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封深山中神祕古村,沉睡200年至今未醒,時光靜止,原始如初

登封深山中神秘古村,沉睡200年至今未醒,時光靜止,原始如初

這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小山村。

它建在半山腰的巖壁之上,四周群山環抱、山高林密、溝壑縱橫,即使是走到幾百米外的山坡上,如果不是經人指點著去刻意找尋,你都很難發現它的存在。

筆者也是在一路問詢、多次走錯的情況下,才得以一睹它的真容,揭開它神秘的面紗。

登封深山中神秘古村,沉睡200年至今未醒,時光靜止,原始如初

沿著密林中一條崎嶇的土路走進村子,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條兩三米深的溪流,從遠方未知處蜿蜒而下,穿村而過後流向更加未知的遠方。

溪流的兩邊,散落著寥寥無幾的小院和房屋,這些房屋和院牆都是用石頭壘砌而成,就連村子裡的小路也是用石頭鋪就,高低不平卻富有詩意。

幾座小小的石橋,將溪流兩邊的院落隨意地連接在了一起。

房前屋後、院裡院外,一些高大的老樹彰顯著村莊的古老,整個村莊就象記憶中的一幅油畫。

登封深山中神秘古村,沉睡200年至今未醒,時光靜止,原始如初

一座石橋邊的橋墩上,幾個年紀不小的老人正坐著聊天,還有兩個婦女在遠處的一個院門口織著毛衣,對陌生人的到來他們似乎有些好奇,但卻也只是看你一眼後就低頭不語。

幾隻山羊在小溪邊悠閒地吃草,一隻黃狗懶洋洋地臥在一道低矮的石牆邊眯著眼兒曬太陽,一隻雞在房簷屋頂和柴禾垛上跳來跳去。

石橋邊的一棵大樹下,一口轤轆石井就象是特意而為的一個道具。

尤其是村子裡居然還有一片竹林生機盎然,突然就會讓人想起隱居的竹林七賢。

登封深山中神秘古村,沉睡200年至今未醒,時光靜止,原始如初

村裡的老人說,這個村子叫柏石崖,已經有200多年的歷史了,也叫柏樹巖和白石巖,究竟叫什麼他們也沒有一個固定的說法。

幾位村民甚至還因村子究竟該叫什麼,在筆者面前討論不息。但他們對村名來源的描述基本一致,就是村裡村外遍佈的這些石頭和柏樹。

村子的東邊是鬼推磨,西邊是西坡嶺,南邊是老嶺口,北邊大熊山。只需聽聽這些地名,你就能想象出村子該有多麼偏僻和閉塞了。

所以老人們說,就是因為太過偏僻和閉塞,村裡人的生活原始而又艱苦,比如那個我稱之為道具的小井,就是村民的飲用水源;比如石屋石牆也都是無奈之舉,因為沒有財力購置建築材料只能就地取材。

因此,全村原有的60多戶人,現在打工的打工,搬遷的搬遷,目前村裡常住的只有30多個人了,而且基本是老人。

登封深山中神秘古村,沉睡200年至今未醒,時光靜止,原始如初

但老人們也有自豪的資本。

正是仰仗著隱秘而特殊的地形,植被茂密、易守難攻,這個鮮為人知的小山村在烽火連天的戰爭歲月裡,反倒成了兵家最佳的選擇地,抗戰時期的八路軍豫西抗日後方醫院就便藏在這裡。

據說,這個後方醫院存在了兩個月,有12名八路軍戰士就長眠在這裡,柏石崖也因此成為全國19個抗日根據地核心腹地之一。

如今的村子裡,當年做為戰後醫院的房子和院子還都在,一些廢棄的石牆上,還依稀可見“後方醫院手術室”、“後方醫院伙房”的字樣。

登封深山中神秘古村,沉睡200年至今未醒,時光靜止,原始如初

但最讓老人們自豪的是山村的寧靜。

“山中無甲子,寒盡不知年”,古藤老井,石牆石屋,採菊東籬,雞犬相聞,散淡的生活讓這裡仿若世外桃源。

村民們說,村裡好幾棵大樹都200多歲了,最老的那個小石橋已有300年,但村子卻還是原來的樣子一點沒變。

的確,走過村中的石板路上,在拂面和風中看著溪流兩邊古老的院舍,已經磨出凹槽的石磨盤,打上歲月印痕的餵馬槽,穿越感油然而生。

尤其是登上村外的山坡上俯瞰整個小村,黃牆黛瓦、裊裊炊煙,掩映在一片樹影婆娑中靜如處子、悠閒安然,你會突然覺得時光彷彿在這裡停滯了,一個村子就這麼在靜謐的大山深處沉沉睡著,同時睡去的還有時間空間,一睡200年且至今未醒。

一切都原來的樣子,以前如此,以後如此。

【 胡震傑 / 文圖 —— 每一篇都值得收藏 】

【 歡迎關注 轉發 點評 爆料,一起探尋和分享秘境之旅 】

登封深山中神秘古村,沉睡200年至今未醒,時光靜止,原始如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