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監測、機器陪伴、遠程指導……技術創新,對教育是助推還是鉗制?

校园监测、机器陪伴、远程指导……技术创新,对教育是助推还是钳制?

校园监测、机器陪伴、远程指导……技术创新,对教育是助推还是钳制?

前言

科學技術的超速發展,讓人類時常在高度自戀與自我迷失中徘徊,不得不去思考我們為了什麼而出發,最終走向哪裡;技術只是方法手段,抑或,還是發展方向?

在教育技術領域,我們在同樣的思索之中……

科學技術為我們的生活帶來了日新月異的變化。教育也趕上了這個“東風”,被技術推動著,實現了激流勇進——大數據、AI、AR、遠程教育、編程……各類先進科技在教育領域不斷現身:

杭州第十一中學引入一套“智慧行為課堂管理系統“,通過安裝在教室裡的組合攝像頭,收集學生的課堂表現,包括閱讀、書寫、聽講、起立、舉手和趴桌子6種行為,以及害怕、高興、反感、難過、驚訝、憤怒和中性等數種表情。進而通過大數據分析,計算課堂實時考勤、行為記錄等數據,以此來考評課堂效果。

——2018年5月25日《中國青年報》

校园监测、机器陪伴、远程指导……技术创新,对教育是助推还是钳制?

2017年4月,雲知聲正式推出標準化AI陪伴教育機器人方案 UniToy... ...UniToy 集成趣味語音對話、親情聊天、數學計算、中譯英、髒話引導、智能信息查詢、安全教育等超過30個獨立功能,並搭載國學大師、數學解題、繪本閱讀、英語學習、作業輔導等多個創新技能,支持 100多項交互方式,可最大程度滿足不同年齡段兒童的使用需求。

——2019年4月9日《北國網》

上海教育援藏工作隊在西藏日喀則市上海實驗學校搭建了“1+5+x”遠程教育平臺,實現了滬藏之間、西藏不同學校之間的教育資源的遠程共享,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推動上海和工作隊的教育資源送教下鄉。至今送教下鄉課程已達300多課時。

——2019年3月22日《上海教育新聞網》

“馬斯克9歲學編程,扎克伯格10歲學編程,喬布斯和比爾·蓋茨都是從小接觸編程……“在這樣的宣傳之下,為孩子報名少兒編程培訓班的家長不在少數。某少兒編程培訓機構老師介紹,目前機構共開班12個,每班人數12到15人左右,到了寒暑假人數還會倍增。

——2019年3月14日《中國新聞網》

……

教育與技術的結合,碰撞出了耀眼的火花。

什麼是教育技術?

所謂教育技術,是通過創造、使用和管理相應的技術和資源,以提高學習效率的實踐過程,是物理硬件和教育理論的結合。目前,教育技術主要有以下兩方面應用:利用技術工具和媒介促進知識的傳播、發展和交流,例如大規模的在線課程;利用現代科技形成學習管理系統,例如用於管理學生和課程的工具,以及教育管理信息系統。

從上世紀20年代開始,教育技術就進入了快速的發展之中。

校园监测、机器陪伴、远程指导……技术创新,对教育是助推还是钳制?

最近幾年來,一系列政府政策和文件推動教育與科技的融合,例如“互聯網+”概念在《政府工作報告》上升為國家戰略,人工智能上升為國家戰略,在線教育出現在《十三五規劃》作為促進教育公平的手段等。加上在線化和智能化的技術和企業在過去幾年的快速增加,迎合了中國龐大的教育市場、增加的教育消費需求和許多亟待解決的教育問題,出現了教育技術應用的爆發式的增長。

技術對教育的推進

教育的歷史離不開技術的推動。我們通過技術的迭代更新,經歷了口述時代,筆錄時代,印刷時代。這些技術讓更多的人能夠接受教育並推動了整個人類文明發展的進程。當今的網絡時代,互聯網、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技術是教育技術的推動引擎。

校园监测、机器陪伴、远程指导……技术创新,对教育是助推还是钳制?

依託互聯網,MOOC等在線開放課程極大地普及了教育資源和豐富了大眾對教育的選擇,在國際上掀起了“優質教育民主化”的浪潮。

依託於大數據和智能化的教育技術,通過對學習內容的遊戲化、適應性、互動性等設置,能夠更好地服務於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果。許多學習軟件讓學生可以按照自己的節奏學習、專注提高自己的薄弱點、以及學自己想學的內容。

校园监测、机器陪伴、远程指导……技术创新,对教育是助推还是钳制?

