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臨摹王羲之一幅書法,塗塗抹抹到處修改,意外成了一流作品?

此人臨摹王羲之一幅書法,塗塗抹抹到處修改,意外成了一流作品?

談起書法,王羲之絕對是一個無法避免的人物,他似乎伴隨了我們整個漫長的書法史,在這個漫長的歲月中,因為兩個特殊人物,它成為了所有學書人都繞不開的一道坎。如果有人問你,在書法圈子裡,你最崇拜的人是誰?絕大多數書友會說出王羲之的名字。但是如果問你,你最嫉妒的書法家是誰?是不是也是王羲之呢?這位書法家霸佔著中國書法界第一把交椅1000多年,讓後來的書友們都無法超越,你說氣不氣人?

此人臨摹王羲之一幅書法,塗塗抹抹到處修改,意外成了一流作品?

面對這樣一個扛把子,後來的書法家實在沒有辦法,只好臨摹他的書法,希望在繼承的過程中能夠有所突破。有人也抱著“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走得更遠”的想法去學習王羲之的書法。而這其中最成功的一位就是唐代的馮承素。

此人臨摹王羲之一幅書法,塗塗抹抹到處修改,意外成了一流作品?

馮承素在唐朝的書法家中是排不上號的,可能是他有這樣的自知之明,就沒有去跟同時代的歐陽詢、虞世南顏真卿等大家去比拼實力,他選擇了一種捷徑,那就是臨摹。

臨摹是中國書法登堂入奧的必由之路。可是,古時候有那麼多的書法名帖,臨摹誰的好呢?難道是誰寫的好臨摹誰的?或者是皇帝喜歡什麼就臨什麼。顯然,馮承素選擇了後者,我們不得不承認馮承素的機制。

此人臨摹王羲之一幅書法,塗塗抹抹到處修改,意外成了一流作品?

唐太宗李世明最喜歡王羲之的書法,那馮承素就專門臨摹王羲之的書法唄,他最終選擇了《蘭亭序》,至於為何是這件,我們就不得而知了,況且當時還沒有“天下第一行書”的說法。

既然如此,我們不妨看看馮承素是怎麼臨摹的。據說是用一種“雙鉤臨摹”的方法臨摹的,至於具體怎麼做,我們也沒有親眼見過。但是在後來的記載中似乎是先畫出輪廓,再填補中間的空缺。但是真的是不是這樣,我們從今天的神龍本《蘭亭序》上是看不出來,也就不知道了。而且同時代還有人臨摹《蘭亭序》,他們臨摹的怎麼樣呀?

此人臨摹王羲之一幅書法,塗塗抹抹到處修改,意外成了一流作品?

虞世南、褚遂良等很多大家都曾臨摹過《蘭亭序》,基本上跟我們現在練字一樣,遵照原貼的樣子照貓畫虎,但是都沒有臨出什麼新意,所以到今天也就不太出名了。

馮承素的就不一樣了,“雙鉤臨摹”的字體非常像原貼,其他人不懈他那樣,也就只剩下他一個最像原版本的《蘭亭序》了。而且是原版照抄的,裡面的塗塗抹抹修改的地方,都被他保留下來了。然後傳承到今天,這已經是一件非常罕有的一流的書法作品了!馮承素也算走了最成功的一條路。對此,大家怎麼看呢?歡迎留言討論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