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超齡學過多知識,家長一心培養“神通”,對孩子有什麼影響

傍晚時分,小區花園裡有不少寶媽帶著孩子在散步,三三兩兩的寶媽在一起聊孩子最近的學習情況,樂樂媽媽自豪的說“我家樂樂才兩週半,可是已經能背100多首古詩了,別人都說是個小神童呢。”“我家天天三週,在學鋼琴了,老師說孩子特聰明。”“我家二寶才一週多,已經送到早教學英語了,現在會說的英語比漢語還多呢。”“對呀,對呀,寶寶要早早的學,就容易成為神童的。”樂樂媽媽又補充道。媽媽們一個個的都在誇自己的寶寶會這會那,覺得寶寶已然是一個小小神童了。一直沒說話的悠悠媽媽心裡犯嘀咕了“我的悠悠都三週半了,連數到十都困難,古詩只能背個三四首,整天就想著玩,我是不是錯過了把他培養成神童的時機呀?”

是呀,聽到別人的寶寶都那麼早就學會了許多知識,簡直就是小小神童,自己的孩子卻什麼都不會,只會玩,怎麼能不焦慮呢?可是早早的學,多多的學就真的能成為神童嗎?父母沒有把孩子培養成神童就是失敗了嗎?

一、為什麼那麼多家長熱衷於把自己的孩子培養成神童?

1.想讓孩子成為人中龍、人中鳳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所有家長的共同願望,這無可厚非,是正常的期望。想著自己的孩子在從小到大,無論在哪個環境裡都能成為佼佼者,鶴立雞群,過著別人無法觸及的高端生活。但是期望終歸是期望,不能忽視孩子的資質和能力,大部分的孩子終歸只是個普通的娃。

讓孩子超齡學過多知識,家長一心培養“神通”,對孩子有什麼影響

2.想讓孩子給家長帶來無上的榮耀

幾個家長在一起談的最多的就是孩子的學習,萬一聽到哪個孩子比自家孩子好,立馬覺得臉上無光,回去肯定要重新安排一堆計劃,讓孩子一一實施。等到再次相聚,非要超過別人家的孩子,甚至已多次在內心描畫好當孩子登上人生頂峰時,給家長乃至整個家族帶來無上榮耀的情景。

3.以愛之名義讓孩子圓自己的夢

有的父母會將自己當初未能實現的夢想強加在孩子身上,想通過孩子來圓自己的夢。以愛孩子、以捨得付出時間和金錢來綁架孩子,認為自己都無條件付出了,孩子當然有責任要幫父母去成為神童。

4.被社會環境影響而隨波逐流

現在社會上越來越多的各種早教機構,宣揚的內容都是如果不盡早開發孩子的智力,將輸在起跑線上,輸掉孩子的一生,早教是孩子成為神童的橋樑。父母怎會錯過給孩子教育的機會,哪能讓孩子比別人差。被大環境所驅動和左右,隨波逐流,紛紛把孩子早早就送去學這學那,期望著有一天會成為神童。

作為家長想讓孩子成為神童,高人一等,這本是家長對孩子美好的期望,但是家長應該要明白神童畢竟只是極少數的。如果孩子智商一般,卻非要用超前、超強、超多的學習來強硬灌輸,帶給孩子的只會是嚴重的傷害。

二、這種教育思想帶給孩子哪些傷害?

1.只會學習,造成孩子嚴重的人格缺陷

為了培養孩子成為神童,除了學習,其他什麼都不接觸。有的可能沒有生活自理能力,沒有與人溝通交流的能力,沒有運用知識的能力,造成嚴重的人格缺陷。神童最終也是要融入社會的,所學的知識也要通過溝通和運用才能體現出價值,否則就像是紙上的畫,再美也只能看不能變成現實。

讓孩子超齡學過多知識,家長一心培養“神通”,對孩子有什麼影響

2.超前教育,殘酷剝奪孩子的童年樂趣

孩子從三、四歲開始每天就排滿了學習任務,每天所待的環境只有家和學習班,接觸到的人也只有父母、老師和學習班的同學。超前、超強的學習還會導致孩子性格越來越孤僻,和別的小朋友沒有共同語言。長期下去,扼殺了孩子童真、愛玩的天性,將是一個沒有朋友、沒有時間、不會玩的孩子,他還會有什麼童年樂趣呢?

3.受挫折後,讓孩子對人生產生厭世心理

神童要時刻保持著一個神童該有的天才模樣,可是被捧的有多高,壓力就有多大。一旦受到挫折,所受到的打擊,是常人無法想象的;極易讓孩子跌入谷底,讓那本就脆弱孤僻的心靈充滿自卑和痛苦,對人生感到絕望,產生厭世心理。

孩子可以說是父母生命的延續,但絕不是父母的替代品,父母沒有權利剝奪孩子的人生,過度的強灌硬輸,孩子沒有成為一個“神童”,可能連一個正常人都做不到。父母還是應該想一想怎樣讓孩子成為一個正常的人,讓孩子學到他真正需要的東西。

三、哪些東西是孩子真正需要培養的?

1.健康的心理和優秀的人格魅力

健康的心理和優秀的人格魅力是作為一個正常人所必備的條件,是孩子今後融入社會最漂亮的一張名片,更是孩子擁有幸福生活的基礎。父母要多陪孩子接觸各種有益於成長的環境,給孩子充分的時間遊戲玩樂,鼓勵孩子和別人溝通交流,讓孩子保持開朗、積極向上的心境,讓孩子幼小的心靈感受到樂觀、美好、幸福的力量,逐步培養孩子健康的心理和優秀的人格魅力。

讓孩子超齡學過多知識,家長一心培養“神通”,對孩子有什麼影響

2.良好的習慣和堅強的毅力

良好的習慣和堅強的毅力是相輔相成的,是任何人走向成功的必備法寶。父母要有意識的在小事中慢慢培養孩子的這種能力,營造適宜的家庭環境,與孩子一起訂下規則,陪孩子養成良好習慣;鼓勵孩子要明確學習目標,堅定信心,不懼困難和挫折,逐漸讓孩子養成堅強的毅力。

3.動手能力和勇於探索的精神

孩子擁有再多的知識,若沒有動手能力和勇於探索的精神,那隻能停留在書本上,等同於紙上談兵。動手和探索可以讓所學的知識更好的轉化為各種效益,對於孩子來說動手可以開發大腦,促進智力發展,探索可以啟發孩子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父母要為孩子創造適當的條件,放手讓孩子提高動手能力,鼓勵孩子要勇於探索。

孩子還是一棵幼小的樹苗,他是長成一棵筆直的參天大樹,還是長成一棵細黃的歪脖子樹,需要父母的正確引導和不斷鼓勵。

四、培養孩子的學識和特長,家長應該注意哪些問題?

1.要尊重但不能一味縱容

孩子雖然還小,但他還是有自己的喜好,所以對孩子選擇的特長,父母一定要尊重,但是不是說只要孩子選擇的都無條件答應。比如今天孩子選跳舞,幾天後嫌累,又要換成畫畫,畫不好又要換成彈琴,父母這時不能隨他的性子來,不能一味的縱容他,否則結果是孩子將一事無成。

讓孩子超齡學過多知識,家長一心培養“神通”,對孩子有什麼影響

2.要引導但不能盲目跟風

現在的興趣班種類五花八門,父母要根據孩子的特點,幫助孩子選擇更適合他的特長,並在學習的過程中要不斷引導他愛上所學的,讓孩子學有所成。不要看別人的孩子又是學英語,又是學鋼琴......,父母就不談定了,不徵求孩子的意見,以“一切為孩子好”當作藉口,盲目跟風,結果選了孩子不喜歡的特長,讓孩子產生厭學的心理。

3.要陪伴但不能大包大攬

都說“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在孩子的幼兒時期更需要父母的精心陪伴,陪伴會讓孩子有安全感、幸福感、被重視感,可以促進孩子更好的學習。但是有的父母以為陪伴就是大包大攬,孩子只管學習,其他什麼事都不用做,玩具父母收拾,衣服父母幫著穿,吃飯父母喂,結果把孩子陪成一個只會學習的機器。

4.要堅持但不能強硬逼迫

因為孩子的心智還沒有完全成熟,受到一點挫折就容易放棄,這時父母要和孩子好好溝通,陪孩子堅持下去,不能輕易答應孩子放棄,否則孩子以後可能會感到遺憾的。不過如果孩子確實對所學的已感到厭惡,而且也確實不適合孩子學,那父母不能強硬逼迫,還是要與孩子多交流,瞭解孩子內心的想法,給孩子足夠的時間和權力去做出選擇。

孩子的成長要遵循自然規律,家長不要通過揠苗助長,非要把孩子培養成“神童”,結果可能卻讓人後悔不已。家長用心觀察,會發現孩子有他獨特的閃光點,積極培養孩子真正需要的東西,讓他成長為一個獨立、堅強、快樂、充滿愛的正常人,這樣就已經是成功的家長了。

今日互動話題:家長朋友,您是怎樣培養您的孩子呢?會把他培養成“神童”嗎?歡迎留言分享。

-----------------------

在育兒過程中,無論遇到任何問題都可以找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幫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煩惱與困惑。

我是羊駝媽媽,是一名高級育嬰師、家庭教育指導師,也是3歲寶寶的媽媽,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