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解放軍一夜橫渡渭河 西安“北大門”重現光明 渭水之濱 草灘鎮的過往今夕

人民解放軍一夜橫渡渭河 西安“北大門”重現光明 渭水之濱 草灘鎮的過往今夕

當年解放軍橫渡渭河的草灘古渡,如今已成為宏偉的渭河大橋。

渭水南畔的草灘鎮,曾經是西安城北一處最為熱鬧繁華的所在。

這裡曾被稱作西安的“北大門”——川流不息的渭河賦予這片土地絕佳的地理優勢,頗具規模的水陸碼頭,兩岸船舶湧動、商賈雲集,糧食煤炭、棉花布匹、山貨藥材……各色官民物資均在這裡上下往返,草灘鎮商鋪棧店林立,一派繁華昌盛的景象。

這裡也曾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橫渡渭水、解放西安的戰略要衝——由草灘鎮一路往南,解放軍戰士們長驅直下,一舉攻入西安城門。

經歷了70年的世事變遷,如今的草灘渡口碼頭,早已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宏偉雄壯的渭河大橋,橋面上車水馬龍,橋下依舊是靜靜流淌的渭河,如同一個安靜的旁觀者,見證著歷史、現在和未來。

河畔古渡 黎明槍聲

四月的渭水之畔,該是草長鶯飛的時節。只是一場未期而至的小雨,讓春日溼潤的空氣裡夾帶了些許寒意。

驅車行駛在渭河南岸的河堤路上,綠樹掩映下,雙向四車道的路面整齊而平坦,順著堤岸向前延伸,一眼望去,看不到盡頭。而堤岸的南側,則被大片的綠色所佔據,盛放的鬱金香被雨水和露珠壓彎了腰,幾座小小的人工湖面上波光粼粼,倒映著岸邊石頭的影子。

離開河堤路,順著河灘往下走去,由於不是豐水季,渭河河面算不上太寬闊,偶有幾隻水鳥從水面上略過。渭河大橋四方形的橋樁深深沒入河水之中,抬頭仰望高懸在空中的巨大混凝土橋身,心底的敬畏感不禁油然而生。

“70年前的草灘鎮,哪裡有什麼渭河大橋,往來交通靠的是設置於明洪武年間的一處官渡口。”在未央區草灘街道草二村,76歲的陳群勞老人如是告訴記者。“聽長輩說,民國初年的草灘鎮,可謂是西安的一座‘北大門’。從銅川來的煤炭,山西來的鹽鹼,還有各色藥材山貨、棉花布匹,各地商賈雲集於此,即便夜晚,上下碼頭也是燈火通明。草灘鎮老街上,大小店鋪有上百家之多,是附近區域內經濟發達、交通繁盛之地。”

1949年的農曆四月廿三,也是這般乍暖還寒、細雨濛濛的光景。

渭河兩岸的一人多高的蒿草和蘆葦叢中,冰涼的河水沒過了腰身,中國人民解放軍39支隊的戰士們身背槍支和物資,橫渡渭河。時任國民黨西安警察局長肖炲文早已潛逃至秦嶺山中,但殘餘的反動武裝“九宮道”頭目孫守身仍盤踞於南岸,並公然叫囂要在草灘鎮與解放軍正面迎戰,阻止大部隊進入西安。

解放軍派代表向“九宮道”教眾宣傳黨的政策勸降遭拒後,立即做好了戰鬥準備,以偵察排負責正面還擊,前沿陣地就設在草灘鎮村南的碾盤旁。據時任草灘鄉鄉長田宗錫回憶道,當時,“九宮道”糾集了教眾千餘人組成縱隊,左手拿“神符”,右手執大刀、長矛,在鑼鼓聲中蜂擁向草灘鎮進發。“解放軍鳴槍警告,對方只聽槍響,未見傷人,以為真有神靈保佑,氣焰更加囂張。”終於,隨著第一枚手榴彈炸裂,在一陣密集的機關槍聲過後,37名道徒被擊斃,這群烏合之眾頓時土崩瓦解,草灘鎮隨之迎來真正的解放。戰士們一路向南,與各部隊會合,長驅直入,一舉攻入西安城門。

舊貌新顏 風姿重現

解放後的草灘鎮,重新恢復了往日的平靜,隨著鐵路和公路交通運輸的興起,草灘碼頭不再如昔日繁忙,改革開放之後,草灘鎮的形象更是日新月異,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1955年,草灘鎮建起了第一公社、第二公社,也就是如今草一村、草二村的前身。”談起解放後草灘人生活的變化,陳群勞老人仍歷歷在目。“人民公社組織群眾開幸福渠、排鹽鹼、改良土壤,農業生產有了基本保障,‘國營草灘農場’的稱謂也逐漸在西安市家喻戶曉起來。”

“80年代初,曾經的‘母親河’渭河,成了草灘鎮居民的心頭大患。”在未央區水務局,副局長張曉鵬告訴記者,對於靠天吃飯、種地為生的農民而言,氾濫蔓延的渭河,對農業生產造成的影響幾乎致命。“在過去的幾十年裡,渭河一直依靠著寬約3至6米、建設標準為10-20年一遇的堤防,阻擋著渭水的泛濫。”八十年代老百姓口中有句俗話,叫“玻璃罩地一片明,青蛙打更水圍城”,生活在這裡的草灘農場職工,將自己所種植的土地叫做“洸子田”——四周全是水,中間孤零零的高出一塊田地,在這樣的田裡種莊稼,排水成了大問題。“全是靠天吃飯,渭河一漲水,田被淹了,辛苦種植的莊稼一下就泡了湯。”

“善治秦者必先治水”。2007年,省委、省政府根據國務院批准的《渭河流域重點治理規劃》,從戰略高度提出了綜合整治渭河流域,加快渭河西安城市段綜合治理步伐的總體要求。按此要求,西安市委、市政府編制了《渭河西安城市段綜合治理規劃》,2008年10月29日,渭河西安城市段綜合治理工程正式拉開帷幕,並在第一個3年完成了渭河西安城市段綜合治理堤防工程建設,從根本上解決了防洪問題,建成了堤、路、林相結合的優美盛景。除此之外,隨著沿河排汙的整治和汙水處理廠的修建,河流水質也獲得了極大的提升。如今的渭河,已華麗轉身為古都西安一道集防洪、保安、交通、觀光、休閒、健身、生態、旅遊為一體的“城中河”景觀長廊。到2021年,我市將全面完成渭河灘區整治,屆時,西安獨具特色的“南山北水”的城市景觀格局將再次重現。

隨著新時代來臨,南依渭水的草灘鎮,也將迎來嶄新的變化。

日新月異的城市化建設,讓村民成為居民;拔地而起的大橋貫通渭河南北,組成縱橫發達的交通網絡;公交車直達地鐵站和北客站,居民出行更加便捷……“生活好了,才有工夫靜下心來,記錄下草灘鎮的歷史和現在。”離開時,陳群勞老人拿出一本由他自己執筆、自費出版的《草灘往事》,贈予記者留作紀念。在老人的字裡行間,70餘年的歷史一幕幕如同黑白電影回放般閃現而過,卻又回味悠長。“即便這世上沒有了我,這些關於草灘鎮的文字仍在,一如生生不息的渭河水,延綿不斷、日夜奔流,見證了歷史,也訴說著草灘的現在和未來。”(文/圖西安日報記者 蔣黛)


分享到:


相關文章: