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蘭德IPO折戟,再戰科創板:近一年收入八成靠中國移動

宝兰德IPO折戟,再战科创板:近一年收入八成靠中国移动

近日,上交所官網顯示,北京寶蘭德軟件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寶蘭德”)提交了申報稿,欲申請科創板上市。

據瞭解,寶蘭德成立於2008年,其是一家專注於企業級基礎軟件及智能運維產品研發、推廣並提供專業化運維技術服務的高新技術企業,主要為客戶核心信息系統提供包括應用運行支持、分佈式計算、網絡通信、數據傳輸及交換、應用調度、監控和運維管理等一系列基礎軟件平臺及技術解決方案。

財務數據打架

2016年,寶蘭德向證監會提交了申報稿,擬申請創業板上市。

2017年,寶蘭德未通過發審委審核,IPO被否。

本次寶蘭德申請科創板上市,可謂是“落榜復讀”。

然而,IPO日報發現,此次寶蘭德申報科創板上市時的財務數據與其首次IPO時的數據存在“打架”的情況

宝兰德IPO折戟,再战科创板:近一年收入八成靠中国移动

科創板申報稿(下稱“申報稿”)顯示,寶蘭德2016年的營業收入為8011.4萬元,淨利潤為3659.34萬元,歸母淨利潤為3659.34萬元

前次IPO提交的申報稿(下稱“首次申報稿”)顯示,寶蘭德2016年的營業收入為8062.9萬元,淨利潤為3755.81萬元,歸母淨利潤為3755.81萬元

宝兰德IPO折戟,再战科创板:近一年收入八成靠中国移动

無論是2016年的營業收入還是淨利潤或是歸母淨利潤,上述兩版申報稿均存在差異。

對此,寶蘭德表示,主要是因為公司收入確認方法變更。

更改銷售模式

IPO日報發現,寶蘭德此次申請科創板上市,將原先的銷售模式進行了變更。

宝兰德IPO折戟,再战科创板:近一年收入八成靠中国移动

申報稿顯示,寶蘭德的銷售模式主要分別直銷和經銷,其中2016年-2018年經銷產生的銷售收入分別為3639.85萬元、1047.4萬元、755.23萬元

,分別佔當期總銷售金額的45.43%、12.09%、6.17%

需要指出的是,在寶蘭德首次提交的申報稿中,其銷售模式為直銷和代銷,其中2014年-2016年代銷產生的銷售收入分別為3002.65萬元、4423.6萬元、3691.35萬元,分別佔當期總銷售金額的72.16%、75.34%、45.78%。

由此可知,寶蘭德在申報稿中,已經把其代銷產生的銷售收入變更成了經銷產生的銷售收入。(注:寶蘭德因改變了收入確認,因此2016年的金額存在小額差距

對此,一位律師向IPO日報表示,寶蘭德2016年的銷售情況是既成事實,其銷售模式是不允許隨意修改的,因為代銷和經銷的模式在本質上存在較大區別。

與此同時,IPO日報發現,寶蘭德首次IPO被否時,就被重點關注了其代理銷售的相關問題。

核心競爭力在哪?

據瞭解,寶蘭德屬於中間件軟件行業。

根據計世資迅統計,2018年中國中間件市場總體規模達到65億元,同比增長9.6%,隨著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數字化技術普及以及政務大數據、智慧城市、企業上雲等行業數字化熱點項目的推進,預計2019年中間件市場規模將達到72.4億元,同比增長為11.4%。

然而,由於中間件軟件行業在國內的發展時間相對較短,國內市場仍主要由國際知名IT廠商IBM和Oracle佔據主導地位

與此同時,寶蘭德首次IPO被否時,發審委直接點明,與其主要競爭對手的比較,寶蘭德並沒有在某項技術上特別優於競爭對手。

而對於科創板的企業,是否具備突破關鍵核心技術的基礎和潛力是很重要的條件之一。

IPO日報查詢發現,寶蘭德此次申報科創板上市,擁有18項核心技術,較其首次申報IPO時的22項核心技術,少了4項,且名稱與此前相比均不相同。

從業績上來看,寶蘭德的營業收入由2016年的8011.4萬元上升至12237萬元,淨利潤由3659.34萬元上升至5095.3萬元。

然而,IPO日報發現,寶蘭德之所以能提高業績主要依靠的是中國移動。

申報稿顯示,2016年-2018年,寶蘭德對中國移動產生的營業收入分別為4155.29萬元、6263.99萬元、10047.89萬元,分別佔當期總營業收入的

51.87%、72.28%、82.11%,其中2018年寶蘭德對中國移動產生的營業收入較2016年多了5892.6萬元。

記者 鄧皓天

排版 潘潔

歡迎投稿、爆料 [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