另外,信息化的教學管理系統使老師對學習管理(例如適應性內容、頻繁測試、即時反饋等)更加有效。使用計算機或其他形式的在線技術讓教師可以與他人合作進行評估或執行其他任務,提高教學效率,減少了老師對信息處理和管理的時間、精力成本。

教育技術,帶來了什麼問題

然而,技術一面推動著教育的發展,另一方面,我們又常常陷入反思之中:

學校的智能監控系統給學生和老師帶來的是無微不至的追蹤和管控,讓學生感覺置身於無時不在的審視之中,被動地規範自己。這種監控手段難道真的能夠培養學生們自覺的習慣和對學習的專注嗎?

AR的電子產品以強大的視覺塑造功能,那麼學生更廣闊的的創造力如何能夠得到培養?AR科技所帶來的創造力是否真的能讓學生日常生活中直面關於人和社會的問題?

AI陪伴教育機器人自帶的各種功能也堪比孩子學習的好助手,但這是否意味著家長本身的養育角色的退位?低齡兒童身邊隨時提供各種信息的機器人,是否會剝奪孩子自己去探索世界和動腦思考的機會?從低齡開始的高度人機匹配,是不是對兒童身心的”機器化“,而忽視了人之間社會情感能力,以及人與自然的關係的正確培養?

校园监测、机器陪伴、远程指导……技术创新,对教育是助推还是钳制?

僅通過一塊屏幕真的能達到教育資源的真正共享嗎?教育帶給學生的僅僅是課程資料和書本知識嗎?課堂互動討論、師生情感交流這些都不重要嗎?同時,經濟發達地區教育下沉,北上廣以考試為中心的教育模式到達貧困地區的同時,是否也是成績至上理念的一次接棒?

編程是否取代奧數,成為基礎教育最後的“金礦”?這樣急功近利的學習模式給孩子帶來的,究竟是真正的技能教育,還是興趣的喪失和過重的學習壓力?

教育APP的使用規範化的管理如何避免“一刀切”的管理方式,我們對移動設備以及其軟件的利用到底應該採用怎樣的立場?教育APP亂象的治理最根本的解決方式到底是什麼?

這些問題引起了我們的憂慮。

迴歸教育本質的呼喚

各種教育技術本身也都有對教育更好的追求,例如提高教學質量、管理能力、培養學生創造力等能力,或者改善例如教育公平的問題,以上的新聞案例提醒我們,在教育技術推動教育變革的路上,存在著許多的問題和困難。這包括:

如何處理好技術運用時的人倫問題;如何釐清教育技術的真實教育目的並進行引導;如何正確認識技術、並利用技術更好地解決教育問題;在追求理想教育的路上,如何批判性地、而非片面性地融入技術?

教育中的問題實則複雜多面,更多的是有關人、文化和制度的學問。當教育技術在商業的推動下強勢快速進入教育,不可避免的會帶來許多人們使用技術上的疑惑。這需要我們迴歸教育本質去思考技術的使用,本屆LIFE教育創新峰會將通過迴歸教育的本質來反思科技的應用。

對於這些問題,如果你跟我們一樣還希望能夠繼續做更深入的思考和探討。

4月15日,“第三屆LIFE教育創新發佈會”將在北京舉辦。在圓桌論壇環節,我們邀請了諸位專家和研究院來共同討論“ 科技變革與教育創新-科技如何更好地為教育所用?”。敬請期待我們之後的推送。

校园监测、机器陪伴、远程指导……技术创新,对教育是助推还是钳制?

附:發佈會議程

1. 主題發言:教育創新的現狀及趨勢

程紅兵:21世紀教育研究院學術委員、深圳明德學校總校長

2. 第三屆LIFE教育創新峰會 發佈

黃勝利:21世紀教育研究院執行院長

3.第三屆LIFE教育創新峰會 共創招募

徐愛靖:貝格爾研學首席航線設計師,第三屆LIFE教育創新峰會首批共創大使

4.研究發佈

寶麗格:21世紀教育研究院 副研究員

5. 圓桌論壇:

主持人:李茂

獨立教育研究者、學校創新諮詢顧問、“小而美”種子學校指導專家 、“為中國而教”理事

嘉賓:

-陳詠梅

北京市八一學校發展處主任

-鐘磬

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教育節目“成長你我他”主編

-方海光

首師大教育技術系教授,遠程教育研究所所長

相關閱讀:

郝景芳:未來教育需要培養“AI無我有”的能力

楊東平:人工智能時代,我們比以往更需要“全人教師

數字化學校只是人手一部平板電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