物與營養髮展研究所開展雙蛋白項目系列研究工作。

2017年“雙蛋白工程”被列入《國民營養計劃(2017-2030年)》,明確要求針對不同人群的健康需求,著力發展“雙蛋白食物”等新型營養健康食品;以優質動物、植物蛋白為主要營養基料,加大力度創新基礎研究與加工技術工藝,開展“雙蛋白工程”重點產品的轉化推廣。

從血液病臨床干預結果表明,合理、安全的“雙蛋白食物”干預,對於相關患者的多項生化指標有明顯改善,有利患者造血重建,並對感染預防和控制有積極作用,可顯著改善患者的營養健康水平。

此前,農業農村部食物與營養髮展研究所與陸道培醫院合作開展的“雙蛋白乾預對造血移植患者的臨床改善及營養改善”取得的階段性成果。

據瞭解,異基因造血幹細胞移植過程中對於患者飲食的要求十分嚴格,稍有不慎會導致腸道感染甚至嚴重的腸道移植物抗宿主病,其以黏膜損害為特徵 — 腸黏膜呈充血、水腫、萎縮、上皮層壞死脫落,瀰漫性黏膜裸露;腸壁正常結構消失,腸粘膜、腸功能修復慢;易受各種因素的干擾,對食物不耐受表現突出。

同時患者臨床表現為極度消瘦,肌肉組織丟失,不能獨自站立行走,自理生活能力下降,生存質量降低。基於上述原因,移植患者營養問題成為造血幹細胞移植過程中的一大困境。

為解決白血病患者長期蛋白質營養嚴重缺乏問題,2016年3月食物營養所與陸道培醫院成立“雙蛋白—陸道培”血液病臨床營養干預課題組,就異基因造血幹細胞移植患者進行為期一年的I期雙蛋白臨床營養干預,干預效果受到陸道培白血病醫院廣大醫生和患者的好評。

“以雙蛋白食物為代表的新型營養健康食品對於我國實現小康社會的全民健康將起到重要的作用。”王靖如是說。

本刊記者瞭解到,國務院領導對國家食物與營養諮詢委員會牽頭的“中國特色雙蛋白工程”給予一系列的重要批示,農業部主要領導也多次重要批示,農業部批覆農業部食物與營養髮展研究所雙蛋白工程實驗儀器設備購置1270萬項目,中國農業科學院批覆成立“中國農業科學院雙蛋白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相信通過有關方面對雙蛋白研究的不斷推進,雙蛋白能夠為國民健康起到更大、更深遠的作用。

(作者系《財經國家週刊》記者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